图书介绍

核辐射事故的医学处理【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核辐射事故的医学处理
  • 郭力生,葛忠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ISBN:7502205810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4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核辐射事故的医学处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国内外核辐射事故概况1

第一节 核辐射事故统计1

一、临界事故1

二、反应堆污染环境事故1

三、外照射事故2

四、内照射事故2

第二节 典型的核辐射事故简介2

一、反应堆事故2

二、爆炸事故7

三、加速器事故8

四、丢源事故8

五、辐照装置事故9

第二章 核辐射事故的基本特点和防护措施33

第一节 核事故的基本特点33

一、事故发展迅速,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33

二、可有多种照射来源和途径35

三、可释放出多种放射性核素,照射方式和受照组织器官不同,起重要作用的核素不同35

四、影响范围广,涉及人数多,作用时间长37

五、可造成较大的社会和心理学影响38

六、需要的救援力量较大39

第二节 主要防护措施40

一、对环境进行辐射监测40

二、估算人员受照剂量40

三、确定干预剂量水平、导出干预水平和应急照射水平40

四、对人员采取防护措施40

五、对人员的医学处理46

六、其它救援措施47

第三节 核辐射事故的干预水平、导出干预水平和应急照射水平47

一、有关的辐射生物效应47

二、采取干预措施的基本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49

三、干预剂量水平52

四、导出干预水平56

五、应急照射水平64

第三章 核辐射事故医学应急的管理和分级救治67

第一节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基本经验67

一、统一领导,建立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67

二、大力协同,全面完成医学应急救援任务70

三、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74

第二节 我国核安全、辐射防护和事故应急的监督管理75

一、发展概况76

二、核辐射安全防护法规和标准体系77

三、监督管理部门及其主要任务79

第三节 核辐射事故的分级医疗救治81

一、一级医疗救治82

二、二级医疗救治85

三、三级医疗救治86

四、辐射伤员的早期劳动力鉴定与长期医学观察87

第四章 核辐射事故时的辐射监测89

第一节 场外应急辐射监测的基本设想90

一、防护行动决策90

二、释放物的组成和放射性物质在环境中的弥散91

三、应急辐射监测系统92

第二节 烟羽照射途径监测95

一、验证预期剂量分布图的方法96

二、测量源项的选择96

三、对监测仪器的要求和选择97

四、巡测队的展开100

第三节 对应急工作人员的监测100

一、γ外照射剂量监测101

二、甲状腺监测102

三、皮肤和衣服污染监测103

四、事故后监测103

第四节 食品和水的放射性监测104

一、对牛奶途径的监测104

二、对非奶类食品和水的监测106

第五节 一般核事故的辐射监测109

一、工作场所监测109

二、个人剂量监测109

第五章 核辐射事故时对人员受照剂量的估算112

第一节 外照射剂量的估算112

一、事故后对物理剂量估计的要求112

二、事故受照条件的确定116

三、事故后物理剂量测量117

四、生物剂量的测定123

五、事故剂量的表示方法126

六、事故剂量评价137

第二节 内照射剂量的估算139

一、事故内照射剂量评价的要求139

二、个人体内污染量监测方法141

三、公众体内污染量估算方法145

四、监测结果的评价149

第六章 电离辐射损伤作用的基本原理167

第一节 概述167

第二节 电离辐射的原初作用168

一、射线与水分子的作用169

二、射线与生物分子的作用170

三、氧效应171

第三节 电离辐射对生物大分子及亚细胞结构的作用172

一、电离辐射对DNA的影响172

二、电离辐射对RNA的影响177

三、电离辐射对酶和蛋白质的影响179

四、电离辐射对膜结构的影响181

第四节 电离辐射对细胞的效应183

一、辐射对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184

二、辐射对染色体的影响185

三、辐射引起的细胞死亡187

第五节 电离辐射致突变与致癌的机理193

一、辐射致突变的特点与机理193

二、辐射致癌的机理194

第七章 影响辐射损伤的一些因素197

第一节 辐射效应的几个基本问题197

一、不同水平不同种类的辐射效应197

二、致死效应和各种致死量的概念198

第二节 一些因素对辐射效应的影响199

一、辐射敏感性的影响199

二、射线品质的影响202

三、照射方式及条件的影响206

四、照射前后其它条件的影响208

第三节 事故性照射损伤的若干问题209

一、几个常见的问题209

二、不均匀照射所带来的问题210

第八章 急性放射病的临床经过和诊断213

第一节 急性放射病的临床经过213

一、急性放射病的临床特点213

二、急性放射病的分类214

三、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215

第二节 急性放射病的诊断219

一、早期分类诊断219

二、临床诊断224

第九章 急性放射病的治疗233

第一节 治疗原则234

一、狠抓早期,兼顾极期234

二、抗辐射药物的早期应用234

三、改善微循环或造血微环境的措施235

四、对症综合治疗236

第二节 治疗措施243

一、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243

二、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243

三、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245

四、肠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247

五、脑型急性放射病的救治249

六、护理和饮食营养250

第三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急性放射病治疗中的应用251

一、骨髓移植251

二、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262

三、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64

第十章 辐射防护剂267

第一节 辐射防护剂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268

一、辐射防护剂的分类268

二、辐射防护剂的作用特点269

第二节 辐射防护剂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269

一、人体应用辐射防护剂的可能抗放效价270

二、辐射防护剂人体效价的判断270

第三节 几个有实用意义的辐射防护剂272

一、盐酸胱胺272

二、二乙基硫辛酰胺273

三、雌三醇275

四、523277

五、408片279

第四节 雌二醇、408片综合治疗急性放射病人的效果281

一、病例简介及诊断281

三、治疗效果283

四、雌三醇的副作用285

五、雌三醇、408片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285

六、对辐射事故病例使用雌三醇、408片的建议286

第十一章 核事故时主要放射性核素的毒理学及体内污染的医学处理288

第一节 主要放射性核素的毒理学289

一、放射性碘289

二、放射性铯294

三、放射性锶298

四、放射性铈306

五、其它放射性核素314

第二节 体内放射性核素污染的医学处理316

一、核事故对公众内照射的作用特点及医学处理原则316

二、医学处理措施317

第十二章 皮肤放射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332

第一节 概述332

一、皮肤放射损伤的发生情况332

二、皮肤放射损伤的分类333

第二节 影响皮肤放射损伤的因素334

一、受照剂量及射线种类334

二、剂量率与间隔时间335

三、受照面积336

四、生物学因素336

五、理化因素337

六、影响落下灰损伤皮肤的因素337

第三节 病理变化339

一、急性皮肤放射损伤339

二、慢性皮肤放射损伤341

第四节 临床表现343

一、急性皮肤放射损伤343

二、慢性皮肤放射损伤346

三、放射性落下灰所致皮肤损伤的临床特点347

第五节 诊断348

一、射线接触史348

二、症状与体征349

三、损伤程度的判断349

四、鉴别诊断350

第六节 治疗351

一、早期处理351

二、全身治疗351

三、创面处理353

第十三章 放射性物质污染皮肤及伤口的处理360

第一节 放射性物质污染皮肤的处理360

一、放射性物质在皮肤上固着及除污染的原理360

二、几种常用除污染方法及洗消剂361

三、皮肤污染的洗消363

第二节 放射性物质污染伤口的处理364

一、概述364

二、放射性物质从伤口的吸收与转移365

三、不同类型伤口污染的特点366

四、伤口内放射性污染物的结局及组织反应366

五、伤口的处理及外科考虑367

六、动物实验结果简介368

第十四章 放射复合伤的特点及诊断、治疗373

第一节 概述373

一、放射复合伤的发生情况373

二、放射复合伤的类型和分度373

第二节 以放射损伤为主的放射复合伤374

一、放射损伤起主导作用374

二、烧伤和创伤对放射损伤的加重作用374

三、放射损伤对烧伤、创伤愈合的影响378

四、放烧创复合伤的临床表现379

第三节 以烧伤为主的放射复合伤382

一、烧伤起主导作用382

二、放射损伤对烧伤的加重作用382

三、烧放创复合伤的临床表现383

第四节 放射复合伤的诊断384

一、早期分类384

二、临床诊断385

第五节 放射复合伤的急救和治疗386

一、急救386

二、治疗387

第十五章 小剂量电离辐射效应390

第一节 小剂量一次照射效应391

一、近期效应391

二、远期随访观察结果395

第二节 小剂量慢性照射效应396

一、临床表现396

二、危害评价398

第三节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400

一、临床表现401

二、诊断和处理原则402

第十六章 电离辐射的远后效应405

第一节 概述405

一、辐射生物效应的分类405

二、远后效应的资料来源406

三、影响辐射远后效应分析、评价的因素407

第二节 非随机性效应408

一、辐射对生殖系统的影响408

二、辐射对胎儿的影响409

三、辐射对眼晶体的影响—放射性白内障410

第三节 随机性效应415

一、几个基本概念415

二、致癌效应416

三、遗传效应4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