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曲话文体考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曲话文体考论
  • 杨剑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ISBN:710402162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455页
  • 主题词:散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曲话文体考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陈多1

导论 无从取法的曲话文体1

一、清人的“潜在”界说2

二、今人的“显在”界说5

三、纲要式历史概括与“潜学”式文体界说7

(一)定义曲话的科学方法8

(二)断限曲话的史学原则10

(三)曲话分类归属的逻辑方式12

第一章 曲话的文体源头考索17

第一节 先秦的“乐舞”载述:“政事之纪”19

第二节 先秦的“巫优”载述:从官学统绪分流别行的诸子外传33

一、远古巫仪事类的真实留存与其不确定性34

二、宫室优人的日常生活实录与其现实基础51

第三节 汉代百戏载述:帝王都邑平乐观“书志”61

一、百戏与百戏载述的历史成因62

二、《两京赋》:后世曲话笔记小说体式及其“都邑簿”形态的引发75

第二章 唐宋曲话的即时实录与曲话的文体形成89

第一节 唐宋曲话的即时实录91

第二节 唐曲话的形态类型:“偏记小录”98

一、唐曲话“偏记小录”的即时实录与“独举所知”99

二、唐曲话“偏记小录”的现实成因102

三、唐曲话“偏记小录”的文体性状105

第三节 宋曲话的形态类型:“都邑簿”111

一、宋曲话“都邑簿”的历史源流113

二、宋曲话“都邑簿”的现实成因116

三、宋曲话“都邑簿”的文体性状122

第三章 曲话的议论属性与元明曲话的历史发展143

第一节 元曲话的历史发展:戏曲批评与理论的自觉成型146

一、突破序文义例定规,开创批评理论路向146

二、变序文为“杂剧概论”,记“艳史”成“演员论”155

三、举“戏剧谥法”,立“元剧史”公言169

第二节 明曲话的历史发展:戏曲批评与理论的自觉深化190

一、集元曲话大成,开明曲话学术自觉规范先河193

二、明曲话学术自觉规范全面实现态势211

第四章 曲话的属性关系与清曲话的历史嬗变233

第一节 文体属性的历史标识235

第二节 曲话的自我称名与文体的自我限定237

一、由前说汇缉中自立其说的《曲话》241

二、由考据中自立其说的《剧话》256

第三节 焦氏曲话:定义曲话与定位戏剧学262

一、焦氏曲话的基本学术构成特征263

二、焦氏考据中的戏剧学269

结束语 在研究的终点与历史的定位之间285

附录291

一、王国维美学和艺术研究学术动机生成中的比较论理路291

(一)生成于中西比较中的学术取向292

(二)比较论理路的历史内涵299

(三)代结语:比较论理路的逻辑结构306

二、曲话文体考论的方法309

(一)曲话文体考论的理据309

(二)曲话文体考论的理路311

(三)曲话文体考论的路径315

三、曲话称名词语的义蕴源流317

(一)曲话称名词语的本义317

(二)曲话称名词语的义蕴渊源318

四、曲话的称名定体323

(一)“以名举实”的文体学原理323

(二)曲话的称名定体意绪331

五、曲话的题目与序跋之间的义例生发关系341

(一)“以名举实”的滑稽人物类传343

(二)文体有定名而载述无成法的伶人艺事说教345

(三)文体无定名而载述有成法的演剧事类实录349

六、曲话文体属性的认识历程359

七、断限曲话的历史依据与学理逻辑(上)369

(一)曲话的断限370

(二)“宋元说”与笔记小说之间的学术构成关系375

(三)“宋元说”的学术语境381

(四)“乐舞说”与笔记小说之间的学术构成关系386

八、断限曲话的历史依据与学理逻辑(下)391

(一)曲话的起源与笔记小记的源流391

(二)曲话的文体来源与笔记小说的“传记”和“经解”394

(三)曲话的体式来源与笔记小说的“短书”和“叶子书”413

参考引用文献要目427

跋4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