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心电图诊断技术与心电图图谱分析实用手册 第1册【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田媛编 著
- 出版社: 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
- ISBN:7900108947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414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4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心电图诊断技术与心电图图谱分析实用手册 第1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心电图诊断与图谱分析基础知识1
第一章 心脏的解剖生理学3
第一节 心脏的位置3
第二节 心肌的机能4
第三节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5
第四节 心脏的血液供应9
第五节 心脏的淋巴系统12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心脏的影响13
第二章 心肌细胞膜电位15
第一节 单个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15
第二节 心肌细胞膜电位的离子基础18
第三节 自律性心肌细胞膜电位的特点20
第三章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22
第一节 自律性22
第二节 兴奋性(应激性)27
第三节 传导性30
第四节 不应期33
第四章 心脏的激动及心电图形成原理39
第一节 窦房结39
第二节 心房激动41
第三节 心室激动48
第五章 心电图产生机制——心向量学63
第一节 心向量概念63
第二节 立体P-QRS-T环的形成69
第三节 临床心向量图的产生机制72
第四节 平面心向量图的形成——立体P-QRS-T环的第一次投影79
第五节 临床心电图的产生机制——立体向量环的第二次投影84
第二篇 心电图临床检查、分析、测量与诊断89
第一章 心电图检查种类及应用选择91
第一节 常规心电图91
第二节 急诊心电图92
第三节 附加导联心电图93
第四节 追踪复查心电图94
第五节 监测心电图95
第六节 食管导联心电图96
第七节 动态心电图98
第八节 负荷试验心电图100
第九节 药物试验心电图109
第十节 坐卧体位试验心电图119
第十一节 刺激迷走神经试验心电图120
第十二节 人工心脏起搏心电图122
第二章 心电图仪器设备应用及故障排除128
第一节 单导联心电图机简介128
第二节 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仪130
第三节 心电图机常见故障142
第四节 心电图机的技术鉴定144
第五节 描记心电图的操作技术148
第三章 心电图导联150
第一节 心电图导联理论177
第二节 导联技术190
第四章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191
第一节 心脏电生理检查的适应证191
第二节 电生理检查的禁忌证192
第三节 电生理检查的并发症193
第四节 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基本技术和设备193
第五节 心脏传导系统的电生理检查200
第六节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检查204
第七节 预激综合征的电生理检查208
第八节 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检查210
第五章 正常心电图213
第一节 P波213
第二节 Ta波215
第三节 P-R间期216
第四节 QRS波群216
第五节 J点218
第六节 ST段218
第七节 T波218
第八节 Q-T间期219
第九节 U波219
第六章 正常心向量图245
第一节 P环245
第二节 QRS环248
第三节 ST向量253
第四节 T环253
第五节 U环255
第六节 正常心向量的变异256
第七节 正常成人心向量图诊断标准小结258
第八节 时间心向量图261
第九节 XYZ心电图262
第十节 心极图263
第七章 心电图测量265
第一节 测量参数265
第二节 测量导联267
第三节 心率的测量269
第四节 时间测量273
第五节 振幅测量275
第六节 平均心电图277
第八章 心电轴、心电位和心室复极差力278
第一节 心电轴278
第二节 心电位286
第三节 心室复极差力289
第九章 心电图诊断分类297
第一节 正常心电图297
第二节 正常范围心电图301
第三节 可疑心电图302
第四节 异常心电图304
第三篇 心房扩大与心室肥厚心电图诊断技术与图谱分析307
第一章 心房扩大309
第一节 左心房扩大309
第二节 右心房扩大316
第三节 双侧心房扩大321
第二章 心室肥厚324
第一节 心室肥厚的心电图改变及其发生机制324
第二节 心室肥厚血液动力学改变与心电图改变的联系326
第三节 心室肥厚的心电图及心电向量图表现328
第四节 心室肥大与束支传导阻滞339
第五节 心电图诊断心室肥大的准确性341
第六节 影响心电图诊断心室肥大的因素345
第七节 心室肥大与心肌劳损346
第三章 小儿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诊断348
第一节 小儿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诊断条件348
第二节 小儿右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诊断条件349
第三节 小儿双侧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诊断条件349
第四章 双侧心室肥厚350
第一节 产生机制350
第二节 心电图特征351
第三节 心电图诊断351
第五章 心房扩大与心室肥厚临床诊断图谱分析实例353
第四篇 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技术与图谱分析391
第一章 心律失常概述393
第一节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393
第二节 心律失常分类397
第三节 快速性心律失常399
第四节 缓慢性心律失常411
第五节 Q-T间期延长综合征415
第六节 心律失常分析方法418
第二章 窦性心律失常427
第一节 窦性心搏的基本特征427
第二节 正常窦性心律429
第三节 窦性停搏431
第四节 病窦综合征433
第五节 过缓的窦性逸搏及窦性心动过缓436
第六节 窦性逸搏与窦性逸搏心律438
第七节 窦性早搏439
第八节 窦性心动过速440
第九节 窦性回声445
第十节 窦性反复搏动446
第十一节 窦性并行心律446
第十二节 窦性心律不齐447
第十三节 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449
第十四节 成对出现的窦性心律450
第十五节 窦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图谱分析451
第三章 房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技术与图谱分析471
第一节 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471
第二节 房性早搏472
第三节 房性心动过速482
第四节 房性并行心律489
第五节 心房扑动493
第六节 心房颤动504
第七节 房性逸搏与房性逸搏心律512
第八节 房性融合波512
第九节 左心房心律516
第十节 房性反复搏动与房性反复心律517
第十一节 房内传导阻滞与心房分离519
第十二节 房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图谱分析529
第四章 交界性心律失常559
第一节 概述559
第二节 过缓的交界性逸搏562
第三节 过缓的交界性逸搏心律563
第四节 交界性逸搏564
第五节 交界性逸搏心律566
第六节 加速的交界性逸搏567
第七节 加速的交界性逸搏心律569
第八节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572
第九节 自律性交界性心动过速576
第十节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78
第十一节 双重性交界性心动过速580
第十二节 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图谱分析580
第五章 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技术与图谱分析595
第一节 室性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机制595
第二节 室性早搏602
第三节 室性心动过速612
第四节 室性逸搏与室性逸搏心律629
第五节 并行心律心电图图谱分析631
第六章 房室(A-V)传导阻滞心电图诊断技术与图谱分析649
第一节 窦房传导阻滞649
第二节 心房内传导阻滞661
第三节 房室传导阻滞669
第四节 室内传导阻滞682
第七章 预激综合征701
第一节 概述701
第二节 WPW综合征703
第三节 L-G-L综合征742
第四节 变异型预激综合征743
第五节 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图谱分析746
第八章 房室结双径路780
第一节 概述780
第二节 房室结双径路心电图图谱781
第九章 干扰与干扰性脱节793
第一节 干扰793
第二节 干扰性脱节805
第十章 并行心律812
第一节 并行心律产生机制812
第二节 典型并行心律814
第三节 不典型并行心律814
第四节 并行心律心电图图谱816
第十一章 隐匿性传导822
第一节 定义822
第二节 发生机制822
第三节 隐匿性传导影响其后激动的传导823
第四节 隐匿性传导影响其后激动的形成832
第五节 隐匿性激动形成影响其后的传导834
第六节 隐匿性传导的临床意义837
第十二章 差异性传导839
第一节 概论839
第二节 差异性传导的机制840
第三节 差异性传导心电图图谱分析846
第十三章 超常传导与伪超常传导885
第一节 超常期传导885
第二节 魏金斯基(Wedensky)现象889
第三节 房室交界处的分层阻滞现象890
第四节 房室传导的裂隙现象891
第五节 双房室传导径路894
第六节 其他酷似超常传导的情况895
第七节 超常传导与伪超常传导的临床意义896
第八节 超常期传导和魏金斯基现象心律失常心电图图谱分析897
第十四章 游走性心律907
第一节 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907
第二节 心房内游走性心律908
第三节 交界区内游走性心律909
第四节 心室内游走性心律910
第五节 窦房结至心房之间的游走性心律910
第六节 窦房结至交界区之间的游走性心律911
第七节 心房至交界区之间的游走性心律913
第八节 交界区至心室之间的游走性心律913
第十五章 心律失常心电图梯形图解法914
第一节 常用符号与缩写914
第二节 梯形图的基本绘制方法916
第三节 梯形图表示方法919
第四节 实例梯形图922
第五节 心率与间距关系928
第六节 希氏束电图的梯形图929
第十六章 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932
第一节 射频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935
第二节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双径路941
第三节 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942
第十七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944
第一节 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944
第二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效应945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946
第四节 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961
第五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联合应用964
第六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966
第五篇 冠状动脉心电图诊断技术与图谱分析971
第一章 心肌梗塞973
第一节 病因及病理解剖974
第二节 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976
第三节 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诊断981
第四节 类似心肌梗塞波形的鉴别诊断999
第五节 心内膜下心肌梗塞1001
第六节 多发性心肌梗塞1004
第七节 心肌梗塞的并发症1006
第八节 心肌梗塞的治疗原则1008
第二章 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1010
第一节 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的心电图特征1010
第二节 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的心向量图改变1022
第三章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023
第一节 缺血型T波改变1023
第二节 ST段改变1029
第三节 Q-T间期延长1030
第四节 U波倒置1030
第五节 PtfV1负值增大1030
第六节 心律失常1030
第四章 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改变1033
第一节 劳力型心绞痛1034
第二节 自发型心绞痛1039
第三节 变异型心绞痛1041
第五章 无心电图变化的心绞痛1045
第六章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中的应用1046
第一节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1046
第二节 动态心电图检查的适应证1047
第三节 动态心电图检查合并运动试验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1048
第四节 确定和评价短暂性或模糊症状的冠心病1050
第五节 检出无痛性或隐匿性缺血性ST段改变1050
第六节 发现和评价心律失常1051
第七节 检出昼夜间心率改变1053
第八节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康复期中的应用1054
第七章 冠状动脉心电图图谱分析1055
第六篇 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技术与图谱分析1115
第一章 概述1117
第一节 发病机制1117
第二节 病理解剖1119
第三节 病理生理1121
第二章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原理1124
第一节 缺血型T波改变1124
第二节 损伤型ST段抬高1125
第三节 坏死型QRS波群改变1128
第三章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及其演变分期1131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1131
第二节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分期1139
第四章 心肌梗死深度及范围判断1148
第一节 心肌梗死深度判断1148
第二节 心肌梗死范围判定1150
第五章 心肌梗死定位诊断1151
第一节 前壁心肌梗死1153
第二节 下壁心肌梗死1154
第三节 正后壁心肌梗死1154
第四节 侧壁心肌梗死1155
第五节 右室壁心肌梗死1155
第六章 不同部位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及鉴别诊断1156
第一节 前间壁心肌梗死1156
第二节 前壁心肌梗死1159
第三节 前侧壁心肌梗死1161
第四节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163
第五节 高侧壁心肌梗死1164
第六节 下壁心肌梗死1166
第七节 正后壁心肌梗死1170
第八节 右室壁心肌梗死1172
第九节 乳头肌梗死1174
第十节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1175
第十一节 心房梗死1177
第七章 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1179
第一节 心电图“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1179
第二节 QRS变化不典型的心肌梗死1180
第三节 心电图常规导联无典型梗死波形的特殊部位心肌梗死1181
第四节 典型心电图改变延迟出现的心肌梗死1181
第五节 心电图上仅表现ST-T改变的心肌梗死1181
第六节 被其他图形所掩盖的心肌梗死1182
第七节 临床症状不典型或被其他疾病所掩盖的心肌梗死1183
第八章 多发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1185
第一节 相邻部位的多发性心肌梗死1185
第二节 相对部位的多发性心肌梗死1185
第三节 小灶性心肌梗死1186
第四节 急性心房梗死1186
第五节 急性乳头肌梗死或部分断裂1186
第九章 复发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1188
第十章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1190
第一节 概述1190
第二节 快速型心律失常1192
第三节 缓慢型心律失常1200
第十一章 心肌梗死合并束支传导阻滞1205
第一节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1206
第二节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1207
第三节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H)1209
第四节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1212
第五节 心肌梗死合并双侧束支传导阻滞1213
第六节 心肌梗死合并三分支传导阻滞1214
第十二章 心肌梗死合并预激综合征1216
第一节 预激综合征类似心肌梗死图形1216
第二节 预激综合征掩盖心肌梗死图形1217
第三节 预激综合征加重心肌梗死图形1218
第四节 心肌梗死合并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1218
第十三章 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1219
第一节 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的心电图表现1219
第二节 心电向量图诊断1220
第十四章 心肌梗死心电图鉴别诊断1222
第一节 Q波性心肌梗死与其他疾病的鉴别1222
第二节 非Q波性心肌梗死与其他疾病的鉴别1228
第十五章 心肌梗死心电图图谱分析1231
第七篇 先天性心脏病心电图诊断技术与心电图图谱分析1289
第一章 右位心1291
第一节 镜像右位心1291
第二节 右旋心1293
第三节 心脏右移1293
第四节 右位心心电图图谱分析1297
第二章 房间隔缺损1300
第一节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1301
第二节 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1304
第三章 室间隔缺损1306
第一节 病理生理1306
第二节 心电图特征1307
第四章 动脉导管未闭1311
第一节 病理生理1312
第二节 心电图特征1312
第五章 三尖瓣下移1315
第一节 病理1315
第二节 病理生理1315
第三节 心电图特征1316
第四节 心电图诊断1317
第六章 肺动脉瓣狭窄1320
第一节 病理生理1320
第二节 心电图特征1320
第七章 主动脉瓣狭窄1324
第一节 病理生理1324
第二节 心电图特征1324
第八章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327
第九章 法乐四联症1329
第一节 病理解剖1329
第二节 病理生理1330
第三节 心电图特征1332
第四节 心电图诊断1333
第十章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337
第一节 定义1337
第二节 机理1337
第三节 诊断1338
第十一章 右室双出口1340
第八篇 后天性心血管疾病心电图诊断技术与图谱分析1343
第一章 风湿性心脏病1345
第一节 急性风湿性心脏炎1345
第二节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1346
第三节 二尖瓣关闭不全1347
第四节 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1348
第五节 联合瓣膜病1348
第六节 总结1349
第二章 肺心病1350
第一节 产生机制1350
第二节 心电图特征1350
第三节 心电图诊断1352
第四节 临床意义1353
第五节 急性肺心病1357
第三章 心肌炎1358
第一节 分类1358
第二节 发病机制1359
第三节 临床表现1359
第四节 心电图特征1360
第五节 治疗1363
第四章 心包疾病1364
第一节 急性心包炎1364
第二节 缩窄性心包炎1367
第三节 心包炎心电图图谱分析1368
第五章 心肌病1376
第一节 缺血性心肌病1376
第二节 无症状心肌缺血1380
第三节 扩张型心肌病1385
第四节 肥厚型心肌病1387
第五节 限制型心肌病1392
第六节 酒精型心肌病1393
第七节 围产期心肌病1394
第八节 右心室发育不良1398
第九节 致室性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1398
第十节 克山病1400
第十一节 心肌疾病心电图图谱分析1403
第六章 高血压病1408
第一节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408
第二节 高血压分期1409
第三节 左室肥厚的发生机制1409
第四节 心电图特征1409
第七章 脑血管疾病1417
第一节 产生机制1417
第二节 心电图特征1417
第三节 心电图诊断1418
第四节 临床意义1420
第九篇 药物作用下的心电图改变1421
第一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1423
第一节 药物分类1423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Proarrhythmia)1424
第三节 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1425
第二章 洋地黄影响及中毒的心电图改变1434
第三章 抗组胺药物1442
第四章 抗精神病药物1444
第五章 胃动力药1447
第六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449
第七章 乌头碱1450
第八章 有机磷农药1452
第九章 酒石酸锑钾1454
第十篇 电解质和内分泌紊乱对心电图的改变1455
第一章 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心律失常1457
第一节 低钾血症1458
第二节 高钾血症1461
第三节 低钙血症1467
第四节 高钙血症1470
第五节 低镁血症1472
第六节 高镁血症1472
第七节 电解质紊乱的典型及不典型心电图表现1473
第二章 内分泌紊乱对心电图的影响1495
第一节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1495
第二节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1497
第三节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497
第四节 嗜铬细胞瘤1499
第五节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1501
第六节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1502
第七节 总结1504
第十一篇 动态心电图和监护心电图诊断技术1505
第一章 动态心电图概论1507
第一节 动态心电图仪器及功能1507
第二节 动态心电图测量1511
第三节 动态心电图正常参考值1530
第二章 动态心电图仪及导联选择1533
第一节 动态心电图仪1533
第二节 导联选择1534
第三节 减少干扰和伪差1535
第三章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1536
第一节 动态心电图诊断意义1536
第二节 诊断标准1536
第三节 临床应用1537
第四章 心律失常的监测1539
第一节 健康人群心律失常的监测1539
第二节 与心脏事件有关的室性心律失常1540
第三节 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监测1543
第四节 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监测1544
第五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评价及其致心律失常作用1545
第五章 晕厥与猝死的原因诊断1548
第一节 晕厥的病因1548
第二节 猝死的发生机制1549
第六章 心率变异性(HRV)测定1551
第一节 HRV分析方法1551
第二节 HRV测定的临床应用1552
第三节 HRV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检查标准1555
第七章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功能评定1556
第一节 单腔起搏器1556
第二节 双心腔起搏1558
第三节 频率应答式心脏起搏器1558
第四节 抗心动过速起搏器和自动复律除颤器1560
第八章 危重病人监护心电图1561
第一节 心电图监测的方法1562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监护1563
第三节 ST-T段的监测和自动分析1564
第十二篇 心电诊疗新技术1565
第一章 食管心电图1567
第一节 食管电极导管1568
第二节 食管电极导管的插入方法1568
第三节 食管电极导管定位1569
第四节 食管心电图记录方法1571
第五节 食管心电图的临床应用1572
第六节 记录食管心电图的注意事项1587
第七节 食管心电图的评价1587
第二章 植入性Holter1588
第一节 植入性Holter的临床意义1589
第二节 植入性Holter的构成及工作原理1590
第三节 植入性Holter的植入方法1592
第四节 记录器植入后的调试1595
第五节 植入性Holter的适应证与临床应用评价1597
第六节 展望1598
第三章 信号叠加心电图1600
第一节 心室晚电位1600
第二节 频谱心电图1615
第三节 心室晚电位的体表标测及其临床应用1621
第四节 心房晚电位(ALP)1624
第四章 有创性心电诊疗技术1629
第一节 有创心内电生理检查1629
第二节 窦房结电图1639
第三节 希氏束电图1641
第四节 单相动作电位1646
第五节 心脏刺激术1653
第五章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1657
第一节 旁道的RFCA1659
第二节 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RFCA1662
第三节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RFCA1664
第四节 房室交界区的RFCA和改良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心室率1666
第五节 室性心动过速的RFCA1667
第六节 小儿快速心律失常的RFCA1669
第七节 RFCA的专业人员与设备要求1670
第六章 临床心磁图1674
第一节 心磁图的特点1675
第二节 心磁图的检测方法1676
第三节 正常心磁图图形1677
第四节 病理情况下的心磁图1678
第六节 小结1680
第七章 高频心电图1681
第一节 高频心电图的定义与心电的高频成分1682
第二节 高频心电图的检测方法1683
第三节 高频心电图的分析与判断1683
第四节 高频心电图的临床应用1685
第五节 高频心电图的评价与展望1686
热门推荐
- 663751.html
- 672593.html
- 610289.html
- 1979313.html
- 3443037.html
- 3532018.html
- 2701717.html
- 59183.html
- 2537767.html
- 25481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99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10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53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14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00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48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5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6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2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