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苗族通史 5【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吴荣臻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10508981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793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822页
- 主题词:苗族-民族历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苗族通史 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六部 列传、志5
卷十四 人物列传(上) 吴荣臻 石华森 吴运宏(以下人名按姓氏笔画顺序)九松5
九大白5
九元帅5
万官保牛6
马务多6
马勃迈7
卞和7
太昊8
王凯8
王相9
王开洪10
王宪章11
王故烈14
王济辉15
王富文16
韦广宽16
韦同烈17
韦故胜 王故富17
包利18
包大度19
田子义19
田太祥20
田兴恕20
田应全21
田应诏21
白党22
石乜妹22
石三保22
石占魁23
石正兴24
石正典24
石生富24
石各野25
石廷珪25
石廷琛26
石邦榘26
石邦藩27
石宏规27
石远德27
石国斌28
石明山29
石明顺29
石板塘30
石绍钟31
石柳邓31
石娘夸32
石维贞32
石朝凤33
石辉玉33
龙宪 赵盛宣34
龙贵34
龙矫35
龙擢36
龙骥36
龙大道37
龙云飞38
龙凤翔40
龙正升41
龙廷久41
龙达哥41
龙植三42
伊尹42
共工42
刘伯容43
刘作孚43
华平治45
向琪45
向冬青46
向梦熊47
向辑虞47
夸父48
朱洪章48
何玉堂49
何朝兴49
吴鹤50
吴二林50
吴八月51
吴大廷51
吴天半52
吴天保52
吴见举52
吴福春53
吴世旺53
吴生贵53
吴永勋54
吴正明54
吴传声55
吴光烈55
吴毕郎56
吴老柔56
吴自发57
吴自烈58
吴阿曼59
吴国佐60
吴勉安60
吴庭礼 吴庭义61
吴恒良61
吴金定62
吴朝俊62
吴瑞祯62
吴慕尧63
宋万化 宋蒙古63
张丁往 张不往64
张文才64
张世富65
张吉光66
张吉斌 廖冬求66
张自成67
张秀眉68
张金培68
张叙丞69
张秋潭69
张称达70
报南烧71
李达71
李芬72
李金亮73
李洪基74
李益之74
杨京75
杨大六76
杨光文76
杨完者77
杨应龙77
杨秀当77
杨阿利78
杨树森78
杨海棠 杨光发79
杨高明80
杨清轩80
杨朝科81
杨雅各81
杨瑞清82
邰胜江83
阿吴83
阿榜84
陈日光84
陈佑魁86
陈复初87
陈琴高87
妹喜88
岩大五88
欧阳魁庭88
罗廷弼89
苗父89
金竹89
金刚相90
保禾 高禾90
修承浩91
姜月楼92
姜老拉93
姜亮伟93
姜得全93
柳天成94
段虞清94
相单程95
贺济泮96
贺增龄96
赵国珍97
赵盛林97
唐力臣98
唐世杰98
皋陶99
皋大武99
秦良玉99
莫宗文100
蚩尤101
贾老响101
陶洪兴102
陶新春 陶三春102
顾希均103
梁清环104
梼杌104
聋基亨104
麻星衢105
麻家富105
黄文光106
黄金印106
龚昌荣107
善卷107
彭济民108
谢龙光108
鲁九109
滚育兴109
满朝荐110
蒙能 李天保110
雷世兴111
雷再浩111
廖玉梅112
廖名缙112
廖成才113
熊希龄114
蔡光武116
滕代胜116
滕代顺117
滕英斋118
滕黑子118
潘正德119
潘名杰119
潘老帽120
潘志清120
稷柱121
颛顼 祝融121
鲧121
黎运贵122
瞿步恺123
夔123
驩兜124
卷十五 人物列传(下) 吴运宏 李明天王子佑126
王正福126
王朝文127
石玉珍128
石邦智128
石启贵129
龙庄伟130
吴光士130
吴运昌130
吴向必131
李敖131
李明天131
李振军132
沈从文132
欧百川132
喻忠桂133
龙大位133
滕代远133
陈靖133
滕久明134
项朝宗134
杨汉先134
胡贤生135
人物列传表136
(以姓氏笔画为序)136
二画136
三画136
四画140
五画150
六画162
七画167
八画204
九画208
十画212
十一画216
十二画220
十三画223
十四画225
十五画227
十六画以上232
卷十六 语言文学志 李明天 李炳泽234
一、语言234
(一)苗族使用语言概况234
1.苗族使用语言概况234
2.苗语概况236
3.系属问题:与周围语言的关系239
(二)苗语方言的形成242
(三)语音发展变化248
1.多音节词的单音节化248
2.声调的产生和演变249
3.声母的变化255
4.韵母的变化257
(四)词汇和词义的发展变化259
1.“同源词”的产生259
2.苗语中的借词267
3.旧词的消失和新词的产生272
4.词义的演变280
(五)语法的发展变化284
1.前缀的产生和变化284
2.动词的语法化287
3.音变造词:不成功的屈折形态变化288
4.“的+形容词/动词”的残留289
(六)苗族文字的产生290
1.古苗文之谜:传说中的文字失传290
2.汉文化的影响与汉字式苗文的产生292
3.西方宗教的传入与拼音苗文的产生292
结束语294
主要参考书目294
二、文学295
(一)概述295
1.什么都用诗来记298
2.地区差异性特别大298
3.独具风格的浪漫主义手法299
4.文学样式丰富多彩299
(二)分述301
1.苗族远古时期的神话与传说301
2.苗族古代文学概述302
3.19世纪苗族文学概述305
4.20世纪苗族文学概述308
卷十七 哲学思想志 雷安平 吴曙光321
一、苗族哲学思想的孕育萌发时期321
(一)原始的假说321
1.云雾假说321
2.枫木假说323
3.卵生假说324
(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327
1.运动、变化、发展的思想327
2.萌芽状态的进化论思想329
3.从猿转变到人的思想330
4.关于对立统一的思想331
(三)劳动创造世界的思想332
1.制天造地意识332
2.铸日造月的意识333
3.人定胜天意识335
(四)以“三”为本的哲学观念336
(五)唯心主义的观念340
1.蚩尤创立巫教340
2.苗族巫教的理论基础是万物有灵342
二、苗族哲学思想的形成时期346
(一)有神论思想346
1.鬼神观念347
2.筮卜迷信348
3.汉族有神论思想的影响350
(二)无神论思想350
1.对筮卜迷信的怀疑和否定351
2.用新陈代谢的观点来看待生死问题353
(三)苗族“理词”中的哲学思想354
1.事物具有特殊性的思想355
2.事物是对立统一的思想355
3.事物因果联系的思想356
4.事物运动变化的思想357
(四)苗族文人的哲学思想357
1.吴鹤的哲学思想357
2.满朝荐的哲学思想358
3.龙绍讷的哲学思想360
4.龙玉六的哲学思想364
三、苗族哲学思想的发展时期365
(一)天主教、基督教思想的传入365
(二)苗族文人哲学思想的发展366
1.龙凤翔的哲学思想366
2.龙骥的哲学思想368
3.吴光前的哲学思想369
四、苗族生成哲学370
(一)“三位一体”论373
1.搜媚若373
2.各薄港搜374
3.玛汝务翠376
(二)“三大关系”论378
1.生成相资378
2.生成相制379
3.生成相征与相夺380
(三)“三大结局”论381
1.生成胜负382
2.生成难全383
3.生成增多变好383
(四)“一分为三”论384
1.搜媚若分析法(即能量分析)385
2.各薄港搜分析法(即物质分析法)386
3.玛汝务翠分析法(即结构分析法)387
五、新中国成立后苗族哲学思想研究成果388
(一)苗族哲学思想资料搜集389
(二)苗族哲学思想研究成果390
卷十八 教育志 吴曙光 龙文玉 杨正存一、苗族传承教育392
(一)宋以来史书对苗区传承教育记载393
1.刻木为契393
2.天文历法及属相生肖推算教育394
(二)传承教育的几种主要形式398
1.“教堂子”教育398
2.“三朝”教育399
3.“歌会”、“款会”教育400
4.“鼓社”、“灯会”教育400
二、封建儒学教育401
(一)唐宋以来苗区羁縻州内开始办学402
(二)元代苗疆儒学教育403
(三)明代儒学教育406
1.明代苗区儒学教育的目的内容与方法406
2.明代苗疆学堂的分布410
3.王守仁及其弟子对苗区教育的影响415
(四)清代苗疆儒学教育416
1.书院教育416
2.苗义学教育418
3.苗区私塾教育431
4.苗寨自办书院431
三、清末及民国初期新学教育434
(一)学堂教育435
(二)私塾教育438
(三)学校教育440
1.在今湖南苗区和其他各族杂居区441
2.在今贵州苗区和其他各族杂居区443
3.在今重庆(含四川)苗区和其他民族杂居区445
4.在今广西苗区和其他各族杂居区445
5.在今云南苗区和其他各族杂居区446
四、教会教育447
(一)贵州省教会教育447
1.安顺教会办学447
2.威宁教会学校448
(二)云南省教会教育449
1.昭通地区教会学校449
2.蒙自教会学校450
3.武定教会学校450
五、抗战时期苗区教育热451
(一)湘西苗区教育热451
(二)黔东南教育热459
1.“一致抗日”具体化为“一致办教育”460
2.各级各学校在忧患中励精图治460
3.抗日救亡为师生提供了崇高而广阔的战斗空间462
(三)黔西北教育热465
六、苗文的创制及其教育466
七、苗区社会主义教育466
(一)民族高等学府468
1.中南民族大学470
2.西南民族大学471
3.吉首大学471
4.贵州民族学院472
5.云南民族大学473
6.广西民族大学474
7.湖北民族学院476
(二)苗区中小学教育477
1.苗岭山区地方性大、中、小学教育477
2.武陵山区民族教育484
3.乌蒙、大娄山区民族教育491
4.南山山区民族教育499
5.云岭东南苗区民族教育502
卷十九 医药志 吴黎明 王燕 陶永富505
一、苗族医药的缘起及其基础理论505
(一)苗族医药的缘起505
1.医巫结合511
2.苗医药515
3.医武结合516
4.医护一家516
(二)苗医的基础理论519
1.苗族医治理念——破均衡思想519
2.苗医药体系520
3.病症分类524
二、苗医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方法528
(一)诊断法528
1.六诊529
2.三考530
(二)治疗法531
1.外治法532
2.化水疗法536
3.饮食疗法537
4.保健养生法537
三、苗药配伍的主要特点538
(一)苗药方剂法则及药理命名538
1.药理命名541
2.配方法则541
(二)苗药配伍的主要特点541
1.象形配伍541
2.五色配伍542
3.五味配伍542
4.阴阳配伍543
5.动静配伍543
6.粘连配伍543
7.疏导配伍544
8.固表配伍544
9.滋补配伍544
10.关于毒类药的应用544
11.关于“蛤蟆豆”的特制545
四、苗族医药研究成就545
(一)苗药研究与开发546
(二)苗医研究体系549
卷二十 武术志 吴黎明 吴曙光 吴运宏一、概述554
二、苗族武术的基本内容556
(一)徒手556
1.基本功556
2.策手556
3.套路557
4.礼示557
(二)器械558
1.棍术558
2.铜锏与“棒棒烟”558
3.钩钩刀559
4.竹条镖559
5.连枷刀560
6.九子鞭560
7.“巴招欧”561
(三)绝技561
1.点穴561
2.特异功能562
三、苗族武术的几个主要特点562
(一)苗拳的建构特点562
1.武功与武德相联系,优化道德情操562
2.意、气、形相统一,强化防卫本领563
3.健身与防卫相结合,提高民族素质564
(二)苗拳收徒授艺特点564
1.收徒参师特点564
2.授艺及操练特点566
(三)苗拳技击特点566
1.以防为主566
2.多变法566
(四)苗拳功力操练特点566
1.专一、超脱、净化567
2.权衡度567
3.重稳健紧凑,忌洒脱舒展568
四、苗族武术秘传经典及名人传略569
(一)秘传经典569
1.吴八月外传及其《拳术秘诀》569
2.龙长卿外传及其《十二大策手》572
3.伍远汉《伍氏二十四大战拳经》574
4.龙廷久及其“神鞭”575
5.吴荣臻的《技击简论》575
(二)武术名人传略575
1.石三保575
2.项崇周576
3.杨金膀577
4.石把智579
5.石占魁581
6.滕黑子581
7.张明华582
卷二十一 服饰志 吴显清 杨文金585
一、苗岭山区苗族服饰585
(一)久敢式585
(二)高丘式586
(三)稿旁式587
(四)久仰式587
(五)温泉式588
(六)白道式589
(七)巫门式590
(八)南孟式590
(九)新民式591
(十)芳武式591
(十一)福泉式592
二、乌蒙山区苗族服饰595
(一)“喇叭”式595
(二)东部方言式595
(三)西部方言式596
(四)滇东北次方言和川黔滇次方言式596
三、云岭东南山区苗族服饰599
四、武陵山区苗族服饰601
(一)男子服装601
(二)女子服装602
(三)银饰604
(四)湖北宣恩式605
五、大娄山区苗族服饰607
(一)男装607
(二)女装608
六、海南苗族服饰609
(一)发饰609
(二)头饰609
(三)首饰610
(四)衣服610
七、隆林式苗族服饰611
(一)第一种女装611
(二)第二种女装612
卷二十二 婚姻志 赵玉燕 吴曙光 刘超凤一、苗族婚姻形式及其通婚原则613
(一)婚姻形式613
1.“自由婚”614
2.“说亲婚”614
3.“扁担婚”615
4.“半路婚”615
5.“填房婚”616
6.“转亲婚”616
7.“招郎婚”617
(二)通婚原则617
1.同苗姓不婚617
2.同宗不婚618
3.姨表不婚619
4.禁止“舅霸姑婚”619
5.旧时苗汉不婚620
二、恋爱方式与订婚走亲621
(一)恋爱方式621
1.跳月求偶621
2.歌语联姻624
3.草标幽会625
4.信物定情627
(二)订婚走亲627
1.说婚与占卜、配属相627
2.提亲与放口629
3.订婚和赏婿631
4.行亲、访亲和拜大年634
三、结婚礼仪636
(一)迎亲及嫁女636
1.婚前男女双方的筹备636
2.迎亲639
3.送亲643
4.嫁女644
(二)婚典647
1.合婚酒647
2.端洗脚水和洗脸水649
3.踩堂闹堂649
4.对歌650
5.入洞房651
6.“诉史祝酒”651
7.祭水与回门652
8.教区婚俗653
四、婚姻裂变习俗654
(一)退婚654
1.解除私订婚约655
2.解除媒妁婚约655
(二)离婚656
1.公开离婚656
2.私下离婚657
3.离婚中的其他问题657
4.财产问题658
卷二十三 家庭村落志 吴黎明 赵玉燕 刘超凤一、苗族家庭状况659
(一)家庭类型659
(二)家庭法定关系660
1.夫妻关系660
2.父母子女关系661
3.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661
(三)家庭成员662
1.家庭成员称谓(这里仅以湘西和湘西南为例)662
2.家庭成员地位662
(四)家庭财产分配原则663
(五)家法家规665
二、村落666
(一)村落风水667
1.地理风水的选择原则667
2.风水选择的理论依据667
3.村落风水培植669
(二)村落结构及管理671
1.单一姓氏村寨671
2.亚血缘族居村寨671
3.多姓氏杂居村寨672
(三)住房结构672
(四)村落设施673
卷二十四 风俗志 吴显清 潘正才 陈定秀一、岁时节日675
(一)苗年675
(二)春节678
(三)踩花节682
(四)祭桥节684
(五)“三月三”686
(六)过社与清明节687
(七)种棉节688
(八)姊妹节689
(九)“四月八”690
(十)端午节691
(十一)“六月六”695
(十二)“七月七”、七月半接老客695
(十三)吃卯节696
(十四)吃新节697
(十五)“禾仔斋”698
(十六)“爬坡节”699
(十七)赶秋节699
(十八)拉鼓节700
(十九)招龙节700
(二十)祭祖节702
(二十一)芦笙会704
(二十二)“洗寨”节704
(二十三)中秋节705
(二十四)重阳节705
(二十五)香炉山坡会705
(二十六)文昌会706
(二十七)斗牛706
二、祭祀706
(一)椎牛祭祖707
(二)祭枫树神709
(三)祭祖710
(四)接龙710
(五)还傩愿712
(六)“解簸箕”、“解席子”祭祀713
(七)“翻尸”祭祀714
(八)“祭母猪神”714
(九)“祭财门猪”715
(十)架地桥716
(十一)祭鼓社716
(十二)祭罗孔山神717
(十三)拔生717
(十四)敬门猪718
(十五)烧灵718
三、生养习俗718
(一)接生718
(二)打“三朝”719
(三)过生日与祝寿719
(四)“隔鬼”、“驱魔”719
(五)防蛊720
四、生产习俗720
(一)祭稷柱神720
(二)求雨、祭龙720
(三)祭地(献天公地母)721
五、禁忌721
六、信仰与崇拜722
(一)巫术及苗老司722
1.“过阴”或称“放阴”术722
2.驱鬼术723
3.占卜术723
4.神明裁判724
5.“喝血酒”724
(二)槃瓠崇拜724
(三)太阳、月亮崇拜725
七、丧葬习俗726
(一)丧葬过程726
1.送终和烧落气纸727
2.报丧730
3.开路731
4.守灵731
5.吊丧732
(二)下葬形式735
(三)葬礼737
1.择时择穴738
2.入殓上山738
3.葬后复山747
4.送水752
主要参考文献753
后记769
附录一:跋 陈靖789
附录二:供稿单位及个人792
热门推荐
- 352035.html
- 3774250.html
- 298102.html
- 253044.html
- 2471680.html
- 2097529.html
- 2015168.html
- 353240.html
- 2387342.html
- 3006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38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46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08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4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11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40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18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27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69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4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