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族想像与学术选择 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民族想像与学术选择 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
  • 李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5584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66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79页
  • 主题词:彝族-研究-大理白族自治州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族想像与学术选择 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现代民族主义背景下的彝族研究6

第一节 民族主义背景与彝族研究6

第二节 被想像的边缘群体15

第三节 1928年以前彝族研究的基本估价21

一、“上帝的使者”——传教士22

二、旅行家的“探险”26

三、中国学者研究的“误区”30

第二章 杨成志的彝族研究:转型与开拓39

第一节 杨成志西南民族调查的背景40

第二节 独驱瘦马向寥廓49

第三节 杨成志调查研究的基本范围59

第四节 杨成志在彝族研究史上的地位和意义64

一、彝族研究的立场:政策与学术统一65

二、彝族研究的方法:实地调查73

三、彝族研究与多学科学术关系的建立77

四、彝族研究的基础:语言81

五、彝族民间文艺:“生活真型”85

本章小结90

第三章 彝族研究的国家行为:宣慰教化99

第一节 考察边区和凉山的团体102

第二节 国民政府施教措施和目的111

一、关于施教与民族同化111

二、民国时期川滇黔地区彝族教育概说118

第三节 四川省政府边区施教团及《雷马屏峨纪略》129

第四节 施教团考察彝区的立场及意义131

一、施教——彝区实地调查与研究131

二、施教——文化权力的渗透140

三、施教——“化内”与“化外”147

本章小结155

第四章 林耀华的彝族研究:学术与方法160

第一节 学术中国化与彝族研究160

第二节 学术方法叠合的彝族研究172

第三节 学术实践的前沿:地方个案与族群文化研究177

一、《凉山彝家的巨变》:半个世纪对彝族的关注178

二、《凉山夷家》:学术考察与文化旅行192

三、彝族研究方法的自觉追求和实践203

本章小结212

第五章 抗战时期的彝族研究:民族与救亡215

第一节 民族救亡与学术取向216

第二节 救亡运动中的彝族研究223

第三节 彝族研究学术机构与学者228

一、云南大学社会学研究室——李有义彝族经济研究229

二、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陶云逵等的彝族研究234

三、华西坝内迁大学的彝族研究——徐益棠彝族宗教研究246

四、大夏大学社会研究部——岑家梧彝族艺术研究251

五、中山大学文科研究所——江应梁彝族社会制度研究260

第四节 现代期刊与彝族研究268

一、研究西南民族期刊概述268

二、期刊特点及对彝族研究的推动作用274

本章小结291

第六章 马学良的彝语研究:以俗释经296

第一节 彝语研究综述299

第二节 沉潜民间 拓荒之路310

第三节 走出书斋 挽救“天书”317

第四节 语言学:研究彝族民俗文化的基础323

第五节 以俗释经:典籍研究与民情礼俗332

第六节 纵横比较:多种方法的语言研究337

第七节 四行译法:彝文古籍翻译的典范348

本章小结353

第七章 本土学者的彝族研究:自观位的视角358

第一节 边疆政治的特殊形式:土司360

第二节 岭光电和《倮情述论》365

第三节 曲木藏尧和《西南夷族考察记》372

第四节 彝族精英与彝族社会382

一、家族名望与政治权利相结合384

二、家支背景形成的特殊关系网388

三、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复杂关系391

第五节 寻找历史的多种可能性396

第六节 重构历史革除弊政的各种尝试402

第七节 彝族精英的言说方式和民族认同410

本章小结416

结束语 问题与思考419

一、彝族研究的转型与学术地位的确立419

二、民族主义背景下的彝族研究427

三、彝族研究中的“文化权力渗透”431

四、彝族研究中自观(emic)他观(etic)位的视角436

五、彝族研究的承续与发展447

主要参考文献453

后记4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