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中国城市经济50年【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新中国城市经济50年
  • 王茂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780162026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7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中国城市经济50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中国城市经济50年发展历程1

一、城市经济发展阶段、成绩及特点1

二、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现状评价5

第二节 中国城市经济50年发展的主要经验7

一、全党全国工作重心转移是城市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7

二、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推动城市化动力的多元化7

三、企业制度的改革为城市经济建立充满生机的运行机制8

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居民素质,是发展城市经济的核心9

五、实现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使城市经济充满活力9

六、处理好各种内部关系,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手段10

七、建立和壮大城市公共经济,强化和发挥城市经济功能11

八、转变和强化政府经济功能,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12

第三节 面对21世纪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城市经济的前景和对策13

一、城市经济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13

二、21世纪世界城市发展的总趋势15

三、今后50年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道路、目标和任务17

四、发展战略与对策19

第二章 中国城市经济与建设发展阶段和特点21

第一节 历史背景21

第二节 新中国城市发展阶段和特点23

一、发展阶段的划分及进程23

二、各个时期城市发展特点23

三、城市发展的前景与实践26

第三章 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32

第一节 50年城市化发展总体特征32

一、城市化发展萌芽32

二、城市化发展50年33

三、50年城市化发展的总体特征35

第二节 城市化发展的问题和经验、教训39

一、城市化发展的问题39

二、城市化发展的经验43

三、城市化发展的教训46

第三节 城市化发展道路的探讨49

一、机遇和挑战49

二、未来50年人口城市化发展趋势52

三、城市化发展道路选择原则和依据54

第四节 城市化发展道路和城市化发展对策55

一、城市化发展道路目标55

二、城市化发展道路路径及对策55

第四章 中国城市体系的演变和合理化61

第一节 城市体系研究的理论前提和现实意义61

一、城市体系研究的理论前提61

二、城市体系研究的现实意义64

第二节 城市体系的演变和现状分析66

一、城市规模结构分析67

二、城市职能结构分析70

三、城市空间结构分析71

第三节 城市体系发展趋势展望75

一、城市规模结构变动趋势75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和优化76

三、城市体系和城市发展的主体框架76

第五章 中国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78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城市和区域经济78

一、区域经济格局78

二、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81

三、城市和区域经济关系84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和区域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85

一、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关系变化的宏观背景85

二、城市和区域经济关系变化的主要特点87

三、城市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91

第三节 城市群的演变和发展96

一、城市群体演变发展的基本轨迹96

二、城市群演变的作用100

三、城市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01

四、未来城市群发展趋势104

第四节 推进城市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107

一、转变观念,树立区域一体、城市主导的发展观107

二、调整政策,加大政府对城市带动区域发展的引导支持力度108

三、创新体制,形成城市和区域协调发展机制110

第六章 中国大城市经济发展112

第一节 大城市经济发展及主要经验112

一、大城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112

二、大城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113

三、大城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地114

四、大城市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115

第二节 大城市经济发展的教训117

一、“城市病”普遍存在117

二、产业结构趋同化120

三、过分控制大城市规模,不利大城市的发展121

第三节 大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123

一、面临城市规模的挑战123

二、面临工业产业升级的挑战123

三、面临着交通的挑战124

四、面临环境容量的挑战124

五、面临住房问题的挑战124

六、面临人才素质的挑战125

第四节 促进大城市经济发展的对策125

一、确保大城市健康、有序地发展125

二、加快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结合发展126

三、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挖掘的力度127

四、重视环境治理、建设,营造高质量生存环境128

五、加强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31

六、发展大容量公共交通133

七、重视城市风貌形象设计,体现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134

八、合理规划建设城市住房135

九、以大城市为中心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布的格局136

第七章 中国小城镇发展138

第一节 小城镇发展的历史进程138

一、正常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1949--1957)139

二、不稳定发展阶段(1958--1965)139

三、停滞发展阶段(1966--1977)139

四、快速发展阶段(1978--1999)139

第二节 小城镇发展的主要经验140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经济体制改革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了原动力140

二、乡镇企业的兴起是推动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力量140

三、农民自主推动是小城镇发展的内在动力141

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联合推动,运用好市场经济机制,是小城镇发展的有效途径141

第三节 小城镇:从大问题到大战略142

一、发展小城镇是打破“二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一项关键性措施142

二、发展小城镇是中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143

三、发展小城镇是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现实需要143

四、发展小城镇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143

第四节 小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144

一、小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144

二、小城镇发展的不利条件144

第五节 小城镇发展的战略对策145

一、提高认识,规划先行,科学引导,在高起点上建设小城镇147

二、注意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在小城镇建设中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147

三、实行多元化投资政策,搞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147

四、认真组织乡镇企业、农村市场向小城镇集中,抓好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小城镇第三产业,构筑小城镇发展的经济支撑体系148

五、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组织和鼓励农村人口包括劳动力向小城镇迁移148

六、在小城镇发展中,要扩大和完善小城镇管理权限和管理职能,搞好小城镇管理149

第八章 中国城市经济结构150

第一节 城市经济结构的历史发展150

第二节 城市经济结构发展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和经验教训156

一、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动方向156

二、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158

三、城市经济结构的效率160

四、城市经济的空间结构161

五、城市公共经济和非公共经济的比例163

六、城市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非基础产业结构164

七、城市经济的所有制结构165

八、城市经济的社会再生产结构166

第三节 城市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剖析167

一、市场机制因素167

二、经济政策因素168

三、科学技术因素169

四、人员因素169

五、自然资源因素170

第四节 城市经济结构的战略对策和展望170

一、确定合理的城市经济结构总体目标--合理优化城市经济结构170

二、实行城市产业组织调整175

三、提高技术、工艺、管理等知识型要素的含量和比重176

四、完善和强化市场机制177

五、健全完善城市经济的调控体系178

第九章 中国城市公共经济179

第一节 城市公共经济的发展历程180

一、缓慢发展时期(1949--1979)180

二、全面发展时期(1980--1993)180

三、重点发展时期(1994年至今)181

第二节 城市公共经济运行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和教训182

一、投资渠道182

二、经营模式183

三、经营规模183

四、公共经济的技术水平184

五、城市财政支出结构184

第三节 公共经济和公共财政运行中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185

第四节 城市公共经济和公共财政的运营体制改革和对策分析187

第十章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195

第一节 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和作用195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基本概念和内容195

二、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和地位197

第二节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阶段198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阶段和现状198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几个突出问题205

第三节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经验210

一、正确认识性质是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210

二、正确处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210

三、按市场经济规律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211

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密切结合212

五、解决好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管理和经营效益问题214

第四节 城市基础设施面临的挑战和建设任务217

一、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挑战217

二、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任务和改革导向219

第十一章 中国城市房地产经济224

第一节 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224

一、第一阶段(1949--1955)224

二、第二阶段(1956--1979)224

三、第三阶段(1979--1999)225

第二节 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特色228

一、投资方式由单一的国家投入转为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投资228

二、土地产权与房屋产权相分离229

三、住宅从福利型向货币化和社会化分配转轨230

四、房地产开发的统一规划和成片开发231

第三节 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32

一、商品房大量积压与大量开发并存232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素质参差不齐234

三、住宅的土地产权和房屋产权混乱236

四、商品房价格过高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237

五、房地产的产业政策法规不配套237

六、房地产中介服务和物业管理中的问题238

第四节 房地产和住宅产业发展前景及配套政策238

一、房地产业的发展前景239

二、住宅发展的配套政策240

第十二章 中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244

第一节 城市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历程244

一、初步建立阶段244

二、在曲折中前进的阶段246

三、深化改革和逐步完善阶段246

第二节 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248

一、覆盖面过窄,社会保障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249

二、制度单一,国家负担过重,无力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250

三、社会保障单位化,苦乐不均,造成保障资源配置的低效率251

四、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社会保障管理成本过高251

五、法制建设滞后,监督检查不到位,社会保障活动缺少法律依据,社会保障资源流失252

六、现收现付制和过高的养老金替代率,以及其他制度设置上的缺陷,导致了社会保障基金收不敷支的尴尬局面253

第三节 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254

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方向和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确立254

二、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为核心的新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正在形成256

三、职工失业保险改革在探索中前进259

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试点经验基础上推进261

五、住房制度改革正在由方案制定走向实施262

六、城市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事业在改革中前进264

第四节 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难点266

一、改革成本由谁支付以及如何支付问题266

二、改革配套问题267

三、部门、地区利益的协调问题268

第十三章 中国城市环境270

第一节 城市环境和城市环境问题270

一、城市环境270

二、城市的环境污染和环境问题273

第二节 城市环境的历史(1949年以来)与现状276

一、建国50年来,中国城市环境的历史回顾276

二、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278

第三节 城市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对策建设282

一、基本原则283

二、对策建议284

第四节 城市环境所面临的形势和前景展望288

一、城市环境将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288

二、城市环境还将承担繁重的经济增长的任务288

三、城市环境还将受到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挑战289

第十四章 中国城市规划机制的演变291

第一节 “规划与计划结合”机制的诞生和演变292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的城市规划机制294

一、国家对城市规划的重视和改革295

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295

三、改革开放条件下城市规划机制形成鲜明的特点296

第三节 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城市规划机制297

一、从理论上探索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城市规划机制297

二、从国务院和国家主管部委文件分析市场条件下的规划机制298

三、进入90年代,中国城市规划是最大特点是走上了法制轨道299

第四节 21世纪中国城市规划机制将有新发展299

一、公众参与的公共政策机制299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城市规划机制300

第十五章 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301

第一节 国际政治领域的挑战301

一、世界力量对比失衡,美国正利用其优势地位推行称霸世界的新战略301

二、国际政治呈现出不利发展趋势303

三、中国的外部安全环境将会进一步复杂化306

第二节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307

一、中国经济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明显的劣势308

二、加入WTO将对中国的劣势产业形成冲击312

第三节 世界大势和中国的机遇316

一、顺应世界潮流,争取和平与发展316

二、抓住历史机遇,实现宏伟蓝图319

三、紧张起来,应对来自WTO的挑战321

第十六章 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前景和对策324

第一节 21世纪城市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324

一、城市发展面临世界强国和经济实力强劲城市的挑战324

二、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挑战324

三、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着诸多有利条件325

四、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许多压力325

第二节 21世纪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道路、目标和任务326

一、城市经济的发展道路326

二、城市经济的发展目标327

三、城市经济的发展任务328

第三节 21世纪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与对策329

一、加强城市规划的领导,从中央到地方组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规划人员,编制全国城市布局规划330

二、每个城市要依据各自条件进行科学的定位330

三、从物质资源开发逐步转向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城市居民素质331

四、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素质为中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社会保障制度331

五、以城市为中心发展区域经济,加快实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332

六、以提高城市领导管理水平为核心,培养城市领导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改善城市管理333

七、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评价体系334

第十七章 中国城市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学科建设336

第一节 城市经济理论的发展337

一、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337

二、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339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341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344

五、城市土地经济与房地产业346

六、城市发展战略349

七、城市经济改革351

八、城市规模结构体系352

九、城市经济学的地位和作用355

第二节 城市经济学的学科建设成就与问题357

一、城市经济学范畴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358

二、城市经济学促进了空间经济学的发展359

三、城市经济学扩展了公共经济研究领域360

四、城市经济学完善了市场经济理论361

五、城市经济学促进了城市管理学的发展361

第三节 城市经济理论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新课题364

一、端正认识、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364

二、大胆探索,追求真理,不断前进366

三、争取社会支持371

后记3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