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构建高速网络【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T.帕内尔)Tere Parnell著;郑岩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08491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443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构建高速网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部分 识别瓶颈3
第1章 真的需要高速网络吗?3
1.1 概述4
1.1.1 原因5
1.1.2 也许是带宽造成的5
1.1.3 也许不是带宽造成的6
1.2 和服务器有关的性能问题6
1.2.1 处理器速度7
1.2.2 磁盘子系统7
1.3.1 网络接口卡的选择8
1.3 和网络有关的性能问题8
1.2.3 随机访问存储器8
1.3.2 有故障的卡9
1.3.3 糟糕的网络接口卡驱动程序9
1.4 和工作站有关的性能问题10
1.5 如何确定高速网络的作用10
1.5.1 评价服务器的使用情况10
1.5.2 评价服务器配置11
1.5.3 评价工作站11
1.5.4 评价现有应用程序的需求12
1.5.5 评价未来应用软件的需求13
1.5.6 评价网络的使用情况13
1.5.7 总结14
第2章 把主干网连接到17
2.1 起源18
2.1.1 主干网的类型20
2.1.2 构建主干网的原因22
2.1.3 如何建立主干网25
2.1.4 网间业务量过大造成的影响27
2.1.5 主干网拥塞的原因和解决办法27
2.1.6 最终分析30
2.1.7 优点30
2.1.8 选择高速主干网协议30
第3章 登录到群集上33
3.1 服务器会在群集中发挥作用吗?34
3.1.1 企业内部的信息访问35
3.1.2 把处理负载分配到专门的平台上37
3.2 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实现38
3.2.1 分布式应用处理39
3.2.2 分布式数据库39
3.2.3 数据仓库39
3.3 分布式计算系统的组成40
3.3.1 关系型数据库41
3.3.2 结构化查询语言41
3.3.3 中间件42
3.3.4 数据传播45
3.4 服务器群集对网络的要求46
3.6 服务器性能缓慢的其他原因及解决办法47
3.6.1 数据和应用的物理位置47
3.5 服务器群集带宽不足的表现47
3.6.2 硬件设备不足48
3.6.3 放弃服务器群集48
第4章 更接近主干网49
4.1 组件技术50
4.2 电了邮件和消息50
4.2.1 电子邮件系统51
4.2.2 电子消息系统52
4.2.3 电子消息系统的标准和工具52
4.3 客户/服务器应用56
4.2.4 Internet上的电子邮件和消息传递56
4.3.1 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57
4.3.2 如何创建客户/服务器应用以减少网络业务量57
4.3.3 客户/服务器计算对网络业务量的影响58
4.4 多媒体59
4.5 工作流软件60
4.6 群件61
4.6.1 群件实例61
4.6.2 群件工具62
4.6.3 标准的通用标记语言(SGML)62
4.7 解决办法63
4.7.3 “饶舌的”通信协议64
4.7.1 应用所在的位置64
4.7.2 硬件设备不足64
4.7.4 数据分组大小65
4.7.5 冲突66
4.8 注意事项66
第5章 广域网69
5.1 广域网定义71
5.1.1 专用线路与交换线路的比较72
5.1.2 公用网74
5.1.3 专用网75
5.1.4 路由器和路由选择76
5.1.7 承载业务77
5.1.5 模拟线路77
5.1.6 数字线路77
5.2 广域网带宽不足的表现80
5.2.1 硬件设备能够满足需要吗?81
5.2.2 应用可以移植到局域网吗?81
5.2.3 是本地业务吗?81
5.2.4 服务器可以处理更大的分组吗?81
5.2.5 通信协议很“绕舌”吗?82
5.3 通过测试验证WAN带宽不足83
5.4 广域协议的要求83
5.4.2 可管理性84
5.4.3 分组的大小和开销84
5.4.1 性能84
5.4.4 成本85
第6章 改建高速网络的成本87
6.1 网络加速还是不加速88
6.2 硬件设备表89
6.2.1 服务器89
6.2.2 集线器89
6.2.3 路由器90
6.2.4 交换机90
6.2.5 工作站90
6.2.6 畅通的道路90
6.5 时间估计表91
6.3 服务价格表91
6.4 职员招聘和职员进修表91
6.6 应用软件表92
6.7 草率决定,容易失误92
6.8 准备工作92
6.8.1 硬件设备表93
6.8.2 服务价格表95
6.8.3 职员培训表95
6.8.4 职员招聘表96
6.8.5 时间估计表97
6.8.7 广域网服务表98
6.8.6 应用软件表98
第7章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101
第2部分 如何实现网络加速:局域网解决方案101
7.1 相同点和不同点102
7.1.1 数据成帧103
7.1.2 确定路径104
7.1.3 布线要求106
7.1.4 代价110
7.1.5 扩展性110
7.1.6 安装和配置111
7.1.7 可管理性111
7.2 小结112
7.1.8 性能112
7.1.9 发展112
第8章 100VG-AnyLAN115
8.1 与10Base-T如此接近,但又遥不可及116
8.1.1 成帧116
8.1.2 体系结构117
8.1.3 布线要求120
8.1.4 100VG-AnyLAN的准备工作122
8.1.5 扩展性123
8.1.6 可管理性124
8.1.8 改进125
8.2 小结125
8.1.7 性能125
第9章 100Base-T127
9.1 标准的优点128
9.2 了解100Base-T和10Base-T之间的差别131
9.2.1 互操作性和障碍132
9.2.2 扩展性134
9.2.3 可管理性135
9.2.4 安装和配置135
9.3 小结136
第10章 吉比特以太网139
10.2 802.3标准141
10.1 吉比特以太网141
10.2.1 1000Base-SX142
10.2.2 1000Base-LX142
10.2.3 1000Base-CX142
10.2.4 1000Base-T143
10.2.5 吉比特以太网和100Base-T的不同143
10.3 扩展性144
10.3.1 吉比特以太网和全双工支持145
10.4 布线要求145
10.5 管理145
10.6 成本146
10.7 性能146
10.8 支持音频和视频业务146
10.8.1 资源预留协议(RSVP)147
10.8.2 虚拟局域网(VLAN)148
10.8.3 视频压缩151
10.9 小结153
第11章 光纤信道155
11.1 穿越信道156
11.2 光纤信道标准和支持机构158
11.3 实现途径159
11.3.1 光纤信道第0层(FC-0):物理接口160
11.3.2 光纤信道第1层(FC-1):传输协议161
11.3.3 光纤信道第2层(FC-2):信令协议161
11.3.4 光纤信道第3层(FC-3):公共业务165
11.5 新拓扑结构166
11.3.5 光纤信道第4层(FC-4):上层协议映像166
11.4 布线要求166
11.6 安装和配置167
11.6.1 互操作性168
11.6.2 扩展性168
11.6.3 可管理性和容错性169
11.6.4 性能169
11.7 优点:光纤信道和ATM169
11.8 不足之处170
第12章 同步以太网171
12.1 以太网的第二次浪潮172
12.2 IEEE 802.9a(同步以太网)标准172
12.4 了解同步以太网173
12.3 最初是以太网173
12.4.1 两网合一174
12.4.2 时分复用177
12.4.3 时钟178
12.5 同步以太网的优势178
12.5.1 同步以太网和广域网的支持178
12.5.2 同步以太网和视频会议179
12.5.3 可管理性179
12.5.4 扩展性179
12.5.5 成本179
12.5.8 易于安装和维护180
12.5.6 安全性和容错性180
12.5.7 性能180
12.5.9 同步以太网的不足之处182
12.5.10 未来趋势182
第3部分 如何实现网络加速:广域网解决方案187
第13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187
13.1 最初的困境188
13.2 ISDN种类189
13.2.1 信道类型189
13.3.1 ISDN基本速率接口191
13.3.2 ISDN一次群速率接口191
13.3 业务类型191
13.4 广域网中ISDN的功能192
13.4.1 重要时刻:SPID的出现194
13.5 提供的业务194
13.5.1 承载业务194
13.5.2 补充业务196
13.5.3 用户终端业务197
13.6 获得ISDN198
13.6.1 本地交换电信公司198
13.6.2 所需的硬件设备200
13.6.3 配置和安装202
13.6.5 性能206
13.6.4 布线要求206
13.6.6 管理和容错性207
13.6.7 扩展性207
13.6.8 实用性与价格207
13.7 未来趋势:宽带ISDN208
13.8 优点208
13.9 不足之处209
第14章 交换式多兆比特数据业务211
14.1 什么是SMDS?212
14.1.1 是基于信元的吗?213
14.1.2 是交换的吗?214
14.1.3 是无连接的吗?214
14.1.5 标准一致性215
14.1.4 体系结构215
14.2 从哪里获得SMDS?216
14.3 如何实现SMD?217
14.3.1 访问方式217
14.4 为什么采用SMDS?217
14.4.1 安装和配置218
14.4.2 可管理性219
14.4.3 扩展性219
14.4.4 互操作性219
14.4.5 性能220
14.4.6 成本220
14.5.3 厂商支持有限221
14.6 未来221
14.5.1 多媒体支持有限221
14.5.2 应用有限221
14.5 不足之处221
第15章 帧中继223
15.1 ISDN的产物224
15.2 帧中继定义224
15.3 帧中继工作原理225
15.3.1 帧中继和分组交换的比较225
15.3.2 帧结构228
15.3.3 帧中继网络设备229
15.3.4 帧中继连接229
15.3.6 能够获得些什么230
15.3.5 交换虚电路230
15.3.8 统计复用和按需分配带宽232
15.3.7 管理及其所发挥的作用232
15.3.9 安装和配置233
15.3.10 可用性和价格235
15.3.11 管理和容错性235
15.3.12 互操作性236
15.3.13 性能237
15.3.14 扩展性237
15.4 对厂商的要求237
15.4.2 互操作性方面238
15.4.3 性能方面238
15.4.1 经验方面238
15.4.4 管理方面239
15.5 有利的因素240
15.6 不利的因素241
15.6.1 话音和帧中继242
15.6.2 帧中继论坛242
第16章 异步传输模式243
16.1 起源244
16.2 创始人245
16.3 ATM:简单的答案245
16.4 如果ATM是答案,那么问题是什么?246
16.4.1 什么是信元?246
16.4.2 什么是交换?247
16.4.3 什么是面向连接的?249
16.4.4 什么是全双工?249
16.4.5 什么是点到点?249
16.4.6 什么是专用带宽?250
16.5 如何协同工作251
16.5.1 确定路由251
16.5.2 数据转发252
16.5.3 ATM交换机252
16.5.4 布线要求253
16.5.5 安装和配置254
16.5.6 扩展性254
16.5.7 可管理性256
16.5.8 性能259
16.5.9 容错性260
16.5.10 安全性260
16.5.11 代价260
16.6 ATM和OSI模型261
16.6.1 ATM层261
16.6.2 ATM适配层(AAL)261
16.7 ATM移植263
16.7.1 局域网仿真263
16.7.2 路由选择270
16.8 有待逐步实现273
16.8.1 桌面系统移植275
16.8.3 广域网集成276
16.8.2 应用支持276
16.8.4 其他问题278
16.8.5 ATM业务的实用性279
16.9 方兴未艾的局域网279
第17章 数字用户线业务和电缆调制解调器281
17.1 数字用户线(DSL)282
17.1.1 DSL设备283
17.1.2 DSL业务功能283
17.1.3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284
17.1.4 高速数字用户线(HDSL)286
17.1.6 对称数字用户线(SDSL)287
17.1.5 超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287
17.1.7 速率自适应数字用户线(RADSL)288
17.2 电缆调制解调器288
17.3 DSL和电缆调制解调器的比较289
第4部分 网络构建前瞻293
第18章 如何构建快速安全的内部网和外部网293
18.1 并不神秘的内部网294
18.1.1 构建新规则294
18.2 内部网:可行的技术295
18.2.1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295
18.2.2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299
18.2.3 组件技术302
18.2.4 推304
18.3 外部网307
18.3.1 标准数据交换格式307
18.3.2 安全性308
18.4 更多的安全性323
18.4.1 验证的发展323
18.4.2 公用密钥加密法和验证329
18.4.3 证书管理局331
18.4.4 公共和私有密钥338
18.4.5 高级验证工具345
18.4.6 加密学347
第19章 高速网络管理系统373
19.1 流量管理374
19.1.1 分组产生器374
19.1.2 网络分析器375
19.1.3 应用测试器375
19.2 应用程序管理375
19.3 设备管理377
19.3.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377
19.3.2 基于网页的网络管理383
19.3.3 JAVA管理应用编程接口385
19.4 管理平台385
19.5 IETF网管的发展386
第20章 网络加速技巧:避免冲突387
20.1 购买之前先测试388
20.2 识别下一个网络瓶颈389
20.3 确定进度389
20.4 争取投资预算获得批准392
20.4.1 精彩的生活392
20.4.2 预言者393
20.4.3 考虑其他的选择394
20.4.4 价格合理394
20.4.5 效益分析395
20.4.6 提出的时机395
20.4.7 并非总是你所期待的395
20.5 设定目标396
20.6 继续发展397
第5部分 附录401
附录A 开放式系统401
A.1 开放式系统定义402
A.2 提高互操作性404
A.3 开放式系统互连(OSI)模型405
附录B 标准化组织411
B.1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412
B.2 国际电报和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412
B.3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413
B.4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414
附录C 参考文献415
热门推荐
- 1094224.html
- 1399109.html
- 2738949.html
- 1963616.html
- 1998814.html
- 376125.html
- 2792662.html
- 3402993.html
- 2749173.html
- 37717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6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94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4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93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50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91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38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55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89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8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