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方志学通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仓修良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79767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17页
- 文件大小:285MB
- 文件页数:554页
- 主题词:方志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方志学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题辞&张舜徽1
初版前言1
修订本前言1
第一章 方志的性质和特点1
第一节 方志的性质1
第二节 方志的特点5
一、突出的地方性7
二、编纂的连续性9
三、内容的广泛性13
四、记载的多样性17
五、鲜明的时代性22
第二章 方志的起源29
第一节 关于方志起源的几种看法29
一、关于起源《禹贡》说29
二、关于起源《山海经》说32
三、关于起源《周官》说35
四、关于起源古代诸侯国史说43
五、方志多源论44
第二节 方志应是特定时代的产物47
一、探索方志起源不能离开时代背景47
二、需要与可能49
第三节 方志起源于两汉之地记50
一、历史观的变化促使人物传记的产生50
二、《史记》的诞生直接推动着人物传记的发展53
三、两汉魏晋的选举制度促使人物传记盛行53
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地方势力的强大是产生地记的社会基础和政治条件54
五、地记是方志发展的早期形式60
六、《越绝书》不是地方志65
第三章 方志发展的第一个阶段——魏晋南北朝的地记70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地记发达的原因70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记概述74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记的内容88
一、表彰本地之人物90
二、记载地理之沿革97
三、描绘山水之秀丽98
四、叙述地名之由来100
五、介绍各地之水利交通101
六、反映各地之物产风俗102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记简评103
一、常璩的《华阳国志》103
二、习凿齿的《襄阳耆旧记》113
三、宋孝王的《关东风俗传》118
第四章 方志发展的第二个阶段——隋唐五代的图经120
第一节 隋唐五代图经发达的原因121
一、中央集权加强和地方世家大族势力的削弱121
二、东晋以来侨置州郡所造成的混乱是隋大修图经的重要原因122
三、修史制度与选举制度的变化对方志发展所产生的影响123
第二节 图经是一种什么样的著作125
第三节 隋唐五代图经发展概况128
第四节 隋唐图经的内容133
一、叙建置的沿革133
二、释地名的由来133
三、述山河的走向134
四、载各地的物产134
五、讲风俗与民情135
六、记名胜与古迹135
第五节 敦煌图经残卷简介137
一、《沙州都督府图经》137
二、《西州图经》156
三、《沙州地志》160
第六节《沙州伊州地志》残卷的名称和《沙州都督府图经》残卷版本问题163
第七节 敦煌图经残卷的价值和启示166
第五章 方志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体例趋于定型的宋元方志174
第一节 记人述地再度汇合一体174
一、宋代学术空气的活跃对方志发展与体例的完善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74
二、宋人研究当代史风气盛行直接推动记人述地再度汇合一体175
三、宋元方志作者已注意作志的目的性促使大量增加人文方面的内容176
四、许多学者参加方志的编修是促使方志逐步形成著述体裁的重要原因178
第二节 宋代方志编修概述179
一、宋代方志编修十分普遍179
二、宋代统治者重视图经的编修180
三、方志的实用价值是方志得以迅速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182
第三节 方志体例趋于定型184
第四节 宋代方志述评196
一、范成大的《吴郡志》197
二、罗愿的《新安志》198
三、梁克家、陈傅良的《三山志》200
四、陈耆卿的《嘉定赤城志》202
五、周应合的《景定建康志》203
六、高似孙的《剡录》205
七、周淙的《乾道临安志》207
八、陈仁玉的《淳祐临安志》207
九、潜说友的《咸淳临安志》210
第五节 稳步发展的元代方志214
一、元代创修《一统志》214
二、元代方志编修概况215
三、元代方志述评217
1.徐硕的《至元嘉禾志》217
2.于钦的《齐乘》217
3.袁桷的《延祐四明志》218
4.《重修琴川志》221
5.张铉的《金陵新志》222
第六章 迅速发展的明代方志223
第一节 明代方志发展概况223
第二节 明代方志编修的特点226
一、编修方志更喜贯通古今、空发议论226
二、订立凡例以明著书之宗旨和原则228
三、注意研究方志的性质,强调方志的作用232
四、关于方志编纂体裁的争论235
第三节 明代方志述评236
一、康海的《武功县志》236
二、韩邦靖的《朝邑县志》238
三、王鏊的《姑苏志》239
四、董斯张的《吴兴备志》240
五、冯梦龙的《寿宁待志》242
第七章 进入全盛时期的清代方志244
第一节 清代方志编修概况244
第二节 清代方志编修的体例249
第三节 清代修志中的流派252
一、考据派252
二、文献派258
第八章 民国时期的方志编修与方志学研究263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方志编修概况263
第二节 民国时期方志评述265
一、黄炎培的《川沙县志》265
二、余绍宋的《龙游县志》267
三、张相文的《泗阳县志》269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方志学研究概述278
一、梁启超的方志理论278
二、李泰棻的《方志学》279
三、王葆心的《方志学发微》281
四、黎锦熙的《方志今议》282
五、甘鹏云的《方志商》283
第九章 新中国的修志事业概述285
第一节 马鞍形的新中国修志事业的发展285
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方志编修285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修志事业的蓬勃发展295
第二节20世纪80年代第一届志书述评301
一、王庸华主编的《东阳市志》301
二、任桂全主编的《绍兴市志》304
三、吴孝桐主编的《萧县志》306
四、杨杏芝主编的《广陵区志》309
五、俞福海主编的《宁波市志》和《宁波市志外编》311
六、王孝俭主编的《上海县志》314
七、陈晖主编的《苏州市志》316
八、张尚质主编的《通渭县志》319
九、章志诚主编的《温州市志》321
第十章 章学诚和方志学325
第一节 坎坷的一生325
第二节 章学诚的方志理论330
一、确立方志的性质和作用331
二、主张方志分立三书335
三、“志”书的体裁和内容340
四、辨清各类方志记载范围和界限347
五、建议州县设立志科349
六、章学诚方志理论的局限性351
第三节 章学诚方志理论的三大来源353
一、史学理论是章学诚建立方志学的重要源泉353
二、修志的实践经验不断丰富着章学诚的方志理论358
三、总结吸取前人修志经验和教训367
第十一章 旧方志的价值和整理372
第一节 旧方志的价值372
一、研究民俗学的源泉372
二、研究历史地理不可缺少的资料374
三、研究明清以来社会经济的重要史料宝库376
四、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资料378
五、为研究各个地区自然灾害提供丰富的资料380
六、研究各地教育史的重要园地384
第二节 旧方志的整理386
一、利用方志资源著作成书386
二、辑佚已经失传的旧志389
三、考录与索引393
四、分类资料的汇编399
五、影印点校出版旧志401
第十二章 新方志的编纂403
第一节建立修志机构403
一、要有一个精干的领导班子403
二、组织、培训一批强有力的专业人员403
第二节 资料的搜集、整理和鉴别404
一、广泛搜集资料404
1.前人的著作404
2.各类档案资料406
3.实地考察,搜集第一手资料407
二、精心整理409
三、慎重考订真伪,鉴别正误409
1.辨伪410
2.正误413
四、如何选择和运用史料422
第三节 关于新志编修的几点意见423
一、从实际出发,拟定好篇目与编写大纲423
二、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426
三、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429
四、充分发扬据事直书的优良传统432
五、新编方志必须反映新时代的特点,体现新时代的社会面貌437
六、关于人物传撰写的几个问题439
1.入传的标准439
2.生人不宜立传440
3.人物传应突出人物贡献,写出人物个性442
4.撰写人物传不要轻易下结论445
5.吸取前人写好列传的良好方法447
七、关于专业志撰写的几点意见450
1.坚持以类相从,按类撰写450
2.专业志要“专”451
3.专业志要突出重点、反映特色451
八、关于山志编修的四点意见453
1.山志的篇目设置问题453
2.应对本山作实事求是的评价456
3.应当突出名山的特点457
4.对历史上形成的名称不要轻易改动459
九、方志文体要做到叙而不论460
第十三章 新一轮志书的编纂461
第一节 上一轮修志的巨大成就462
一、出版了数量空前的新修志书462
二、培养出数以万计的修志专业人才468
三、造就了一批方志理论工作者468
第二节 上一轮修志中存在的问题469
一、民国时期的内容记载太少470
二、对“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副作用很少记载472
三、十年“文化大革命”在许多新修志书中是个空白474
四、对改革开放后的新事物记载仍有疏漏475
第三节 上一轮修志中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475
一、初次修志,没有经验475
二、思想尚未解放,“左”倾思想影响尚未肃清476
三、修志初期有些领导意图不太明确,各省修志领导水平不一,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志书质量477
第四节 新一轮修志的精品意识478
一、历史上的志书精品都是锤炼出来的478
二、创精品、出佳志482
三、新修方志都应增加《前志传》和《杂述篇》486
四、凡入志者皆应当有正式的篇章节目489
五、主编得人是一部志书成功的关键491
第十四章 胡乔木的方志理论493
第一节 胡乔木的生平简述493
一、胡乔木的生平493
二、方志编修的倡导者和发动者497
第二节 明确阐述修志工作和地方志书的性质499
一、编修地方志就是做学问499
二、地方志是严肃的、科学的资料书501
第三节 针对志书弊病,提出编纂要求504
一、要避免“政治化”倾向和宣传色彩504
二、地方志不是评论历史的书507
三、志书的详略要得当509
第四节 确保志书质量的关键在于把好人选关511
一、修志必须重视质量511
二、修志要把好人选这一关513
后记516
热门推荐
- 3765058.html
- 2677094.html
- 3649622.html
- 1583107.html
- 3200100.html
- 355312.html
- 3570900.html
- 710382.html
- 2351204.html
- 12188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32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44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22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66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98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66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16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32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10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1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