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道与治道【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政道与治道
  • 牟宗三著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36133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28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66页
  • 主题词:农村-广播工作-概况-广西;农村-电视工作-概况-广西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道与治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新版序1

序1

第一章 政道与治道1

第一节 论封建贵族政治与君主专制政治之取天下1

第二节 论世袭制之为政道5

第三节 论《礼运篇》所记孔子大同小康之说9

第四节 孟荀及此后诸儒之观念12

第五节 “立千年人极”之义理规模17

第一节 引言23

第二章 论中国的治道23

第二节 儒家的德化的治道24

第三节 道家的道化的治道28

第四节 法家的物化的治道33

第三章 理性之运用表现与架构表现38

第一节 空无所有38

第二节 理性之运用表现40

第三节 理性之架构表现44

第四节 如何从运用表现转出架构表现48

第四章 论政治神话之根源54

第一节 引言54

第二节 立体力量之创造性、理想性与神性性56

第三节 生命强度之立体力量之向上超越性:超越性之纯净化而为宗教——圣贤人格之重要;超越性之感觉化限定化而为神话乃至政治神话——英雄人格之重要60

第五章 论政治神话之形态69

第一节 古代英雄主义的形态69

第二节 近代集体主义的形态73

第六章 论政治神话与命运及预言79

第一节 圣人的使命感与英雄人物的使命感79

第二节 宗教家的预言与政治上极权英雄人物的预言83

第七章 政治如何能从神话转为理性的90

第一节 政治科学的不稳定性90

第二节 政治实践之坚实可靠的基础在哪里?社会世界之落实而定常不移的律则在哪里?94

第三节 理性之内容的表现99

第四节 政治与教化之限度以及政治与道德之分际105

第八章 理性之内容的表现与外延的表现110

甲 理性之内容的表现之妙处与不足110

第一节 内容表现之妙处110

第二节 从“得天下”方面说明内容表现之不足113

第三节 从“治天下”方面说明内容表现之不足:“人存政举,人亡政息。”115

第四节 “唯仁者宜在高位”一观念之含义:治者担负过重118

第五节 结语与附识120

乙 理性之外延的表现122

第一节 使用内容、外延两词之说明122

第二节 “外延表现”之现实的因缘:阶级斗争之理想主义的解析124

第三节 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超越的平等性”之肯定125

第四节 自然法与人权运动:“内在的平等性”之实现128

第五节 外延表现之成就131

第六节 外延表现之不足133

第七节 本文之目的以及对于“政治如何能从神话转为理性的”中之“如何”之说明135

第九章 社会世界实体性的律则与政治世界规约性的律则138

上篇 顾、黄、王诸儒之理想138

第一节 序言:实体性的律则与规约性的律则138

第二节 《待访录》中之《原君》139

第三节 《待访录》中之《原法》142

第四节 《日知录》中之论“法制”145

第五节 《待访录》中之论“学校”149

第六节 《黄书》中之《原极》154

第七节 《黄书》中之《古仪》159

第八节 《日知录》中之论“藩镇”164

第九节 明末顾、黄、王诸大儒理想之歪曲与延续171

下篇 叶适、陈亮论有宋一代立国之格局174

序言174

第一节 叶水心论宋立国之格局175

第二节 陈同甫论宋立国之格局182

序言190

第十章 道德判断与历史判断190

上篇 陈同甫的观念及其所代表的境界191

第一节 论同甫与足以见同甫者资料摘录191

第二节 与朱子往复论汉唐原书摘录193

下篇 疏通朱陈所争论之问题之意义:道德判断与历史判断之综和之义理规模202

引言 综述同甫之大意202

第一节 生命之创造性205

第二节 生命外冒不经理性的自觉:程朱所谓“暗合”之切义205

第三节 生命之为“非理性的”之积极的意义206

第四节 朱子纯以主观道德论英雄:不能正视生命之独特处206

第五节 主观道德与客观功业之矛盾相207

第六节 生命与理性之矛盾之克服:主观的克服208

第七节 生命与理性之矛盾之客观的克服209

第八节 陈同甫只是英雄主义:只落于生命强度之实然状态210

第九节 “九转丹砂,点铁成金”所以可能之根据:同甫是从生命立场上,直下平铺,教人承认凡是英雄皆有价值:此只是英雄主义、直觉主义,不足以言点化211

第十节 就“九转丹砂”以言点化之曲折:“天地无弃物,四时无剩运”之切义与真实义213

第十一节 生命之原始价值与升举转化中之价值:引进历史判断以真实化历史214

第十二节 朱子具备“九转丹砂”之第一步:道德判断与批判的鉴别,理性本体只停于知性之抽象阶段中:知性与直觉之对立215

第十三节 宋明儒对于历史大体只具备道德判断:理性只停于知性之抽象阶段中217

第十四节 对于政治与历史作积极的思量:不自英雄与圣贤之“作用”处想,而要自客观政体方面作架构地想222

第十五节 精鉴历史须通三关:道德判断与历史判断之综合,生命与理性之统一224

第十六节 儒学、心性之学、成人成圣之学是一,亦绝不可轻忽2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