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海上网络战【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海上网络战
  • 王小非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4825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744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763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应用-海战-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海上网络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海上网络战的概念和内涵3

第1章 海上网络战的概念和内涵3

1.1 海上网络战的意义和特点3

1.2 海军网络中心战5

1.2.1 海军网络中心战的结构6

1.2.2 海军网络中心战的内涵7

1.3 海上网络战的内容8

1.3.1 海上网络战的内容及其作战样式8

1.3.2 海上网络战的三级作战网络9

1.3.3 海上网络战的作战优势13

1.3.4 海上网络战的信息优势18

1.3.5 信息优势的作战能力32

第2章 全球信息栅格34

第2篇 海上传感器网络及其对抗40

第1章 海上雷达探测网络40

1.1 雷达网络在海上网络战中的作用和地位及对其提出的要求40

1.2 海上雷达网络体系结构和优化布站概述43

1.2.1 海上雷达网络的构成及其特点43

1.2.2 海上雷达网络化后的优点44

1.2.3 海上雷达网络优化布站的原则和思路44

1.2.4 海上雷达网络体系结构44

1.2.5 海上雷达信息网络化的网络模型、数据结构和数据处理体系结构45

1.3 侦察层雷达配置和优化布站45

1.4 预警层雷达配置和优化布站46

1.5 防御(进攻)层雷达配置和优化布站48

1.5.1 满足编队对空防御(进攻)要求的雷达合理配置48

1.5.2 满足岸基对空防御(进攻)要求的雷达合理配置54

1.6 海上雷达目标识别55

1.6.1 海上雷达目标识别技术55

1.6.2 海上雷达目标识别技术新进展59

1.7 海上雷达组网65

1.7.1 雷达组网的意义65

1.7.2 雷达组网的形式65

1.7.3 雷达组网的设计原则及评估标准67

1.7.4 智能雷达组网模型68

1.7.5 雷达组网的关键问题和应研究的课题69

第2章 海上网络进攻战中的雷达对抗70

2.1 雷达对抗在海上网络战中的地位、基本原理和特点70

2.1.1 雷达对抗在海上网络战中的地位70

2.1.2 雷达对抗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71

2.2 雷达对抗的基本模型72

2.3 海上雷达侦察73

2.3.1 海上雷达侦察的基本任务73

2.3.2 有关海上雷达侦察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74

2.3.3 雷达侦察机的组成、分类和主要技术指标76

2.3.4 雷达侦察发展方向79

2.4 海上雷达干扰79

2.4.1 雷达干扰的任务、种类、强度等级和程度79

2.4.2 雷达干扰机基本体制、类型和对它的要求83

2.4.3 无源干扰84

2.4.4 舰艇侦察干扰设备配置及其战斗使用88

2.4.5 雷达干扰决策92

2.4.6 雷达干扰仿真94

2.4.7 雷达干扰效果度量95

2.4.8 雷达干扰发展方向98

2.5 海上雷达隐身99

2.5.1 雷达隐身在海上网络战中的重要地位99

2.5.2 雷达隐身原理100

2.5.3 雷达隐身技术101

2.5.4 舰船体视造型及其外形隐身设计101

2.5.5 海上飞行器外形隐身设计原则及其设计技术102

2.5.6 吸波材料隐身技术103

2.5.7 其他隐身技术104

2.5.8 雷达隐身技术应用105

2.5.9 雷达隐身技术发展趋势108

2.6.1 ARM的组成、功能及其在雷达对抗中的作用109

2.6 海上反辐射导弹109

2.6.2 ARM的特点及其摧毁雷达的方式111

2.6.3 ARM的发展及装备现状111

2.6.4 ARM的发展趋势114

2.7 海上低空和超低空突防115

2.7.1 海上低空和越低空突防的重要性115

2.7.2 海上低空和超低空突防的主要特点及其新发展116

2.7.3 海上低空和超低空突防兵器装备水平117

2.7.4 海上低空和超低空突防对雷达的威胁119

2.8 海上雷达对抗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体制120

2.8.1 雷达模式识别技术120

2.8.2 神经网络在雷达对抗中的作用122

2.8.3 三位一体化雷达对抗技术123

2.8.4 智能雷达干扰决策124

2.8.5 舰载相控阵干扰机126

2.8.6 大力开发舰外有源诱饵129

2.8.7 ESM与有源干扰及无源干扰有机结合131

2.8.8 对毫米波雷达的侦察和干扰134

2.8.9 对相控阵雷达的侦察和干扰136

2.8.10 对脉冲多普勒雷达的干扰137

2.8.11 对单脉冲雷达的干扰140

2.8.12 对冲击雷达等的侦察和干扰142

2.8.13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143

2.8.14 采用频率选择表面146

2.8.15 新型隐身机理及技术148

2.8.16 纳米吸波材料148

2.8.17 新型吸波(隐身)材料149

3.1.1 战术上反侦察153

3.1.2 技术上反侦察153

第3章 海上网络战中的雷达反对抗/防御153

3.1 海上雷达反侦察153

3.2 海上雷达抗干扰154

3.2.1 常用雷达抗干扰技术与体制154

3.2.2 雷达干扰和抗干扰的对阵态势156

3.2.3 雷达抗干扰性能度量和评估157

3.2.4 海上雷达抗干扰发展趋势160

3.3 常用海上雷达反隐身技术和体制161

3.4 海上雷达抗ARM163

3.4.1 舰载雷达抗ARM的特殊性和应满足的要求163

3.4.2 海上雷达抗ARM的途径163

3.5 海上雷达抗低空和超低空突防167

3.4.3 ARM的作战效果和雷达的抗ARM能力评估167

3.5.1 发展低空补盲雷达168

3.5.2 发展升空平台雷达警戒系统168

3.5.3 提高雷达低空和超低空性能的技术169

3.5.4 提高雷达低空和超低空性能的综合措施171

3.6 雷达反对抗新概念、新技术和新体制172

3.6.1 相控阵雷达172

3.6.2 超视距雷达179

3.6.3 双/多基地雷达182

3.6.4 合成孔径雷达/逆合成孔径雷达186

3.6.5 稀布阵综合脉冲孔径雷达190

3.6.6 毫米波雷达192

3.6.7 低截获概率雷达195

3.6.8 冲击脉冲雷达199

3.6.9 噪声雷达203

3.6.10 雷达抗干扰自动管理系统203

3.6.11 低和极低副瓣天线技术207

3.6.12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210

3.6.13 无源定位技术213

3.6.14 极化技术217

3.6.15 雷达反隐身新技术221

3.6.16 神经网络技术在雷达反对抗中的应用222

3.6.17 虚拟技术224

3.6.18 多维信号处理技术226

3.7 夺取海上雷达对抗和反对抗的优势226

3.7.1 夺取雷达对抗和反对抗优势的历程226

3.7.2 夺取雷达对抗和反对抗优势的激烈搏斗228

3.7.3 夺取雷达对抗和反对抗优势的新领域230

第4章 声呐探测网络231

4.1 网络反潜与声呐网络231

4.2 声呐网络在反潜中的使命及其合理布站231

4.2.1 声呐网络在战略反潜和区域反潜中的使命及其合理布站231

4.2.2 声呐设备在编队(要点)反潜中的使命及其合理配置233

4.3 现代声呐的关键技术239

4.3.1 拖曳线列阵声呐的关键技术239

4.3.2 舷侧阵的关键技术240

4.3.3 声呐浮标的关键技术241

4.3.4 吊放声呐的关键技术241

4.3.5 综合声呐系统的关键技术241

4.3.6 声呐信号处理的关键技术242

第5章 海上网络进攻战中的水声对抗244

5.1 水声对抗及其在海上网络战中的地位、使命任务、主要内容和作战过程244

5.2 水声对抗战术模型245

5.3 水声侦察和鱼雷报警246

5.3.1 水声侦察246

5.3.2 鱼雷报警247

5.4 水声干扰250

5.4.1 声干扰器250

5.4.2 声诱饵251

5.4.3 潜艇模拟器和自航式声诱饵253

5.4.4 气幕弹254

5.4.5 自主水下航行器257

5.5.2 潜艇水面对抗器材的配置和战术使用258

5.5.1 潜艇和水面舰艇反鱼雷水声对抗的不同特点258

5.5 非声对抗器材配置和战术使用258

5.5.3 水面舰艇水声对抗器材的配置和战术使用259

5.6 水声对抗系统的信息流程、作战流程和作战应用软件的需求及其功能259

5.7 水声对抗新技术和新设备260

5.7.1 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的新颖气幕弹260

5.7.2 研究对抗智能鱼雷技术并开发智能诱饵261

5.7.3 应用矢量传感器262

5.8 水声对抗发展趋势263

第6章 海上网络战中的水声反对抗/防御265

6.1 水声反侦察265

6.1.1 降低舰艇的机械噪声265

6.1.2 降低螺旋桨噪声265

6.1.4 电流变流体减阻降噪266

6.1.3 降低水动力噪声266

6.1.5 采用消声瓦267

6.2 水声抗干扰267

6.3 水下目标识别269

6.4 非声探测269

6.4.1 电场探测269

6.4.2 磁异常探测270

6.4.3 红外探测270

6.5 充分利用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特征和海洋环境特性270

6.6 水声反对抗新技术、新体制271

6.6.1 双/多基地声呐271

6.6.2 水下目标识别新技术272

6.6.3 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274

6.6.6 发展尾流自导鱼雷275

6.6.4 波束形成和控制275

6.6.5 鱼雷自导反干扰新技术275

6.6.7 发展智能鱼雷276

6.6.8 被动测距声呐277

6.6.9 新型消声瓦277

6.6.10 非声探测新技术278

6.7 夺取水声对抗和反对抗的优势279

第7章 海上光电探测系统281

7.1 光电探测系统的特点及其在海上网络战中的任务281

7.2 光电探测系统的配置286

7.2.1 舰船目标指示瞄准具286

7.2.2 舰载红外搜索和目标指示系统286

7.2.3 潜艇潜望镜288

7.2.4 潜艇光电桅杆291

7.2.5 水下激光成像系统293

7.2.6 机载红外导航和光电瞄准吊舱293

7.2.7 机载战术侦察系统296

7.2.8 机载激光探雷系统297

7.2.9 机载激光测深系统297

7.2.10 天基红外警戒卫星298

7.3 海上光电探测系统的发展趋势298

第8章 海上网络战中的光电对抗300

8.1 概述300

8.2 光电侦察告警301

8.2.1 激光侦察告警301

8.2.2 红外侦察告警303

8.2.3 紫外侦察告警305

8.2.4 光电综合侦察告警306

8.3 光电干扰307

8.3.1 光电有源干扰307

8.3.2 光电无源干扰314

8.4 光电对抗的发展趋势316

第9章 海上网络战中的光电反对抗/防护318

9.1 光电反侦察技术318

9.1.1 光电隐身技术318

9.1.2 光电假目标技术322

9.2 光电反干扰323

9.2.1 激光制导导弹的反干扰措施323

9.2.2 红外制导导弹的反干扰325

9.2.3 激光防护技术326

9.3 发展舰载光电对抗系统,夺取海上光电对抗和反对抗的信息优势328

第10章 海上多传感器信息融合330

10.1 多传感器集成和信息融合及其一般模式330

10.2 信息融合在海上网络战中的重要性331

10.3 信息融合层次333

10.3.1 信息融合层次(级别)333

10.3.2 融合级的比较与选择原则333

10.4 信息融合方法334

10.4.1 信息融合顺序334

10.4.2 信息融合方法335

10.5 信息融合结构338

10.6.1 多传感器信息的协调管理类模块及其关键技术340

10.6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功能模块及其关键技术340

10.6.2 多传感器信息的优化合成类模块及其关键技术341

10.6.3 多传感器协调管理模块341

10.6.4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支撑技术和设备及其关键技术341

10.7 信息融合系统的测试与评估342

10.8 海上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实例343

第3篇 海上网络战信息网及其对抗347

第1章 海上通信网络347

1.1 通信网络在海上网络战中的作用和地位347

1.2 海军岸基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其功能任务350

1.3 舰艇/潜艇的外部通信网络系统351

1.3.1 舰载短波通信网络系统352

1.3.2 舰载超短波通信网络系统357

1.3.3 舰艇卫星通信系统365

1.3.4 舰载中波通信系统378

1.3.5 长波通信系统379

1.3.6 潜艇通信系统379

1.4 舰艇内部通信系统391

1.5 未来海战场上的通信技术394

第2章 海上网络战中的通信对抗400

2.1 通信对抗在海上网络战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水平400

2.2 无线电通信侦察402

2.2.1 无线电通信侦察系统和设备405

2.2.2 无线电通信测向系统和设备409

2.3 无线电通信干扰417

2.3.1 无线电通信干扰的主要类型及其结构功能417

2.3.2 无线电通信干扰机的装备应用419

2.3.3 无线电通信干扰的新技术和新体制426

2.3.4 海上通信对抗的发展趋势429

第3章 海上网络战中的通信防御432

3.1 扩频通信432

3.1.1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及其典型装备434

3.1.2 跳频扩频通信及其典型装备436

3.1.3 混合扩频通信及其典型装备439

3.2 自适应抗干扰技术440

3.2.1 自适应天线抗干扰技术440

3.2.2 自适应干扰抑制技术441

3.2.3 短波自适应选频抗干扰技术442

3.2.4 高频自适应突发通信系统442

3.3 通信卫星的抗干扰技术443

3.3.2 星上采用FDMA、CDMA、SDMA、TDMA多址技术444

3.3.1 星上采用智能天线和多波束天线444

3.3.3 采用星上处理技术445

3.3.4 采用极高频(EHF)的卫星通信445

3.3.5 卫星通信舰载站设备的抗干扰技术446

3.3.6 卫星通信自卫措施446

3.4 组网技术447

3.5 通信防御的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447

第4章 海上网络战中的导航系统451

4.1 概述451

4.2 无线电导航系统452

4.2.1 罗兰-C和奥米加系统452

4.2.2 VORTAC系统453

4.3 天文导航系统454

4.4 惯性导航系统455

4.6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456

4.5 地形辅助导航系统456

4.6.1 GPS457

4.6.2 GLONAS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462

4.6.3 GALILEO全球导航定位系统计划463

4.6.4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464

4.6.5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464

4.7 导航技术军事应用的发展及引发海上网络战上的导航战465

第5章 海上网络进攻战中的导航对抗468

5.1 导航对抗在海上网络进攻战中的作用和地位468

5.2 导航对抗技术470

5.2.1 信息干扰技术471

5.3 导航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473

5.2.2 导航信息源摧毁473

第6章 海上网络防御战中的导航反对抗475

6.1 导航防范技术475

6.2 采用导航卫星信息冗余技术475

6.3 采用GPS/INS组合导航系统476

6.4 采用INS/CNS/GPS综合导航系统477

6.5 采用现代化的抗干扰措施478

6.6 研制具有抗干扰能力的GPS接收机系统480

6.7 夺取导航对抗和反对抗的信息优势481

第7章 指挥控制系统483

7.1 指挥控制系统概论483

7.1.1 指挥控制系统概念483

7.1.2 指挥控制系统作用和意义484

7.1.3 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功能与组成485

7.2.1 国家级指挥系统488

7.2 海上网络战的指挥控制层次488

7.2.2 战区级指挥系统489

7.2.3 舰载指挥控制系统491

7.3 国外海军指控系统综述495

7.3.1 美国海军的舰载指控系统495

7.3.2 俄罗斯海军的指控系统498

7.3.3 英国海军的指控系统499

7.3.4 法国海军的指控系统500

7.4 西方国家海军指控系统的技术发展特点501

7.4.1 加强顶层设计,向一体化方向发展501

7.4.2 满足网络中心战作战要求501

7.4.5 高性能的处理系统502

7.4.6 CORBA和基于部件的软件开发方法502

7.4.3 成熟商用技术得到广泛的使用502

7.4.4 采用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502

7.4.7 多功能显控台成为作战指挥系统的关键设备503

7.5 指控系统相关关键技术503

7.5.1 信息处理技术503

7.5.2 信息管理与分发技术509

7.5.3 作战模拟与训练技术513

7.5.4 海上网络战的指挥决策技术523

7.5.5 舰载指控系统网络技术535

7.5.6 海上网络战作战资源管理技术544

7.5.7 舰载显控台技术561

7.6.1 协同作战能力概述565

7.6 海上网络战协同作战能力565

7.6.2 协同作战需求566

7.6.3 协同作战系统综述567

7.6.4 协同作战与网络中心战571

7.6.5 协同作战与战术组件网573

7.6.6 美国协同作战能力的发展577

第8章 海战场指挥控制战581

8.1 指挥控制战的内涵581

8.1.1 指挥控制战的定义与起源581

8.1.2 指挥控制战与信息战的关系581

8.1.3 指挥控制战的发展特点584

8.2 指挥控制战的基本作战思想、目标与要素585

8.2.1 指挥控制战的基本作战思想585

8.2.2 指挥控制战的攻击目标586

8.2.3 指挥控制战的作战样式592

8.3 指挥控制网络攻击战术与技术593

8.3.1 网络攻击的基本要素593

8.3.2 网络攻击工具595

8.3.3 典型网络攻击战术598

8.3.4 指挥控制网络战的攻击技术603

8.4 指挥控制战信息保障战术与技术610

8.4.1 防御信息作战基本要素610

8.4.2 指挥控制网络安全防御理论和系统工程思想611

8.4.3 典型信息防御技术614

8.5 指挥控制战其他作战样式631

8.5.1 情报战631

8.5.2 电子战632

8.5.3 心理战634

8.5.4 作战保密635

8.5.5 军事欺骗635

8.5.6 物理摧毁636

8.6 指挥控制战的效能分析与仿真636

8.6.1 进攻信息战的效能分析与仿真636

8.6.2 信息防御的安全分析与仿真638

第4篇 海上网络战的作战网络643

第1章 精确作战网络643

1.1 精确作战网络的概念和功能643

1.2 精确作战的概念和特点644

1.3 精确制导武器647

1.3.1 精确制导导弹649

1.3.2 精确制导炸弹650

1.3.3 精确制导炮弹652

1.3.4 精确制导鱼雷653

1.4 精确作战网络的发展趋势654

第2章 新概念武器656

2.1 定向能武器656

2.1.1 激光武器656

2.1.2 高功率微波武器658

2.1.3 粒子束武器660

2.2 动能武器661

2.2.1 动能拦截弹662

2.2.2 电磁炮663

2.2.3 电热炮664

2.3 核电磁脉冲弹665

2.4 其他新概念武器666

第1章 海上网络战的互联、互通与互操作669

1.1 海上网络战的互联与互通669

第5篇 海上网络战的互联、互通与互操作669

1.1.1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670

1.1.2 互联、互通体系结构685

1.1.3 海上网络互联、互通的主要方式与设备688

1.1.4 互联、互通发展概况695

1.1.5 美国海军联合网络体系结构698

1.2 海上网络战的互操作705

1.2.1 互操作性的定义705

1.2.2 北约互操作性参考模型707

1.2.3 信息系统互操作性级别707

1.2.5 组织互操作性成熟度模型715

1.2.4 互操作性概念模型级别715

1.2.6 多系统组成的系统互操作性模型716

1.2.7 公共操作环境718

1.2.8 海上协同作战中的互操作性727

第2章 海上网络战的“三互”性能评估734

2.1 评估指标体系734

2.1.1 互联指标734

2.1.2 互通指标734

2.1.3 互操作指标734

2.2 评估方法735

2.2.1 剖面图评估法735

2.2.2 云理论评估法736

参考文献7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