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杨树工业用材林新品种【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杨树工业用材林新品种
  • 张绮纹,李金花著(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750383543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17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144页
  • 主题词:杨属-工业-用材林-树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杨树工业用材林新品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黑杨派杨树遗传改良研究进展与现状1

一、黑杨派杨树基因资源及其杂种利用1

(一)黑杨派杨树基因资源1

(二)欧美杨杂种的产生和利用3

二、杨树育种亲本材料的遗传改良研究4

(一)杨树育种策略的转变4

(二)杨树育种群体的研究4

(三)我国引种黑杨派杨树种质资源的研究4

三、杨树配合性杂交、亲本与子代相关研究13

(一)意大利研究进展13

(二)国内研究进展15

四、黑杨派杨树选育程序和方法26

(一)杨树定向遗传改良的意义26

(二)黑杨派杨树选育程序和方法26

五、国外黑杨派杨树引种研究29

(一)国外黑杨派杨树引种的意义29

(二)国外黑杨派杨树引种研究工作的进展30

(三)影响杨树引种成功的主要生态因素分析33

(四)我国杨树引种前景及应严格遵守的事项33

参考文献34

(一)杨树人工林的主要用途35

(二)国家对木材的需求35

第二部分 杨树新品种选育及品种简介35

一、杨树新品种选育的背景和意义35

(三)解决国家对木材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营建速生丰产林36

(四)杨树人工林现状36

(五)攻关任务和主攻关方向36

二、杨树新品种选育的研究内容和方法37

(一)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37

(二)系统选育程序38

(三)技术路线的实施39

三、杨树工业用材林新品种简介41

(一)55号杨41

(二)比利尼杨41

(四)NE222号杨42

(三)2KEN8杨42

(五)N3016杨43

(六)欧美杨107杨43

(七)欧美杨108杨46

(八)派间杂种110杨48

(九)欧美杨113杨50

(十)美洲黑杨725杨53

(十一)派间杂种米奇109杨54

(十二)欧美杨111杨55

四、新品种选育的关键技术56

(一)关键技术之一:生长与材性的多性状综合选育技术56

(二)关键技术之二:加强干形冠形选育技术56

(四)关键技术之四:确定杨树新品种短周期纸浆材使用最佳年龄57

五、研究成果的技术评价57

(三)关键技术之三:运用系统先进的黑杨派无性系育种程序57

六、杨树新品种的成果产业化和推广——重点推广欧美杨107杨和欧美杨108杨58

七、杨树新品种扦插育苗技术61

(一)圃地的选择和准备61

(二)种条的假植或窖藏62

(三)截条技术63

(四)插穗的处理63

(五)扦插时间64

(六)扦插方法64

(七)扦插密度64

(八)抚育管理65

(一)组培快繁67

八、杨树新品种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67

(二)大棚快繁68

九、杨树新品种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69

(一)造林地选择69

(二)造林季节69

(三)栽植密度70

(四)栽植和抚育管理技术70

参考文献72

第三部分 杨树木质素生物合成及其基因工程改良73

一、我国制浆造纸的木材纤维原料73

(一)制浆造纸的木材纤维原料73

(二)我国制浆造纸的木材纤维原料现状和存在的问题74

(三)改善我国造纸木材原料现状的途径76

二、木材纤维原料的化学成分78

(一)碳水化合物79

(二)木质素79

(三)抽提物80

(四)灰分80

三、植物中的木质素80

四、木质素的生物合成82

(一)木质素结构和变异82

(二)木质素结构单元的生物合成83

(三)木质素结构单元的聚合87

(四)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间木质素生物合成的差异87

(一)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研究88

五、木质素生物合成与调控研究进展88

(二)木质素生物合成酶基因功能研究89

(三)基因表达调控研究91

六、反义RNA技术在木质素生物合成及改良研究中的应用9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92

(二)研究原理92

(三)研究技术路线93

(四)存在的问题和前景95

七、林木木质素生物合成调节和改良研究进展96

(一)研究进展96

(二)展望和前景100

参考文献100

附录1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