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研究
  • 丁大晴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12685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37页
  • 文件大小:166MB
  • 文件页数:450页
  • 主题词:互联网络-安全监测-法律-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导论1

第一章 公民网络监督概述14

第一节 公民监督的概念、性质和功能14

一、公民监督的概念14

二、公民监督的性质18

三、公民监督的功能21

第二节 公民网络监督的内涵、途径和作用机理24

一、公民网络监督的含义与特征25

二、公民网络监督的途径31

三、公民网络监督的作用机理35

第三节 公民网络监督的产生发展和双重效应42

一、公民网络监督的萌芽和形成42

二、公民网络监督的发展状况45

三、公民网络监督的双重效应49

第二章 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理论研究55

第一节 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概述55

一、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的含义和模式55

二、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的原则58

三、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的功能62

第二节 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的法理基础67

一、人民主权理论67

二、权利限制理论72

三、公平正义理论76

第三节 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的宪法依据80

一、人权保障原则80

二、权力制约原则85

三、法治原则90

第三章 我国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现状研究96

第一节 我国公民网络监督的法律现状96

一、我国公民监督的一般法律规定96

二、我国公民网络监督的法律体系99

三、我国公民网络监督的法律内容101

第二节 我国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存在的问题104

一、立法机制的问题104

二、执法机制的问题107

三、司法机制的问题109

第三节 我国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问题的原因分析111

一、思想观念滞后111

二、现实体制缺陷115

三、传统文化影响118

第四章 国外公民网络言论法律比较研究122

第一节 国际人权法对网络言论的保护与限制123

一、《国际人权宪章》123

二、《欧洲人权公约》126

三、《美洲人权公约》129

第二节 有关国家法律对网络言论的保护与限制131

一、美国132

二、德国136

三、新加坡138

第三节 国外网络言论法律对我国的启示142

一、选择适合国情的网络言论立法模式142

二、珍视网络言论的民主政治价值146

三、建立多元化的网络言论治理机制149

第五章 公民网络监督法律包容机制155

第一节 宪政包容机制157

一、扩大政治参与机制157

二、完善权力制约机制160

三、创设宪政纠错机制164

第二节 立法包容机制167

一、强化立法透明机制167

二、完善立法民主机制171

三、建立立法宽容机制173

第三节 行政包容机制177

一、建立民意采集机制178

二、完善民意吸收机制180

三、畅通民意回应机制183

第四节 司法包容机制186

一、确立司法容忍原则186

二、健全司法开放机制190

三、建立司法吸纳机制194

第六章 公民网络监督法律促进机制199

第一节 信息公开制度199

一、廓清政府信息范围200

二、推进信息公开转型203

三、强化信息公开监督208

第二节 电子政务机制210

一、明晰电子政务定位210

二、完善民众参与机制214

三、建立信息公平机制218

第三节 网络反腐机制223

一、设立网络反腐机构223

二、整合网络反腐平台227

三、完善网络反腐制度230

第四节 法律激励机制234

一、强化法律激励功能235

二、完善奖励激励制度239

三、构建免责激励机制243

第七章 公民网络监督权利救济机制247

第一节 权利救济原则248

一、有侵害必有救济原则248

二、及时充分救济原则251

三、司法最终救济原则253

第二节 在线救济机制257

一、ODR机制优势分析258

二、ODR机制运行模式261

三、推进ODR机制运用264

第三节 行政救济机制268

一、完善行政调解制度269

二、完善行政复议制度273

三、完善行政申诉制度277

第四节 司法救济机制280

一、扩大司法救济范围281

二、改革司法程序制度284

三、完善司法救助制度287

第八章 公民网络监督法律规制机制291

第一节 法律规制原则292

一、社会公共利益原则293

二、最小限制手段原则296

三、法律明确规定原则299

第二节 法律规制界限302

一、不得危害国家安全303

二、不得侵害他人权利306

三、不得妨害司法审判310

第三节 网络实名制度313

一、网络实名制的源起313

二、网络实名制的纷争316

三、网络实名制的完善320

第四节 网络侵权制度323

一、网络侵权归责原则325

二、网络侵权构成要件328

三、网络侵权责任方式332

第九章 公民网络监督政府监管机制336

第一节 政府监管理念336

一、自由与秩序理念337

二、依法监管理念341

三、适度监管理念343

第二节 政府监管原则345

一、行政法定原则346

二、利益均衡原则349

三、程序正当原则352

第三节 政府监管体制356

一、创新网络监管模式357

二、完善网络监管机构359

三、优化网络监管队伍362

第四节 政府监管策略364

一、加强网络监管法制建设364

二、完善网络技术监控机制368

三、建立网络舆情应急机制372

第十章 公民网络监督社会自治机制377

第一节 网络行业自律377

一、培育网络行业自律组织378

二、完善网络行业自律规范381

三、强化网络行业自律功能385

第二节 网络社团自律388

一、明确网络社团主体资格389

二、塑造网络社团意见领袖393

三、优化网络社团议程设置396

第三节 网民个体自律399

一、培育网民公民意识399

二、铸造网民慎独精神403

三、激发网民能动作用406

第四节 网络自律环境410

一、强化网络舆论导向410

二、构建网络伦理道德414

三、发展网络参与文化418

主要参考文献422

后记4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