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出后现代 历史的必然要求【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走出后现代 历史的必然要求
  • 毛崇杰著 著
  • 出版社: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90053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93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6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走出后现代 历史的必然要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读《走出后现代——历史的必然要求》&钱中文1

读《走出后现代——历史的必然要求》兼及几个重要理论问题&史忠义1

前言1

导论1

第一单元 全球化时代的特征与思想潮流39

全球化/后现代/现代性39

一 全球化的历史发展阶段总论39

二 全球化从自由竞争到组织化的发展42

三 全球化的超越性47

四 全球化第三阶段50

五 非民族国家化问题(上)——跨国资本与国际联盟55

六 非民族国家化问题(中)——“市场原教旨主义”问题59

七 非民族国家化问题(下)——民族国家的民主改革目标65

八 全球化第三阶段的社会结构69

(一)失业率与工人阶级状况70

(二)知识经济与超富阶层73

现代性与后现代自由主义86

一 自由概念与自由主义87

二 马克思的自由观念89

三 后现代的自由主义91

四 罗尔斯的新自由主义93

五 新自由主义的“包容”性——罗尔斯与哈耶克的区别97

六 新自由主义自身的矛盾101

现代性与后现代恐怖主义104

一 由恐怖主义本源展开的论说105

二 原教旨主义还是反教旨主义?108

三 面对死亡与灾难的快意111

四 信仰与宗教116

五 宽容与新启蒙119

无边的现代性125

一 现代性与民族身份认同126

二 现代性的张力132

三 现代性与“后现代之后”135

未来世界图景与乌托邦140

一 对于全球化的乐观与悲观之争141

二 罗蒂的自由主义美学乌托邦144

三 沃勒斯坦的“有托之乡”150

四 麦克卢汉的“地球村”和“再部落化”153

五 科斯洛夫斯基的“后现代文化”156

六 杰姆逊的“未来文化”158

七 阿尔布劳等的“全球主义”160

八 小结:哈贝马斯的“社会系统自调节”162

第二单元 后现代的思想和文化逻辑169

一个后现代的哲学幽灵——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169

一 亚里士多德的本质论170

二 模态逻辑本质主义之悖理173

三 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之误读176

四 反本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179

纵横于后现代的解构主义185

一 解构主义与虚无主义186

二 从尼采到希利斯·米勒——“欣喜的智慧—修辞性阅读”191

三 解构主义会不会过时?——从解构到解放194

四 解构主义与“左派”运动197

解构主义与后马克思文本205

一 向马克思致敬的“好时候”206

二 后马克思文本的权威性与阐释有效性210

三 “不可解构”的东西与“后之后”213

四 “后马克思文本”与文化研究216

潮流/历史与后知识分子222

一 在“认同逻辑”与“反抗逻辑”之间222

二 力比多生产与话语生产225

三 后知识分子与历史总体229

从文本主义到文化研究233

一 文本与文化234

二 走向语境的文化研究238

三 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243

(一)文化研究的源与流244

(二)文化研究作为“后学科”——文化研究的学科间性247

(三)文化研究与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研究的学术间性251

(四)“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254

四 文化研究中的文明问题258

(一)中西语源上的考察与比较258

(二)文明与进步主义历史观260

(三)文明/文化与现代/后现代261

第三单元 美学维度与消费文化267

美学之后现代逆转267

一 美学“在场形而上学的遮蔽”268

二 美学的学科性质与科学美问题271

(一)“科学美”的新语境272

(二)“科学美”的理论误区274

(三)“科学美”价值论错位在哪里?279

三“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身体美学”281

(一)作为一种“新的美学原则”之“日常生活审美化”283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感性与理性284

(三)“日常生活实践”与“日常生活审美化”287

(四)“身体”的含义与“身体美学”294

(五)性文化及其产业化299

(六)身体的自由与解放319

四 科技腾飞与艺术终结——关于高新科技与艺术的几个问题323

(一)艺术“终结”与“进步”的概念324

(二)超真实、符号生产与虚拟性331

(三)存在的时间性与商品拜物教334

(四)身体直接性与精神分裂症337

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主义——演艺圈与文化市场340

一 文化霸权与文化帝国主义341

二 后殖民文化中的中国演艺圈343

三 演艺人——人格萎缩与心理困顿348

四 高雅艺术与文化市场353

多元文化景观与美学维度357

一 红地毯下的“可可西里之路”——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之转轨与裂变360

二 油画人物画的三岔路——杨飞云/陈逸飞/方力钧372

三 象牙塔之外——“另类”大众文化378

四 尘埃何时落定?——小说《尘埃落定》的一种解读385

消费社会与消费文化393

一 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394

二 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主义399

三 消费与生产——一种后现代文化经济的设计403

四 符号消费与审美附加——在使用价值之外407

五 “后阶级”社会结构与文化消费主义415

(一)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主义415

(二)购物的女人422

(三)广告作为“文化暴力”427

六 文化消费主义在中国——畸形的消费社会434

(一)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奢侈品消费大国435

(二)北京的消费水平比纽约还高436

(三)“城市美化运动”与文化消费主义440

(四)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发展446

(五)消费主义/幸福总值/社会危机453

七 人类进步文化的使命466

(一)进步文化的人性标准466

(二)文化消费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469

第四单元 走出后现代——与前“前现代”相遇475

社会发展模式与“卡夫丁峡谷”问题475

一 马克思论社会发展的四种模式477

二 发展模式的“两可性”与“定一性”478

三 两种线性——“超历史”与“历史”480

四 “俄国公社”的性质究竟是什么?482

五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485

六 列宁主义与自由主义489

七 国家与市场及资本主义494

大,逝,远,反——“大道之行”与全球思维510

一“大道之行”与“整个历史运动”510

(一)“道”是什么511

(二)道/行/思/知512

(三)新儒学与现代性516

(四)前“前现代”与后“后现代”519

二 先秦哲学思想中的天人关系524

(一)“法自然”:老子的自然观524

(二)“天人合一”论527

三 先秦儒家的民主思想529

(一)“天地交”/“万物通”529

(二)仁学的体系化——“选贤与能”与“举直错诸枉”530

(三)民主/民本与德政536

(四)儒法之争与秦政之失538

(五)尧舜之世与孔孟之道542

四 孔子的天命观与革命观547

(一)《易经》与《易传》547

(二)《易》之辩证法与孔子的革命论552

(三)“礼之用,和为贵”——孔子是和平主义者吗?557

(四)中庸之道与真理之识559

(五)“天地革而四时成”——孔子的革命思想561

(六)“革之时”与后革命氛围564

五 新东方与全球知识分子567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67

(二)中心与中心主义572

(三)“发现东方”与“消解中心主义”576

(四)马克思论欧洲中心与世界文学579

(五)“认识你自己”与“日三省吾身”584

(六)“反者,道之动”5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