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宏观经济学原理【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宏观经济学原理
  • (美)罗宾·巴德(RobinBade),(英)迈克尔·帕金(MichaelParkin)著;檀学燕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4672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00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520页
  • 主题词:宏观经济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宏观经济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定义和问题1

1.1.1稀缺性1

1.1.2经济学的定义2

1.1.3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2

1.1.4追求自我利益什么时候能符合社会利益3

检查站1.16

1.2经济学的思维方式7

1.2.1经济思想7

1.2.2选择即权衡7

1.2.3成本:你必须放弃的东西7

1.2.4收益:你得到的东西8

1.2.5理性选择8

1.2.6应该是多少?在边际上进行选择9

1.2.7对激励做出反应的选择10

1.2.8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10

1.2.9作为政策工具的经济学12

检查站1.215

本章总结16

本章检查站16

1.3附录:绘制和使用图形20

1.3.1基本知识20

1.3.2解释数据图21

1.3.3解释经济模型所使用的图形23

1.3.4某种关系的斜率26

1.3.5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26

附录检查站28

第2章 美国和全球经济31

2.1什么、如何以及为谁31

2.1.1我们生产什么31

2.1.2我们如何生产33

2.1.3我们为谁生产36

检查站2.136

2.2全球经济37

2.2.1人37

2.2.2国家38

2.2.3全球经济生产什么38

2.2.4在全球经济中如何生产40

2.2.5在全球经济中为谁生产42

检查站2.244

2.3循环流动45

2.3.1家庭与企业45

2.3.2市场45

2.3.3实物流动和货币流动46

2.3.4政府47

2.3.5循环流动模型中的政府47

2.3.6联邦政府的支出与收入48

2.3.7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支出与收入49

2.3.8全球经济的循环流动50

检查站2.352

本章总结53

本章检查站53

第3章 经济问题58

3.1生产可能性58

检查站3.163

3.2机会成本64

3.2.1一部手机的机会成本64

3.2.2机会成本和PPF的斜率65

3.2.3机会成本是一个比率65

3.2.4递增的机会成本无处不在67

3.2.5你的递增的机会成本67

检查站3.267

3.3经济增长69

检查站3.372

3.4专业化和贸易73

3.4.1比较优势74

3.4.2实现贸易所得77

检查站3.479

本章总结80

本章检查站80

第4章 需求和供给86

4.1需求86

4.1.1需求法则86

4.1.2需求表与需求曲线87

4.1.3需求的变化88

检查站4.190

4.2供给92

4.2.1供给法则92

4.2.2供给表与供给曲线92

4.2.3供给的变化93

检查站4.297

4.3市场均衡98

4.3.1价格:市场自发调节器99

4.3.2预测价格变化:三大问题100

4.3.3需求变化的效应100

4.3.4供给变化的效应102

4.3.5需求与供给的同时变化104

检查站4.3106

4.4价格刚性107

检查站4.4112

本章总结114

本章检查站115

第5章 GDP:总产出和总收入的度量119

5.1GDP、收入和支出119

5.1.1GDP的定义119

5.1.2美国经济中的循环流动120

5.1.3支出等于收入122

检查站5.1123

5.2计算美国的GDP124

5.2.1支出法124

5.2.2收入法126

5.2.3GDP及衡量产出与收入的其他方法127

5.2.4实际GDP和名义GDP129

5.2.5计算实际GDP129

5.2.6实际GDP数据的使用130

检查站5.2131

5.3实际GDP的应用及其局限132

5.3.1不同时期的生活水平132

5.3.2追踪经济周期的进程133

5.3.3不同国家间的生活水平136

5.3.4未能进入GDP核算的商品和服务136

5.3.5影响生活水平的其他因素137

检查站5.3139

本章总结140

本章检查站141

5.4附录:计算实际GDP144

5.4.1基期价格方面的问题144

5.4.2用相邻年份的价格计算产出145

5.4.3计算两种变化率的均值146

5.4.4链接到基年147

附录检查站148

第6章 工作与失业150

6.1劳动力市场指标150

6.1.1人口现状的调查150

6.1.2人口调查的标准151

6.1.3劳动力市场的两个主要指标151

6.1.4失业的其他衡量方法152

检查站6.1154

6.2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趋势及其波动155

6.2.1失业率155

6.2.2劳动力参与率156

6.2.3衡量失业的替代指标158

6.2.4审视非全时就业159

检查站6.2159

6.3失业与充分就业161

6.3.1摩擦性失业161

6.3.2结构性失业162

6.3.3周期性失业162

6.3.4“自然”失业163

6.3.5失业与实际GDP163

检查站6.3166

本章总结167

本章检查站167

第7章 CPI与生活成本170

7.1消费者价格指数170

7.1.1如何理解CPI170

7.1.2编制CPI171

7.1.3CPI市场篮子171

7.1.4月度价格调查171

7.1.5计算CPI172

7.1.6测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173

检查站7.1175

7.2CPI和其他价格水平指标176

7.2.1造成CPI偏差的因素176

7.2.2偏差的大小178

7.2.3CPI偏差的两个后果178

7.2.4其他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指标179

检查站7.2180

7.3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182

7.3.1不同时期的美元和美分182

7.3.2宏观经济学中的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182

7.3.3名义GDP和实际GDP183

7.3.4名义工资率和实际工资率184

7.3.5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186

检查站7.3188

本章总结189

本章检查站190

第8章 潜在GDP与自然失业率197

8.1潜在GDP197

8.1.1生产函数198

8.1.2劳动力市场199

检查站8.1204

8.2自然失业率206

8.2.1工作搜寻207

8.2.2工作配给209

检查站8.2212

本章总结213

本章检查站213

第9章 经济增长217

9.1经济增长的基础知识217

9.1.1计算经济增长率217

9.1.2持续增长的威力218

检查站9.1220

9.2劳动生产率的增长221

9.2.1劳动生产率222

9.2.2储蓄与实物资本投资222

9.2.3人力资本的拓展与新技术的发现224

9.2.4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带来劳动生产率的增长224

检查站9.2228

9.3经济增长理论229

9.3.1古典增长理论229

9.3.2新增长理论229

检查站9.3232

9.4实现更快的增长232

9.4.1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232

9.4.2实现更快增长的政策233

9.4.3政策的作用有多大235

检查站9.4236

本章总结237

本章检查站238

第10章 金融、储蓄和投资241

10.1金融机构和市场241

10.1.1一些金融定义241

10.1.2金融资本市场243

10.1.3金融机构244

10.1.4破产和流动性不足245

10.1.5利率和资产价格245

检查站10.1246

10.2可贷资金市场247

10.2.1可贷资金市场的资金流动247

10.2.2可贷资金的需求248

10.2.3可贷资金的供给249

10.2.4可贷资金市场均衡252

10.2.5需求和供给的变化253

检查站10.2255

10.3可贷资金市场中的政府256

10.3.1政府预算盈余256

10.3.2政府预算赤字257

检查站10.3260

本章总结261

本章检查站262

第11章 货币系统266

11.1什么是货币?266

11.1.1货币的定义266

11.1.2货币的职能267

11.1.3今天的货币268

11.1.4货币测量的官方标准:M1与M2269

11.1.5支票、信用卡、借记卡和电子支票270

11.1.6萌芽阶段的新货币:电子货币270

检查站11.1271

11.2银行系统272

11.2.1商业银行272

11.2.2储蓄机构275

11.2.3货币市场基金275

检查站11.2275

11.3联邦储备系统277

11.3.1美联储的结构277

11.3.2美联储的政策工具278

11.3.3美联储的政策工具如何发挥作用279

检查站11.3279

11.4监管货币的数量280

11.4.1通过贷款来创造存款280

11.4.2公开市场操作如何影响基础货币282

11.4.3公开市场操作的乘数效应284

11.4.4货币乘数286

检查站11.4288

本章总结289

本章检查站290

第12章 货币、利息与通货膨胀294

12.1货币与利率294

12.1.1货币需求294

12.1.2货币需求的变化296

12.1.3货币供给297

12.1.4名义利率297

12.1.5改变利率299

检查站12.1300

12.2货币、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301

12.2.1长期货币市场301

12.2.2货币数量的变化303

12.2.3托儿所俱乐部中的价格水平303

12.2.4货币数量论304

12.2.5通货膨胀与货币数量论305

12.2.6恶性通货膨胀307

检查站12.2309

12.3通货膨胀的成本310

12.3.1通货膨胀税成本310

12.3.2皮鞋成本311

12.3.3混乱成本311

12.3.4不确定性的成本312

12.3.5通货膨胀成本有多大?312

检查站12.3313

本章总结313

本章检查站314

第13章 总供给和总需求317

13.1总供给317

13.1.1总供给的基础知识318

13.1.2总供给的变化320

检查站13.1321

13.2总需求322

13.2.1总需求的基础知识323

13.2.2总需求的变化324

13.2.3总需求乘数326

检查站13.2326

13.3解释经济趋势和波动327

13.3.1宏观经济均衡328

13.3.2宏观经济均衡的三种类型328

13.3.3经济增长和通胀趋势329

13.3.4经济周期330

13.3.5通货膨胀周期331

13.3.6通货紧缩和大萧条334

检查站13.3336

本章总结337

本章检查站338

第14章 总支出乘数342

14.1支出计划和实际GDP342

14.1.1消费函数342

14.1.2进口与GDP346

检查站14.1347

14.2均衡支出348

14.2.1引致性支出与自发性支出348

14.1.2计划总支出与实际GDP348

14.2.3均衡支出349

14.2.4收敛到均衡350

检查站14.2352

14.3支出乘数353

14.3.1乘数的基本原理353

14.3.2乘数的规模354

14.3.3乘数和边际消费倾向355

14.3.4乘数、进口和个人所得税355

14.3.5经济周期的转折点357

检查站14.3358

14.4总需求曲线与均衡支出359

14.4.1从均衡支出中推导总需求曲线359

检查站14.4360

本章总结362

本章检查站363

第15章 短期政策的权衡取舍367

15.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367

15.1.1总供给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368

15.1.2为什么要关注菲利普斯曲线?372

检查站15.1373

15.2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374

15.2.1长期菲利普斯曲线374

15.2.2预期通货膨胀375

15.2.3自然率假说376

15.2.4自然失业率的变化378

15.2.5自然失业率的变化已经改变了取舍吗?379

检查站15.2380

15.3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影响因素382

15.3.1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因素382

15.3.2以降低失业率为政策目标382

检查站15.3385

本章总结386

本章检查站387

第16章 财政政策390

16.1财政预算390

16.1.1制度和法律390

16.1.2预算盈余、赤字和负债391

16.1.3 2014年财政预算392

16.1.4一颗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的定时炸弹392

检查站16.1395

16.2财政刺激395

16.2.1思想流派和当今共识中的分歧395

16.2.2财政政策和总需求396

16.2.3自发的财政政策397

16.2.4周期性和结构性的预算余额397

16.2.5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399

16.2.6成功的财政刺激399

16.2.7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限制性因素400

检查站16.2401

16.3供给方:潜在GDP和增长402

16.3.1充分就业和潜在GDP402

16.3.2财政政策、就业和潜在GDP403

16.3.3财政政策和潜在GDP:一个图形分析404

16.3.4税收、赤字和经济增长405

16.3.5来自供给方的争论406

16.3.6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的结合408

16.3.7财政政策的长期影响409

检查站16.3410

本章总结410

本章检查站411

第17章 货币政策415

17.1美联储如何指导货币政策415

17.1.1货币政策目标415

17.1.2可操作的“就业最大化”目标416

17.1.3可操作的“价格稳定”目标417

17.1.4货币政策的职责417

17.1.5选择货币政策工具417

17.1.6联邦基金利率417

17.1.7美联储的决策策略419

17.1.8联邦基金利率目标的实现420

17.1.9金融危机中恢复金融稳定420

检查站17.1422

17.2货币政策传导423

17.2.1快递浏览423

17.2.2利率变化423

17.2.3汇率变化425

17.2.4货币和银行贷款425

17.2.5长期实际利率425

17.2.6支出计划426

17.2.7美联储与衰退的斗争426

17.2.8美联储与通货膨胀的斗争427

17.2.9松散的联系与长期且可变的时滞429

17.2.10最终的实践检验430

检查站17.2430

17.3另外的货币政策策略431

17.3.1为什么要有规则?432

17.3.2通货膨胀目标规则432

17.3.3货币目标规则433

17.3.4名义GDP目标规则435

检查站17.3436

本章总结437

本章检查站438

第18章 国际贸易政策441

18.1全球市场如何运作441

18.1.1当今的国际贸易441

18.1.2什么因素驱动国际贸易?442

18.1.3为什么美国进口T恤衫443

18.1.4为什么美国出口飞机444

18.1.5赢家、输家和贸易的净利得445

检查站18.1447

18.2国际贸易限制448

18.2.1关税448

18.2.2进口配额451

18.2.3其他进口壁垒452

检查站18.2453

18.3反对贸易保护的观点453

18.3.1关于贸易保护的三种传统观点454

18.3.2四种新的贸易保护观点455

18.3.3为什么国际贸易会受到限制?457

检查站18.3458

本章总结459

本章检查站460

第19章 国际金融463

19.1国际贸易融资463

19.1.1国际收支平衡表463

19.1.2借入国与借出国,债务国与债权国466

19.1.3经常账户余额467

19.1.4净出口467

检查站19.1469

19.2汇率470

19.2.1外汇市场中的需求472

19.2.2外汇的需求法则472

19.2.3美元的需求变化473

19.2.4外汇市场中的供给474

19.2.5外汇的供给法则474

19.2.6美元供给的变化475

19.2.7市场均衡476

19.2.8对汇率的预期479

19.2.9货币政策及汇率481

19.2.10钉住汇率481

19.2.11外汇市场上的中国人民银行482

检查站19.2485

本章总结485

本章检查站486

词汇表490

译后记5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