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分析与防治对策【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分析与防治对策
  • 沈金安,李福普,陈景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ISBN:711405392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68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584页
  • 主题词:沥青路面-路面衰坏-分析;沥青路面-路面衰坏-防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分析与防治对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引言1

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调查研究7

2.1 路面损坏调查的重要性7

2.2 两种不同类型的早期损坏7

2.2.1 第一类早期损坏:通车后短时间内发生的早期损坏8

2.2.2 第二类早期损坏:深层次原因导致的早期损坏12

2.3 国内几条高速公路早期损坏情况调查14

2.3.1 中部A高速公路14

2.3.2 华北A高速公路18

2.3.3 华东A高速公路24

2.3.4 华北C高速公路35

2.3.5 华东B高速公路(J段)38

2.3.6 东南A高速公路45

2.3.7 南方A高速公路48

2.3.8 南方B高速公路56

2.4 路面早期损坏原因分析58

2.4.1 外因——交通量和超载车问题58

2.4.2 内因——管理、设计、施工、养护环节的问题67

3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水损坏69

3.1 概况69

3.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坏的特点69

3.2.1 自上而下的表面层水损坏69

3.2.2 自下而上的水损坏74

3.3 沥青路面水损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途径80

3.3.1 原材料84

3.3.2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107

3.3.3 加强沥青路面的压实防止水损坏121

3.3.4 沥青路面的防排水设计136

3.3.5 沥青路面的结构形式144

3.3.6 加强预防性养护154

3.4 交通治理和水整治155

3.4.1 超限超载车辆治理问题155

3.4.2 加强水整治,防止水损坏155

3.5 小结156

4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成因与防治对策157

4.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损坏的调查研究157

4.1.1 车辙成因简析157

4.1.2 华北地区A、C及JS高速公路158

4.1.3 福建省FN高速公路163

4.1.4 京福高速公路JN—TAN段169

4.1.5 东北某高速公路172

4.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分析177

4.2.1 温度与车辙的关系178

4.2.2 交通荷载对车辙的影响184

4.2.3 路面纵坡、车况及车速对车辙的影响187

4.3 提高沥青混合料性能,增强高温抗车辙能力的措施189

4.3.1 概述189

4.3.2 沥青混合料嵌挤作用的影响191

4.3.3 关于沥青用量196

4.3.4 提高沥青粘度,使用改性沥青198

4.4 关于抗车辙能力的几个问题200

4.4.1 关于沥青路面的厚度问题201

4.4.2 关于路面结构与抗车辙性能的关系204

4.5 沥青路面与结构形式的关系的ALF试验验证206

4.6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防治措施214

5.2 裂缝的成因与分类218

5.1 概述218

5 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与防治对策218

5.2.1 温缩裂缝219

5.2.2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反射性裂缝221

5.2.3 综合原因形成的横向裂缝224

5.2.4 自上而下的表面裂缝224

5.2.5 自下而上的疲劳裂缝(网裂、龟裂)230

5.2.6 车辙裂缝232

5.2.7 沉降裂缝233

5.2.8 构造物接头裂缝234

5.2.9 冻涨(缩)裂缝234

5.3 温缩裂缝的防治措施234

5.3.1 沥青混合料低温开裂影响因素234

5.3.2 温缩裂缝的防治239

5.4.2 延缓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收缩裂缝的措施240

5.4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性裂缝的防治240

5.4.1 减少开裂的技术途径240

5.4.3 关于沥青层的厚度与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问题242

5.4.4 降低和分散半刚性基层对沥青层的影响244

5.4.5 在沥青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设置阻止裂缝传递的隔离层245

5.4.6 提高沥青层的材料性能247

5.4.7 精心施工,减少半刚性基层的开裂,加强沥青层与基层的粘结247

5.4.8 对施工期间已经开裂的基层的处理问题248

5.4.9 减少半刚性基层开裂和形成反射性裂缝的技术措施249

5.5 疲劳裂缝的防治对策250

5.6 小结251

6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结构形式252

6.1 概述252

6.2.1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历史发展253

6.2 对我国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反思253

6.2.2 重新客观认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优缺点,研究合理的沥青路面结构形式259

6.2.3 由“永久性路面”联想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261

6.2.4 我国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应用回顾275

6.3 国外的沥青路面结构277

6.3.1 法国277

6.3.2 英国286

6.3.3 美国288

6.3.4 日本291

6.3.5 德国299

6.3.6 南非302

6.3.7 比利时304

6.3.8 其他国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使用情况305

6.3.9 沥青路面结构类型汇总306

6.3.10 国内外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差异307

6.4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优缺点的再认识310

6.4.1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裂缝很难解决311

6.4.2 半刚性基层的排水性能不好312

6.4.3 半刚性基层的损坏与强度的关系314

6.4.4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与车辙的关系320

6.4.5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对大交通量及重载交通的敏感性大322

6.4.6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铺筑过程中的过冬是一个难题326

6.4.7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损坏后的维修困难328

6.4.8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层间粘结困难,很难成为整体330

6.4.9 半刚性基层施工表面处理和控制比较困难332

6.5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防治措施333

6.5.1 设置级配碎石过渡层,防止反射裂缝,改善排水333

6.5.2 控制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的设计强度,严格区分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和贫混凝土339

6.5.3 改善半刚性基层的集料级配351

6.5.4 关于沥青层的厚度问题353

6.5.5 在路面设计时根据不同情况的界面条件进行验算355

6.5.6 按贫混凝土的要求在高强度的半刚性基层上作预切缝361

6.5.7 做好透层、封层,提高防渗水能力,加强沥青层与基层的联结363

6.5.8 努力改进排水设施,改善排水369

6.5.9 沥青层连续施工,杜绝施工污染,加强各层粘结使之成为整体373

6.5.10 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自身抗损坏能力374

6.5.11 关于土工格栅等374

6.6 关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维修养护问题375

6.6.1 加强预防性养护375

6.6.2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大修问题376

6.7 试验路和依托工程的验证及力学分析382

6.7.1 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382

6.7.2 青海省平西高速公路试验路验证结果386

6.7.3 青海省马平高速公路试验路依托工程391

6.7.4 四川省南广高速公路试验路和依托工程395

6.7.5 江苏省沿江高速公路长寿命路面试验路400

6.7.6 结构验算的几点结论405

6.8 小结406

7 柔性路面及组合式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的建议和初步设想409

7.1 基本思想409

7.2 路面结构理论设计基本模式410

7.3 关于交通量412

7.4 设计指标412

7.5 材料参数417

8 防止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配合比设计方法421

8.1 配合比设计的技术关键421

8.2.1 空隙率的计算方法及需要研究的问题422

8.2 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的计算方法422

8.2.2 理论最大相对密度424

8.2.3 试件相对密度438

8.2.4 其他体积指标的计算441

8.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442

8.4 马歇尔试验设计技术标准445

8.4.1 规范规定的设计标准445

8.4.2 设计空隙率的选用问题446

8.4.2 设计空隙率的选用问题446

8.4.3 VMA及VFA问题449

8.4.4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标准451

8.5 改善混合料性能的技术措施452

8.5.1 提高高温抗车辙能力(抗变形性能)452

8.5.2 抗疲劳性能453

8.5.5 提高工作度,改善施工性能454

8.5.3 耐久性454

8.5.4 提高抗滑性能454

8.5.6 提高水稳定性的措施455

8.6 关于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检验问题455

8.7 多雨潮湿地区沥青混合料的合理矿料级配459

8.7.1 我国沥青路面表面层级配范围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459

8.7.2 表面层级配范围的调整464

8.7.3 规范对级配范围的规定465

8.7.4 高速公路工程级配范围的确定468

8.7.5 S形矿料级配曲线的优越性470

8.8 表面层级配范围的试验研究475

8.8.1 几种级配的基本试验475

8.8.2 材料性能475

8.8.3 马歇尔试验476

8.9 四种沥青混合料的室内性能试验研究479

8.9.1 表面层技术要求479

8.9.2 高温稳定性检验480

8.9.3 水稳定性检验480

8.9.4 APA试验481

8.9.5 室内试验结果分析481

8.9.6 AC-13调整(S)和AC-13I的直道试验481

8.10 试验路检测和分析484

8.10.1 材料级配组成设计及混合料抽样结果484

8.10.2 密度485

8.10.3 压实度构造深度和渗水系数检测结果485

8.11 AC-13调整(S)级配在湖南省高速公路上的应用性验证489

8.11.1 矿料级配489

8.11.2 原材料的选择490

8.11.3 马歇尔试验结果491

8.11.4 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492

8.11.5 长沙至永安高速公路改建工程沥青路面使用效果493

8.12 小结495

9 半刚性基层碎石过渡层的设计与施工496

9.1 半刚性基层碎石过渡层的结构应用情况498

9.1.1 我国半刚性基层碎石过渡层的结构应用情况498

9.1.2 国外半刚性碎石过渡层路面结构使用情况501

9.2 半刚性碎石过渡层合理沥青路面结构503

9.3 级配碎石混合料的设计504

9.3.1 级配碎石集料技术要求504

9.3.2 级配碎石合理的级配范围506

9.3.3 级配碎石混合料的室内试件成型方法508

9.3.4 级配碎石混合料的设计方法、设计指标509

9.4.1 试验路基本情况介绍510

9.4 级配碎石试验路铺筑510

9.4.2 试验路级配碎石材料及混合料室内试验情况511

9.4.3 试验路级配碎石施工工艺的研究514

9.5 级配碎石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525

9.6 半刚性基层碎石过渡层路面结构的路表弯沉特性526

9.7 小结528

10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与施工531

10.1 概况531

10.2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533

10.2.1 国外应用情况533

10.3 沥青稳定碎石的组成设计方法535

10.3.1 沥青稳定碎石的级配范围及性能要求535

10.2.2 国内应用情况535

10.3.2 国外的沥青稳定碎石的级配范围536

10.3.3 我国粗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应用情况及性能评价542

10.3.4 合理的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类型及级配范围543

建议543

10.4 沥青稳定碎石设计方法和技术要求545

10.4.1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545

10.4.2 国内外沥青稳定碎石的成型方法及设计能数546

10.5 沥青稳定碎石的试验路铺筑550

10.5.1 试验路的概况550

10.5.2 试验路沥青稳定碎石的级配和马歇尔试验结果551

10.5.3 沥青稳定碎石的施工552

10.6 沥青稳定碎石的经济分析559

10.7 结论与建议561

参考文献5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