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责任政府新论 熔权制、分权制、监督-仲裁-保障制比较【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责任政府新论 熔权制、分权制、监督-仲裁-保障制比较
  • 蒋劲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90832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77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698页
  • 主题词: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责任政府新论 熔权制、分权制、监督-仲裁-保障制比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责任政府概念的重新界定1

第一节 “责任”界定2

一 政府责任的基本属性——宪法性4

二 政府责任的派生性质之一——政治性8

三 政府责任的派生性质之二——法律性10

四 “责任”是职能与制裁的统一12

第二节 “政府”界定15

一 首先指狭义政府即行政机关15

二 不同政体下行政机关的差异17

三 不同政体下责任主体的差异29

一 受体定义33

二 受体种类33

第三节 责任“受体”界定33

第四节 责任政府与责任内阁35

第五节 行政制度意义上的责任政府与宪法制度意义上的责任政府36

结论37

第二章 责任政府的思想来源38

第一节 关于政府职能的思想39

一 古希腊罗马思想家的国家目的论39

二 西方中世纪思想家的国家目的论47

三 西方近代思想家的政府目的论50

四 西方现代—当代思想家的政府目的论56

第二节 关于政府的阶级性59

一 古希腊罗马思想家的阶级观念59

二 西方中世纪思想家的阶级观念61

三 西方近代思想家的阶级观念62

四 西方现代—当代思想家的阶级观念64

第三节 关于统治者的人性论及心理分析67

一 古希腊罗马思想家的人性论及心理分析68

二 西方中世纪思想家的人性论及心理分析70

三 西方近代思想家的人性论及心理分析71

四 西方现代—当代思想家的人性论及心理分析73

第四节 反政府腐败思想77

一 古希腊罗马思想家的反政府腐败思想77

二 西方中世纪思想家的反政府腐败思想80

三 西方近代思想家的反政府腐败思想81

第五节 民主论84

一 古希腊罗马思想家的民主思想84

二 西方中世纪思想家的民主思想86

三 西方近代思想家的民主思想89

四 西方现当代思想家的民主思想98

第六节 法治论104

一 古希腊罗马思想家的法治思想104

二 西方中世纪思想家的法治思想107

三 西方近代思想家的法治思想108

四 西方现当代思想家的法治思想113

第七节 分权制衡论117

一 古希腊罗马思想家的分权制衡思想117

二 西方中世纪思想家的分权制衡思想119

三 西方近代思想家的分权制衡思想121

结论126

第三章 责任政府与政体的关系129

第一节 传统责任政府理论131

一 传统责任政府理论的基本内容及特定历史条件132

二 传统责任政府与议会制(即熔权制)互为条件137

三 传统责任政府理论的误区142

第二节 责任政府与总统制(即分权制)的兼容性问题145

一 分权制宪法的责任原则145

二 分权制下的责任政府实践153

三 责任政府理论的跟进163

第三节 责任政府与超级总统制(即监督—仲裁—保障制)的兼容性166

一 问题的特定性167

二 宪法规定167

三 行宪实践170

四 责任政府理论的跟进171

结论172

第四章 责任政府要素之一——责任主体174

一 古代—中世纪出现的责任主体175

第一节 责任主体的历史演变175

二 近代—当代责任主体类型的增加177

第二节 责任主体必须与执政机关相一致178

一 “执政机关”辨析178

二 执政机关即为责任主体179

第三节 责任主体的种类181

一 三种基本分类182

二 熔权制下责任主体的再划分182

三 分权制下责任主体的再划分185

四 监督—仲裁—保障制下责任主体的再划分187

第四节 责任主体的责任与权力的对立统一188

一 执政权力必须受责任约束188

二 责任主体既有服从制裁的义务,又有要求信任的权利190

结论191

第五章 责任政府要素之二——责任受体192

一 古代—中世纪出现的责任受体193

第一节 责任受体的历史演变193

二 近代—当代责任受体类型198

第二节 责任受体必须配套225

一 必须以选民为最终责任受体226

二 必须以议会或国会为常规责任受体227

三 必须设置第三类责任受体228

结论229

第六章 责任政府要素之三——责任构成230

第一节 提出竞选政纲232

一 竞选—宪法合同—责任机制的启动233

二 竞选政纲的内容243

三 竞选政纲的宪法效力246

一 将竞选政纲转化为议会立法的必要性260

第二节 将竞选政纲转化为立法260

二 三种政体下的“转化”责任264

三 转化成效278

四 将竞选政纲转化为行政命令或全民公决立法282

第三节 实施法律、行政命令和全民公决立法284

一 执政机关实施议会立法、行政命令、法令和全民公决立法的职权及职责285

二 执政机关实施法律以及行政命令和全民公决立法的三个途径298

第四节 为自己的政纲或政策遭选民否决、为没有完成竞选政纲而承担责任305

一 从承担宪法上不利后果的角度看选举305

二 从宪法制裁的角度看选举307

第五节 为自己的政策遭议会或选民否决而承担责任309

一 执政机关为什么必须说服议会同意其政策309

二 责任分类310

三 为自己的政策遭选民否决而承担责任311

第六节 为违宪犯罪行为或严重错误而承担责任312

一 为违宪犯罪而承担责任的必要性312

二 执政机关必须承担责任的违宪犯罪行为种类313

三 为严重错误而承担责任314

结论315

第七章 责任政府要素之四——责任方式317

第一节 责任方式的重要性及配套性319

一 责任方式的重要性319

二 责任方式的配套性320

第二节 提出和说明竞选政纲322

一 该责任方式的定义322

二 该责任方式的宪法价值323

三 三种政体下候选人对该责任方式的运用325

第三节 提出和说明政策330

一 该责任方式的定义331

二 该责任方式的宪法价值333

三 三种政体下执政机关如何提出并说明政策或法案335

第四节 实施法律339

一 该责任方式的定义339

二 实施法律在什么条件下是执政机关的职能339

三 三种政体下行政机关对该责任方式的运用341

第五节 报告行政机关的工作341

一 该责任方式的定义341

二 该责任方式的宪法价值342

三 回答议会质询345

四 向议会作证349

五、向议会报告预算的拟订和实施情况352

第六节 接受选民裁决358

一 该责任方式的定义359

二 该责任方式的宪法价值359

三 该责任方式在三种政体下的实践360

第七节 辞职369

一 该责任方式的定义369

二 该责任方式的宪法价值369

三 该责任方式在三种政体下的实践370

第八节 接受弹劾—审判380

一 该责任方式的定义380

二 该责任方式的宪法价值380

三 该责任方式在三种政体下的实践381

结论389

第八章 责任政府要素之五——责任程序391

第一节 责任程序的宪法价值、配套性和渊源393

一 责任程序的宪法价值394

二 责任程序的配套性396

三 责任程序的渊源397

第二节 竞选—选举程序401

一 议员竞选—选举程序(熔权制和监督—仲裁—保障制下)402

二 总统竞选—选举程序(分权制和监督—仲裁—保障制下)410

第三节 就职程序426

一 总统就职程序(分权制和监督—仲裁—保障制下)427

二 政府就职程序(熔权制下)429

第四节 政纲提出程序433

一 政府的政纲提出程序(熔权制和监督—仲裁—保障制下)433

二 总统的政纲提出程序(分权制下)434

第五节 法案提出程序436

一 政府的普通法案提出程序(熔权制和监督—仲裁—保障制下)437

二 政府的预算法案提出程序(熔权制和监督—仲裁—保障制下)438

三 总统的普通法案提出程序(分权制下)440

四 总统的预算报告提出程序(分权制下)441

第六节 报告和说明程序443

一 政府的报告和说明程序(熔权制和监督—仲裁—保障制下)444

二 总统的几种报告和说明程序(分权制和监督—仲裁—保障制下)449

第七节 接受议会调查程序454

一 熔权制下政府接受议会调查程序454

二 分权制下政府接受国会调查程序458

三 监督—仲裁—保障制下政府接受议会调查程序463

第八节 信任及辞职程序464

一 熔权制下政府的信任及辞职程序467

二 分权制下总统的辞职程序469

三 监督—仲裁—保障制下总统的辞职程序470

四 监督—仲裁—保障制下政府的信任及辞职程序471

第九节 起诉或弹劾—审判程序473

一 英国对首相及大臣的起诉—审判程序474

二 美国对总统的弹劾—审判程序474

三 法国对总统、政府成员的起诉—审判程序475

结论476

第九章 责任政府要素之六——责任政党478

第一节 责任政府对政党的规范479

一 政党与选民的关系480

二 政党与国家的关系482

三 政党与政党的关系488

四 执政党内部的关系507

一 提供动力536

第二节 责任政党对责任政府的积极作用536

二 进行判别和压缩538

三 出面组织539

第三节 责任政党对责任政府的消极作用540

一 执政党压制本党议员的批评或反对活动540

二 执政党压制反对党或少数党的反对活动543

三 反对党或少数党的不当反对547

结论548

第十章 责任政府评价551

第一节 责任政府是民主的发达形态552

第二节 责任政府是法治的发达形态571

第三节 责任政府促使执政机关对选民尽职尽责583

第四节 责任政府体现当代民主法治的发展趋势和方向585

第五节 责任政府应是宪法学和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586

结论588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责任政府建设简论59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宪法应当采用责任政府制度592

第二节 我国责任政府现状597

一 宪法理论的长处与不足598

二 宪法规定的长处与不足639

三 行宪实践的成绩与不足642

第三节 推进中国特色责任政府建设的建议652

一 更新宪法观念652

二 完善宪法及法律等660

三 强化责任政府实践669

结论672

后记6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