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魏晋南北朝文学与书画的会通【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张克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357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52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469页
- 主题词:古典文学-文学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汉字-书法-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画-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魏晋南北朝文学与书画的会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上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与书画的交融21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文人多兼擅书画21
一 文人与书画关系的历史考察21
二 魏晋南北朝文人多兼擅书画30
三 魏晋南北朝文人多兼擅书画的原因38
(一)文人书画审美意识的积淀39
(二)士的个体自觉与文艺价值观的转变42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与书法的相互交融51
一 书法以文学作品为书写内容52
二 文学以书法为描写对象60
(一)魏晋南北朝咏书文学作品概述60
(二)魏晋南北朝咏书文学的特色与价值67
(三)魏晋南北朝咏书文学的书法理论价值77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与绘画的相互交融85
一 绘画以文学作品为题材86
二 文学以绘画作品为描写对象94
(一)魏晋南北朝咏画文学作品概述94
(二)魏晋南北朝咏画文学的特色与价值110
(三)魏晋南北朝咏画文学的绘画理论价值117
三 文学与绘画在题材上的共同倾向121
(一)山水诗与山水画121
(二)田园诗与田园风情画125
(三)咏物诗赋与花鸟画126
(四)宫体诗与“妇人画”128
(五)游仙诗与游仙画129
(六)佛教文学与佛教画130
四 题诗文于画——文学、书法和绘画在形式上的交融132
中编 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画论范畴的会通139
第四章 意139
一 先秦至魏晋的言意论140
二 魏晋南北朝文论中的“意”144
(一)“言”“意”对举,以“意”为主145
(二)“意不称物,文不逮意”148
(三)衡量“意”的标准152
三 魏晋南北朝书画论中的“意”155
第五章 势161
一 原“势”161
二 汉末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的“势”165
(一)笔势167
(二)字势168
三 东晋南朝画论中的“势”171
四 魏晋南北朝文论中的“势”173
第六章 骨182
一 相术与人物品鉴中的“骨”182
二 魏晋南北朝书画论中的“骨”及相关范畴186
三 魏晋南北朝文论中的“风骨”及相关范畴194
第七章 形与神205
一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哲学中的形神论206
二 魏晋人物品鉴与尚“神”的审美风尚212
三 魏晋南北朝画论中的“形”与“神”217
(一)传神论217
(二)气韵论223
(三)写山水之“神”与“畅神”论227
四 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的“形”与“神”232
五 魏晋南北朝文论中的“形”与“神”233
(一)“神思”与“入神”235
(二)“文贵形似”237
(三)“形似”与“传神”247
第八章 自然252
一 先秦汉魏晋哲学中的“自然”252
二 魏晋南北朝文论中的“自然”261
(一)文法自然262
(二)“感物吟志,莫非自然”264
(三)“不劳经营”,“自然英旨”267
三 魏晋南北朝书画论中的“自然”275
(一)书肇于自然275
(二)天然与工夫277
第九章 丽282
一 汉代尚“丽”之风与“丽”范畴的产生282
二 魏晋南北朝文论中的“丽”及相关范畴287
(一)从“诗赋欲丽”到非采不成文章287
(二)“丽而不淫”294
(三)“辩丽本于情性”297
三 魏晋南北朝书画论中的“丽”及相关范畴300
第十章 奇305
一 原“奇”306
二 魏晋南北朝文论中的“奇”309
(一)尚“奇”309
(二)“执正以驭奇”315
三 魏晋南北朝书画论中的“奇”319
下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和书画批评方法的会通325
第十一章 推源溯流批评325
一 “推源溯流”批评形成的思想文化背景326
(一)考镜源流的学术传统327
(二)模拟仿效的创作风气330
(三)史学的发达与自觉的历史意识337
二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中的“推源溯流”法339
(一)论文体之源流339
(二)论风格之源流343
三 魏晋南北朝书画批评中的“推源溯流”法349
(一)论书体源流349
(二)论书画家的师承与风格源流351
四 魏晋南北朝“推源溯流”批评之评价354
第十二章 品第批评358
一 人物品评与“品第”批评的产生359
二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中的“品第”法364
三 魏晋南北朝书画批评中的“品第”法373
四 魏晋南北朝“品第”批评之评价381
第十三章 象喻批评385
一 “象喻”批评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386
(一)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386
(二)批评家与创作者的合二为一389
(三)象喻式人物品评的影响390
二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中的“象喻”法393
三 魏晋南北朝书法批评中的“象喻”法397
四 魏晋南北朝“象喻”批评之评价401
第十四章 概括描述批评408
一 “概括描述”批评溯源409
二 魏晋人物品评中的“概括描述”法及对文学、书画批评的影响413
三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中的“概括描述”法418
(一)对作家个人风格的概括描述418
(二)对作品风格的概括描述420
(三)对时代风格的概括描述422
(四)对文体特点的概括描述423
(五)关于文学批评的标准425
四 魏晋南北朝书画批评中的“概括描述”法426
(一)对书画家个人风格的概括描述427
(二)对书画作品的概括描述429
五 “概括描述”批评法之评价430
结语433
主要引用书目及参考文献439
后记451
热门推荐
- 885661.html
- 3757704.html
- 3318413.html
- 2748986.html
- 2476883.html
- 1080248.html
- 1196735.html
- 2437446.html
- 2164672.html
- 22407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34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46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64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96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33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18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04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92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86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