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验诊断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朱立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ISBN:781071371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58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6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实验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篇 临床血液学检验11
第一章 血液一般检验11
第一节 血液分析仪的分析参数及其临床应用12
一、样本的采集和保存12
二、红细胞分析参数13
三、白细胞分析参数19
四、血小板分析参数25
五、血细胞分布图形29
第二节 外周血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45
一、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45
二、白细胞的形态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47
三、血小板的形态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50
二、显微镜检查法51
第三节 网织红细胞检查及其临床应用51
一、网织红细胞的形态学特点51
三、检查项目及其临床应用52
第四节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54
第五节 血液一般检查的进展58
一、血液一般检查的标准化58
二、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进展58
三、网织红细胞自动化分析的进展65
四、血沉自动化分析的进展66
第二章 骨髓细胞学检验67
第一节 骨髓细胞学检验的适应证和一般技术67
一、适应证67
二、骨髓标本的采集和染色67
三、骨髓涂片的显微镜检查68
第二节 骨髓细胞的分化、发育、成熟及形态特点69
一、骨髓细胞的分化、发育、成熟规律69
二、骨髓细胞的形态特点70
第三节 骨髓象检查74
一、正常骨髓象74
二、异常骨髓象75
三、骨髓象分析与报告77
四、骨髓象检查的注意事项78
第四节 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78
一、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79
二、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81
二、缺铁性贫血83
一、概述83
第一节 贫血的实验诊断83
第三章 血液病的实验诊断83
三、巨幼细胞性贫血87
四、溶血性贫血88
五、再生障碍性贫血98
六、继发性贫血100
第二节 红细胞增多症的实验诊断101
一、概述101
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101
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02
第三节 造血系统肿瘤的实验诊断103
一、急性白血病103
二、慢性白血病111
三、恶性浆细胞病115
四、恶性淋巴瘤117
五、恶性组织细胞病120
六、微量残留白血病121
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2
第四节 常见其他血液病及相关疾病的实验室诊断124
一、白细胞减少症124
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4
三、类白血病反应125
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6
五、骨髓转移癌(瘤)127
六、类脂质沉积症128
第四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130
第一节 生理止血机制130
一、血管壁在止血与抗血栓形成中的作用131
二、血小板的形态与功能132
三、血液凝固及其抗凝调节134
四、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其激活137
第二节 出血性疾病的实验诊断139
一、出血性疾病的分类139
二、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142
三、出血性疾病的实验诊断153
第三节 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159
一、血栓前状态159
二、易栓症163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诊断170
四、手术前血栓倾向的筛查174
五、抗栓与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175
第五章 血型与输血178
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178
一、ABO血型系统178
二、Rh血型系统183
三、其他血型系统186
第二节 白细胞血型189
一、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189
二、粒细胞抗原194
第三节 血小板血型195
一、血小板特异性抗原195
二、血小板抗原和抗体检测195
第四节 蛋白型196
第五节 输血196
一、全血输注197
二、成分输血197
三、自体输血200
四、输血反应及原因分析201
五、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204
六、造血生长因子的临床应用205
七、代血浆及其他血液代用品205
第六节 输血传播性疾病205
一、输血传播性疾病206
二、预防207
第二篇 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检查211
第一章 尿液分析211
第一节 标本的收集与保存211
一、尿液标本的种类211
二、标本采集注意事项212
三、尿液的保存与防腐212
第二节 尿液的理学检查213
一、尿量213
二、外观213
四、比密215
三、气味215
第三节 尿液的化学检查216
一、酸度216
二、蛋白质217
三、葡萄糖220
四、酮体221
五、胆红素222
六、尿胆原223
七、亚硝酸盐223
八、隐血或红细胞223
九、白细胞224
十一、尿液干化学法筛选标准225
第四节 尿沉渣的显微镜检查225
十、维生素C225
一、细胞成分226
二、管型228
三、结晶230
四、尿沉渣计数231
第五节 尿液的其他检查232
一、选择性蛋白尿的有关检查232
二、免疫球蛋白轻链尿的筛查234
三、乳糜尿和脂肪尿234
四、肌红蛋白尿235
五、妊娠试验235
第二章 脑脊髓液检查238
第一节 适应证及标本采集238
一、适应证238
一、理学检查239
第二节 检查内容239
二、标本采集239
二、化学检查240
三、显微镜检查242
四、细菌学检查243
五、免疫球蛋白检测243
第三章 浆膜腔积液检查245
第一节 检查内容245
一、理学检查245
二、化学检查246
三、显微镜检查247
四、微生物检查248
五、免疫学检查248
第二节 漏出液和渗出液248
一、漏出液和渗出液的产生机制248
二、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249
三、常见疾病渗出液的特点250
第四章 阴道分泌物检查251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251
第二节 外观及清洁度检查251
一、一般性状检查251
二、清洁度检查252
第三节 微生物检查252
一、原虫252
二、真菌252
三、淋病奈瑟菌253
四、阴道加德纳菌253
五、衣原体254
六、病毒254
三、精液检查的内容256
二、精液标本的采集256
第五章 精液及前列腺液检查256
第一节 精液检查256
一、精液检查的目的256
第二节 前列腺液检查259
一、前列腺液检查目的259
二、前列腺液标本的采集259
三、前列腺液检查的内容259
第六章 粪便检查261
第一节 粪便的采集及检验后的处理261
第二节 一般性状检查262
一、量262
二、外观262
五、寄生虫263
六、结石263
四、酸碱度263
三、气味263
第三节 化学检查264
一、隐血试验264
二、粪胆汁色素检查265
第四节 显微镜检查266
一、细胞266
二、食物残渣267
三、结晶268
四、细菌268
五、肠道真菌268
六、寄生虫卵269
七、肠寄生原虫269
第一节 一般性状检查271
第七章 胃液检查271
第二节 胃液酸度分析272
第三篇 临床化学检验277
第一章 肝脏疾病常见的实验室检查277
第一节 血清酶学检查277
一、血清转氨酶及其同工酶测定278
二、碱性磷酸酶的测定280
三、γ-谷氨酰转肽酶测定281
四、假性胆碱酯酶测定282
五、α-L-岩藻糖苷酶测定283
第二节 蛋白质代谢的检查284
一、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284
二、血清蛋白电泳285
一、胆红素代谢的试验286
第三节 胆红素与胆汁酸代谢检查286
三、血清前白蛋白测定286
二、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290
第四节 肝脏纤维化的检查291
一、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测定291
二、血清Ⅳ型胶原测定292
三、血清层粘连蛋白测定292
四、血清透明质酸测定293
第五节 肝功能试验项目的选择293
第二章 肾脏疾病的实验室检查295
第一节 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295
一、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295
二、肌酐测定297
三、尿素测定299
四、尿酸测定300
六、血清γ-微球蛋白测定301
五、血清β2-微球蛋白测定301
第二节 肾小管功能试验302
一、浓缩-稀释试验302
二、尿渗量测定303
三、渗透溶质清除率测定304
四、自由水清除率试验304
五、其他有关试验305
第三节 肾小管酸中毒诊断试验307
一、尿液酸化功能试验307
二、氯化铵负荷试验(酸负荷试验)308
三、碳酸氢盐重吸收排泌试验(碱负荷试验)309
第四节 早期肾损伤的检查与监测309
一、尿微量白蛋白测定310
三、尿中低分子量蛋白测定312
二、尿转铁蛋白测定312
四、尿酶测定314
第五节 肾病实验诊断项目的选择与应用316
一、尿液常规检查316
二、肾小球损伤的相关试验316
三、肾小管损伤的相关试验317
四、肾小管酸中毒的诊断试验317
五、早期肾损伤的诊断试验317
第三章 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318
第一节 心肌酶谱319
一、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和亚型319
二、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323
第二节 心肌损伤的蛋白标志物325
一、肌红蛋白326
二、心肌肌钙蛋白327
第三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如何应用心脏标志物330
一、WHO的AMI诊断标准及有关修改标准的讨论330
二、标志物的选择和采样频率332
三、建议的ACS诊断程序333
四、决定水平333
五、如何提高心脏标志物的诊断效率333
六、标准化334
七、经济因素334
第四节 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334
一、感染标志物335
二、凝血因子和蛋白335
三、早期缺血指标336
五、心功能不全标志物337
四、心肌损伤标记物337
第四章 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338
第一节 淀粉酶339
一、淀粉酶及其同工酶测定339
二、淀粉酶清除率与肌酐清除率比值342
第二节 脂肪酶测定342
第三节 胰蛋白酶测定344
一、血清胰蛋白酶测定344
二、尿胰蛋白酶测定345
第四节 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345
一、促胰酶素-促胰液素试验345
二、对氨基苯甲酸试验345
三、二月桂酸盐荧光素试验346
第五章 糖代谢检查347
第一节 血糖测定347
第二节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349
第三节 糖基化蛋白测定351
一、糖化血红蛋白测定351
二、糖化血清蛋白测定352
第四节 胰岛素与C肽测定353
一、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353
二、葡萄糖-C肽释放试验353
第五节 β-羟基丁酸测定354
第六节 乳酸测定355
第六章 血脂检查357
第一节 脂蛋白和载脂蛋白357
一、脂蛋白357
二、载脂蛋白359
三、脂蛋白受体359
四、脂代谢有关酶类360
五、脂蛋白代谢362
第二节 血脂的检查内容363
一、总胆固醇测定363
二、甘油三酯测定365
三、脂蛋白测定366
四、载脂蛋白测定371
五、总同型半胱氨酸测定374
第三节 脂蛋白代谢紊乱分类375
第四节 血脂测定和动脉粥样硬化379
第七章 血液电解质检查381
第一节 常用阳离子检查382
一、钾测定382
二、钠测定383
二、总二氧化碳测定385
一、氯测定385
第二节 常用阴离子检查与阴离子隙计算385
三、阴离子间隙387
第三节 矿物质测定387
一、钙测定388
二、磷测定389
三、镁测定390
第八章 激素分析392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试验393
一、四碘甲状腺原氨酸393
二、三碘甲腺原氨酸394
三、游离T3和游离T4394
四、促甲状腺素394
附:非甲状腺疾病中的甲状腺功能试验异常397
第二节 甲状旁腺功能试验397
二、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398
第三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试验398
一、总皮质醇398
三、24小时尿17羟皮质类固醇400
四、24小时尿17-酮类固醇400
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401
附:Cushing综合征的病因和实验鉴别诊断401
六、肾素-醛固酮系统的试验401
第四节 肾上腺髓质激素405
第五节 男性生殖内分泌激素406
一、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406
二、睾酮408
三、催乳素408
第六节 女性生殖内分泌激素409
一、黄体生成素409
二、卵泡刺激素410
四、孕酮411
三、雌二醇411
五、催乳素412
附:有关多毛症与男性化的试验413
第七节 生长激素测定416
第四篇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验421
第一章 免疫功能检验421
第一节 体液免疫功能检验421
一、IgG、IgA and IgM含量的测定421
二、血清总IgE测定422
三、血清特异性IgE的测定422
四、血清补体测定423
五、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424
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425
第二节 细胞免疫功能检验425
二、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测定426
第二章 感染免疫学诊断试验427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学检验427
一、甲型肝炎检测427
二、乙型肝炎检测428
三、丙型肝炎检测432
四、丁型肝炎检测432
五、戊型肝炎检测432
六、其他肝炎检测433
第二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免疫学检查433
一、抗体检测433
一、梅毒检查434
第三节 性传播疾病的免疫学检查434
三、细胞免疫功能检测434
二、抗原检测434
二、淋病检查435
三、支原体感染的检查435
四、衣原体感染的检查435
第四节 其他传染病的免疫学检验436
一、病毒性疾病的检测436
二、细菌性疾病的血清学检测437
三、非性病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测440
四、寄生虫病的检测441
第五节 C反应蛋白442
第三章 自身免疫病的免疫学检验444
第一节 自身免疫病标志抗体444
一、抗核抗体的检测445
三、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446
二、抗双链DNA抗体446
四、抗丝集蛋白抗体447
五、抗线粒体抗体447
六、抗平滑肌抗体447
七、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447
第二节 其他自身抗体448
一、类风湿因子448
二、冷球蛋白449
第四章 肿瘤标志物检查450
第一节 一般概念450
一、什么是肿瘤标志物450
二、实用标准450
三、临床价值451
一、肿瘤标志物的分类452
第二节 主要肿瘤标志物452
二、主要肿瘤标志物453
第三节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459
一、肝癌459
二、胆囊癌和胆管癌459
三、胰腺癌460
四、胃癌460
五、结肠直肠癌461
六、食管癌461
七、肺癌462
八、乳癌462
九、卵巢癌463
十、其他女性生殖道癌463
十一、前列腺癌464
十二、睾丸癌465
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466
第五篇 临床微生物学检查基本知识469
第一章 常规检验项目469
第一节 形态学检查469
一、不染色标本469
二、染色标本469
第二节 细菌分离培养470
一、标本收集、运送及处理470
二、培养基的选择471
三、细菌培养方式471
第三节 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472
一、K-B法,纸片扩散法472
二、稀释法472
四、联合药敏试验473
三、E试验473
五、一些特殊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474
第四节 某些细菌对特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查474
一、肠球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检查474
二、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性检查475
三、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检查475
四、流感嗜血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检查475
五、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查475
第五节 体液抗微生物药物浓度测定475
第二章 常见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477
第一节 血液和骨髓的微生物学检查477
第二节 尿液的微生物学检查479
第三节 粪便微生物学检查482
第四节 痰的微生物学检查485
第五节 脑脊髓液微生物学检查487
第六节 浆膜腔积液的微生物学检查489
第七节 胆汁的微生物学检查490
第八节 脓性分泌物微生物学检查491
第三章 医院感染与管理494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有关知识494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494
二、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494
三、医院感染的常见细菌495
四、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496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管理497
一、医院感染的管理组织及其职责497
二、医师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职责497
第三节 细菌耐药趋势及对策498
一、细菌耐药趋势498
二、抗微生物药物耐药监测498
热门推荐
- 2880989.html
- 3477622.html
- 2700937.html
- 3234450.html
- 1122243.html
- 1077348.html
- 630220.html
- 1703537.html
- 2927275.html
- 12430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49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88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55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90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14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33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4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99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17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0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