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及验证【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邓平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5606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93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15页
- 主题词:食品-外源-遗传工程-食品卫生;食品-外源-遗传工程-食品营养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及验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转基因食品研究和发展概况1
第一节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和特征1
一、转基因食品的定义1
二、转基因食品的特征1
目录1
第二节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应用现状2
一、发展速度快2
二、应用范围广2
第三节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应用趋势3
一、研究和应用的原料更广泛3
三、经济效益好3
二、研究和应用的工艺更先进4
三、研究和应用的产品更多样4
第四节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5
一、国际社会上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5
二、我国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5
三、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6
第二章转基因食品工程技术和生产工艺特点9
第一节转基因食品工程技术9
一、基因工程技术9
二、其他相关的现代生物技术11
一、按受体生物分类的转基因食品12
第二节转基因食品的分类和特点12
二、按产品功能分类的转基因食品13
第三节转基因食品工程中基因重组技术14
一、植物基因工程构建基因重组体的技术及其构件14
二、动物基因工程构建基因重组体的技术及其构件21
三、微生物基因工程构建基因重组体的技术及其构件22
第四节转基因食品工程中基因重组体导入有机体的技术24
一、受体24
二、植物细胞或组织导入方法24
三、动物细胞或组织导入方法25
一、外源基因的整合特性27
第五节外源基因的遗传特性27
四、微生物细胞导入方法27
二、外源基因的遗传特性29
三、目的基因的表达特性30
四、外源基因插入的非期望效应34
第六节基因工程技术及产品的特点34
一、基因工程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的比较34
二、转基因食品与现有食品品种的特性比较35
三、转基因食品与现有食品品种的食用安全性比较37
第三章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的策略39
第一节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的依据39
一、相关的法律法规39
一、危险性评价原则40
第二节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的原则40
二、相关的规章制度40
三、相关的卫生标准40
二、实质等同性原则45
三、个案处理原则47
第三节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的策略49
一、评价原则应用的局限性49
二、分类评价的策略51
三、分级评价的策略51
四、分阶段评价的策略52
二、验证工作的程序与内容53
一、验证工作的作用53
第一节概述53
第四章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的验证程序和内容53
三、验证机构54
第二节验证的受理54
一、验证受理的基本要求54
二、申报资料55
第三节资料的查验和审查56
一、资料的查验56
二、资料的审查56
二、验证报告的内容59
一、验证报告的格式59
第五节验证报告59
二、样品检验59
一、制定验证方案59
第四节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的验证59
三、安全等级的确认59
第五章转基因食品的样品检验61
第一节概述61
一、转基因食品样品检验的目的和作用61
二、转基因食品样品检验的类型61
第二节转基因食品基本卫生质量标准检验62
一、检验项目62
三、转基因食品样品检验项目和方法的确定原则62
二、检验结果的意义63
第三节转基因食品特性检验63
一、检验项目63
二、检验结果的意义64
第四节转基因生物的遗传稳定性检验64
一、检验项目64
二、检验结果的意义65
第五节 目的基因的表达忠实性检验65
一、检验项目65
二、检验结果的意义66
一、检验项目66
二、检验结果的意义66
第六节非期望效应的检验66
第七节产品生物毒素的检验67
一、检验项目67
二、检验结果的意义67
第八节产品致敏成分的检验68
一、检验项目68
二、检验结果的意义68
第九节转基因微生物致病性的检验69
一、检验项目69
二、检验结果的意义69
二、检验结果的意义70
第十节转基因食品的营养质量检验70
一、检验项目70
第十一节转基因食品的保健功能学检验71
一、检验项目71
二、检验结果的意义71
第十二节转基因食品稳定性试验71
一、检验项目71
二、检验结果的意义71
一、受体生物安全等级的标准72
第二节受体生物的安全等级72
二、转基因食品安全等级的验证方法72
一、转基因食品安全等级验证工作的意义72
第六章转基因食品安全等级的确认72
第一节 概述72
二、受体植物安全等级的评价73
三、受体动物安全等级的评价75
四、受体微生物安全等级的评价77
第三节基因操作的安全类型78
一、外源基因安全类型的评价78
二、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安全类型的评价80
三、载体安全类型的评价81
四、基因重组体导入方法安全类型的评价81
一、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级的评价标准82
五、基因操作安全类型的评价82
第四节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等级82
二、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级的验证程序83
三、受体生物安全等级为Ⅰ的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等级的确定83
四、受体生物安全等级为Ⅱ的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等级的确定85
五、受体生物安全等级为Ⅲ的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等级的确定86
六、受体生物安全等级为Ⅳ的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等级的确定87
第五节转基因产品生产、加工活动的安全类型87
一、转基因产品生产、加工活动的安全类型及评价标准87
二、转基因食品安全等级的验证88
一、转基因食品安全等级的评价标准88
二、转基因产品生产、加工活动的安全类型的确认88
第六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等级88
三、转基因食品安全等级的应用89
第七章转抗菌肽基因辣椒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的验证个案91
第一节概述91
第二节资料的查验和审查91
一、资料的查验91
二、资料的审查92
三、验证方案的制订94
一、材料和仪器95
二、方法95
第三节样品检验95
第四节转抗菌肽基因辣椒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的验证报告96
一、资料查验结果96
二、资料审查结果97
三、样品检验结果98
四、转抗菌肽基因辣椒食品安全等级的确认99
五、对转抗菌肽基因辣椒食品使用和管理的建议101
第八章转基因食品基本卫生质量标准检验方法102
第一节转基因植物食品102
一、方法来源102
二、感官指标检验102
三、理化指标检验103
四、微生物指标检验104
第二节转基因动物食品105
一、方法来源105
二、感官指标检验105
三、理化指标检验105
四、微生物指标检验107
第三节转基因微生物食品107
一、方法来源107
二、感官指标检验107
三、理化指标检验107
四、微生物指标检验108
一、检验程序109
第一节基因重组体构成元件的检验方法109
第九章转基因食品特性检验方法109
二、样品110
三、蛋白检测方法111
四、DNA检测方法113
第二节转基因食品PCR检验方法114
一、PCR检验的原理114
二、PCR检测的环境和条件115
三、操作方法118
四、应用实例123
五、定量PCR法124
一、定义和原理127
第三节基因芯片技术127
二、基因芯片的制备128
三、样品处理130
四、杂交和检测131
五、在转基因生物检验中的应用133
第四节生物活性检验方法136
第五节细胞特性验证方法136
一、选择标记基因的检验方法136
二、报告基因的检验方法137
二、电泳法测定基因分子量的原理141
一、概述141
第一节 目的基因分子量的测定方法141
第十章转基因生物遗传稳定性的检验方法141
三、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操作方法142
第二节 目的基因核酸序列的测定方法144
一、概述144
二、原理145
三、自动测序仪的组成145
四、操作程序146
第三节基因整合位点遗传稳定性的检验方法149
一、原理150
二、材料150
三、方法151
第十一章转基因生物表达忠实性的检验方法153
一、目标表达产物理化性质的测定154
第一节 目标表达产物特性的检验方法154
二、目标表达产物生物活性的测定155
第二节 目标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鉴定157
一、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法)157
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160
三、凝胶柱层析法162
四、超速离心法163
五、毛细管电泳法(CE)165
六、质谱技术168
一、蛋白质的提取170
第三节 目标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170
二、凝胶过滤层析172
三、离子交换层析172
四、蛋白质亲和层析174
五、蛋白质纯度的鉴定175
六、应用实例176
第四节 目标表达产物氨基酸序列的测定178
一、蛋白质N末端氨基酸序列分析178
二、蛋白质测序的膜技术179
三、DABITC/PITC手工微量测定蛋白质序列的方法180
四、从cDNA推测目标表达产物氨基酸序列的方法182
五、质谱技术在肽及蛋白质测序中的应用183
一、蛋白质组研究技术185
第五节 目标表达产物的结构分析185
二、X射线衍射法191
三、磁共振光谱分析191
四、红外光谱分析192
五、拉曼光谱分析194
六、电子显微镜分析194
七、蛋白质分子结构的计算机图像分析195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水平非期望效应的检验方法196
一、转基因生物农艺性状分析196
第十二章转基因生物非期望效应的检验方法196
二、转基因生物体细胞性状分析197
第二节基因水平非期望效应检验方法197
第三节表达水平非期望效应的检验方法197
一、mRNA差异显示分析197
二、表达谱基因芯片分析198
三、蛋白表达水平检验199
第十三章转基因食品的生物毒素检验方法200
第一节来自受体生物的天然毒素的检验200
一、检验程序200
二、资料审查和信息检索200
四、天然毒素的定量测定202
三、天然毒素的特性检验202
五、安全性毒理学试验204
第二节来自表达产物的可疑毒素的检测207
一、检验程序207
二、资料审查和信息检索207
三、可疑毒素的特性检验209
四、动物毒性试验210
五、安全性毒理学试验210
第三节来自非期望效应产物的可疑毒素的检验210
一、操作程序210
二、资料审查和信息检索210
三、可疑毒素的特性检验211
四、动物毒性试验212
第四节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试验技术的研究进展212
一、遗传毒理学短期实验技术212
二、诱变剂体内检测的细胞模型215
三、转基因食品中特定表达产物的提取方法216
第十四章转基因食品的致敏性检验方法219
第一节来自受体生物的天然致敏成分的检验219
一、检验程序219
二、资料审查和信息检索220
三、天然致敏成分分子特性检验221
四、消化及加工稳定性试验221
二、资料审查和信息检索222
第二节来自表达产物的可疑致敏成分的检验222
一、检验程序222
三、可疑致敏成分分子特性检验224
四、消化及加工稳定性试验225
五、动物皮肤局部过敏试验225
六、动物全身过敏试验226
七、血清学试验226
第三节来自非期望效应产物的可疑致敏成分的检验227
一、操作程序227
二、资料审查和信息检索227
四、消化及加工稳定性试验229
三、可疑致敏成分的特性检验229
五、动物皮肤局部过敏试验230
六、动物全身过敏试验230
第十五章转基因微生物食品的致病性检验方法232
第一节来自受体微生物的致病性检验232
一、检验程序232
二、资料审查和信息检索232
三、菌株的变异性鉴定234
四、动物感染性试验234
二、资料审查和信息检索235
一、检验程序235
五、安全性毒理学试验235
第二节来自供体微生物的致病性检验235
三、可疑毒素和致敏成分的检验236
四、抗生素抗性基因转移试验236
第十六章转基因食品的营养质量检验方法238
第一节营养成分的检验方法238
一、蛋白质的测定方法238
二、氨基酸的测定方法239
三、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方法239
四、食物中脂肪的测定方法241
六、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方法242
五、水分测定方法242
七、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方法244
八、矿物质的测定方法246
第二节抗营养因子的检验方法247
一、资料审查247
二、油菜籽芥酸含量的测定方法248
三、油菜籽葡萄糖甙的测定方法248
四、油菜籽(饼)硫葡萄糖甙的测定方法248
五、单宁含量的测定方法248
六、游离棉酚含量的测定方法248
二、动物实验方法249
一、检验样品249
第三节食物吸收利用率检验方法249
七、大豆胰蛋白酶抑制物活性的测定方法249
三、人体试食实验250
第十七章转基因食品的功效成分及保健功能检验方法251
第一节功效成分的检验方法251
一、活性低聚糖、多糖的检测方法254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254
三、皂苷的测定方法255
四、保健食品中常见活性成分的检测方法255
一、免疫调节功能检验方法256
第二节保健功能的检验方法256
二、延缓衰老功能检验方法257
三、改善记忆功能检验方法258
四、促进生长发育功能检验方法258
五、抗疲劳功能检验方法259
六、减肥功能检验方法260
七、耐缺氧功能检验方法260
八、抗辐射功能检验方法261
九、抗突变功能检验方法261
十、辅助抑制肿瘤功能检验方法261
十一、调节血脂功能检验方法262
十三、调节血糖(辅助降糖)功能检验方法263
十二、改善性功能检验方法263
十四、改善胃肠功能检验方法264
十五、改善睡眠功能检验方法266
十六、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检验方法266
十七、保护化学性肝损伤功能检验方法267
十八、促进泌乳功能检验方法268
十九、美容功能检验方法268
二十、改善视力功能检验方法270
二十一、促进排铅功能检验方法270
二十二、清咽润喉功能检验方法270
二十四、增加骨密度与改善骨质疏松功能检验方法271
二十三、调节血压(辅助降压)功能检验方法271
第三节稳定性试验方法272
一、加工稳定性272
二、贮藏稳定性272
附录274
第一节《食品卫生法》的相关条款274
第二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条款276
第三节《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相关条款278
第四节《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的相关条款281
第五节《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相关条款282
第六节《辐照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的相关条款284
第七节《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相关条款285
参考文献287
热门推荐
- 888357.html
- 3600634.html
- 1092834.html
- 3250798.html
- 3186792.html
- 620585.html
- 3064520.html
- 3484666.html
- 1603318.html
- 34387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8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05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56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8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71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02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34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67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03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1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