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医学习中医班试用 新编中医学讲义 上【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西医学习中医班试用 新编中医学讲义 上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58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6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医学习中医班试用 新编中医学讲义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 中医学基础5

第一篇 基础理论部分5

第一章 祖国医学发展史梗概5

第二章 阴阳与五行10

第一节 阴阳10

第二节 五行15

第三章 脏腑与经络25

第一节 脏腑25

一、五脏26

心(附:心包络26

肝27

脾28

肺29

肾(附:女子胞)30

二、六腑33

胆33

胃33

小肠33

大肠34

膀胱34

三焦34

三、脏腑组织间的关系35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36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39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39

四、脏腑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及共表现40

精(精、血、津液)40

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42

神43

第二节 经络44

一、十二经脉45

附二:十二经脉见证54

二、奇经八脉64

第四章 病因与病理68

第一节 病因69

一、六淫69

二、疫疠76

三、七情77

四、钦食不节78

五、劳倦过度79

附:痰钦79

第二节 病理81

一、表里出入82

二、上下升降83

三、寒热进退84

四、邪正虚实85

五、气血失调86

六、阴阳盛衰88

第五章 诊法与辨证90

第一节 诊法90

一、望诊90

二、闻诊102

三、问诊103

四、切诊113

第二节 辨证122

一、八纲辨证123

二、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128

三、脏腑辨证138

附一:五脏气血阴阳虚证鉴别简表153

第六章 治疗法则157

第一节 治法的特点157

一、治病求本157

二、标本缓急158

三、正治与反治159

四、祛邪与扶正160

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161

六、同病异治、异病同治162

七、虚实补泻163

第二节 治法的运用163

一、八法的运用163

二、常用的治疗方法172

第一节 中药的来源179

第一章 中药的一般知识179

第一部分 药物179

第二篇 药物方剂部分179

第二节 药物的性能180

一、四气五味180

二、升降浮沉181

三、归经183

第三节 中药的炮制和制剂183

一、炮制183

二、制剂185

第四节 中药的用法188

一、配伍188

二、用药禁忌189

三、剂量190

四、服法191

第一节 解表药(包括祛风湿药)193

第二章 临床常用药物193

一、发散风寒药195

二、发散风热药204

三、发散风湿药213

第二节 祛暑药222

第三节 泻下药228

一、攻下药229

二、润下药232

第四节 驱虫药235

第五节 祛寒药240

第六节 清热药248

一、清热降火药250

二、清热燥湿药258

三、清热解毒药265

四、清热凉血药277

第七节 止咳化痰定喘药286

一、温肺止咳化痰定喘药288

二、清肺止咳化痰定喘药296

三、润肺止咳化痰定喘药304

第八节 理气药307

第九节 消导药319

第十节 理血药323

一、止血药325

二、活血药333

第十一节 渗湿利水药348

第十二节 安神镇惊药362

一、安神药363

二、镇惊药368

第十三节 固涩药379

第十四节 补养药389

一、补气药391

二、补阳药398

三、补血药408

四、补阴药415

附一、脏腑用药规律422

附二、常用中草药427

第二部分 方剂433

第一章 方剂的一般知识433

第一节 方剂的优点433

一、方剂的组成法则434

二、方剂的组成变化434

第二节 方剂的组成及运用434

第二章 临床常用方剂436

第一节 解表剂436

一、辛温解表436

麻黄汤436

附436

三拗汤436

华盖散437

麻杏薏甘汤437

麻杏石甘汤437

越婢汤437

桂枝汤437

黄芪桂枝五物汤438

葱鼓踢438

桂枝加桂汤438

附438

二、辛谅解表439

银翘散439

桑菊饮440

三、化歆解表441

小青龙汤441

附441

从龙汤441

射干麻黄溺442

四、益气解表442

人参败毒散442

香薷散443

一、祛暑解表443

第二节 祛暑剂443

附:参苏钦443

附444

新加香薷饮444

黄连香薷钦444

藿香正气散444

二、清暑利湿445

三仁溻445

附446

六一散446

盆元散446

鸡苏散446

碧玉散446

三、清暑益气446

清暑益气汤446

川芎茶调散447

一、疏散外风447

附:清络钦447

第三章 祛风湿剂447

附:菊花茶调散448

独活寄生溺448

附449

三痹溺449

蠲痹踢449

宣痹溺449

桂枝?药知母汤449

关节痛449

二、宣散外湿449

羌活胜湿汤449

一、寒下450

大承气踢450

第四节 泻下剂450

二、温下451

温脾溺451

附452

小承气溺452

调胃承气汤452

厚朴三物汤452

白虎承气汤452

增液承气汤452

导赤承气汤452

牛黄承气汤452

三、润下453

五仁丸453

四、攻补兼施453

黄龙溺453

小柴胡汤454

一、和解少阳454

附:新加黄龙汤454

第五节 和解剂454

蒿芩清胆汤455

二、调和肝脾456

逍遥散456

附:丹栀逭送散457

痛泻要方457

三、调和肠胃457

半夏泻心汤457

舒肝和胃散458

四、其他459

达原钦459

第六节 表里双解剂460

防风通圣散460

乌梅丸461

葛根芩连汤461

第七节 驱虫剂461

第八节 温里回阳剂462

一、温中祛寒462

理中丸462

附463

附子理中丸463

连理溻463

吴茱萸溺463

附:导气溺464

二、回阳救逆464

四逆踢464

术附汤465

芪附汤465

附465

参附瀑465

真武汤466

第九节 清热、泻火剂466

一、清气分热466

白虎汤466

附467

白虎加参汤467

白虎加桂枝汤467

白虎加苍术汤467

竹叶石膏汤467

清营汤468

二、清营凉血468

三、气血雨清469

清疽败毒饮469

四、清脏腑热470

龙胆泻肝丸470

附:当归龙荟丸470

左金丸471

附471

戌己丸471

香连丸472

导赤散472

清胃散472

泻白散473

青蒿鳖甲汤474

五、清虚热474

第十节 祛痰止咳剂475

一、燥湿化痰475

二、陈汤475

附476

温胆汤476

导痰汤476

滁痰汤476

归地二陈煎476

指迷茯苓丸476

清气化痰丸476

半夏白术天麻汤476

杏苏散477

止嗽散477

二、治风化痰止咳477

三、清热化痰478

小陷胸汤478

滚痰丸479

清肺饮丸479

清肺化痰丸480

平喘宁481

第十一节 宣窍剂482

一、凉开482

牛黄清心丸482

附:安官牛黄丸482

紫雪丹482

至宝丹483

一、轻宣润燥484

第十二节 润燥剂484

清燥救肺汤484

苏合香丸484

二、温开484

沙参麦冬汤485

二、甘寒滋润486

百合固金汤486

养阴清肺汤487

麦门冬汤487

第十三节 理气剂488

一、行气488

越鞠丸488

半夏厚朴汤489

附:四七汤490

瓜萎薤白白酒汤490

良附丸490

金铃子散491

暖肝煎492

二、降气492

桔皮竹茹汤492

附493

济生桔皮竹茹汤493

新制桔皮竹茹汤493

旋复代赭汤493

定喘汤494

苏子降气汤495

第十四节 消导剂496

保和丸496

附:越鞠保和丸497

木香槟榔丸497

香砂枳术丸498

桔半积术丸498

附498

曲麦枳术丸498

枳术丸498

第十五节 理血剂499

一、止血499

十灰散499

四生丸500

咳血方500

小蓟饮子501

槐花散502

黄土汤502

二、活血祛瘀503

桃仁承气汤503

生化汤504

失笑散504

桂枝茯苔丸505

通窍活血汤506

附506

血府逐瘀汤506

膈下逐瘀汤506

少腹逐瘀汤507

补阳还五汤507

复元活血汤508

第十六节 祛湿利尿剂508

一、燥湿化浊508

平胃散508

附:柴平汤509

完带溺509

二、清热利湿510

八正散510

二妙散511

附:通关丸511

附512

三妙丸512

新三妙散512

茵陈蒿汤512

附513

栀子柏皮汤513

茵陈四逆汤513

三、利水化湿513

五菩散513

胃菩汤514

猪菩汤514

茵陈五菩散514

附514

五皮饮515

防己黄芪汤516

四、温化水湿516

实脾散516

菩桂术甘汤517

甘姜菩术汤518

萆薢分清饮518

附:程氏萆薢分清饮519

第十七节 安神剂519

一、重镇安神519

安神丸519

磁朱丸520

泻肝安神丸521

补心丹522

二、养血安神522

甘麦大枣汤523

酸枣仁汤523

第十八节 潜镇熄风剂524

镇肝熄风汤524

天麻勾藤饮525

地黄钦子526

羚角勾藤汤526

牵正散527

玉真散528

玉屏风散529

牡蛎散529

一、敛汗固表529

第十九节 固澀剂529

当归六黄汤530

二、涩精止遗530

金锁固精丸530

附:水陆芡樱丹531

缩泉丸531

三、涩肠固脱532

养脏汤532

四、固崩止带532

固冲汤532

第二十节 补益剂533

一、补气533

四味汤(旧名四君子汤)533

香砂六味汤534

六味汤534

参苓白术散534

异功散534

附534

补中盆气溺535

生脉散536

附:人参胡桃汤537

二、补血537

四物溺537

附:养血柔肝丸538

当归补血汤538

归脾汤539

复脉汤540

附:加戒复脉汤540

大定风珠541

附:小定风珠541

人参养营汤542

十全大补汤542

泰山磐石散542

八珍汤542

附542

三、气血两补542

四、补阴543

六味地黄丸543

附544

都气丸544

知柏地黄丸544

杞菊地黄丸544

麦味地黄丸544

左归饮544

附:左归丸545

一贯煎545

大造丸546

补肺阿胶汤546

肾气丸547

五、补阳547

附:济生肾气丸548

右归饮548

附549

右归丸549

五子衍宗丸549

青娥丸549

第二十一节 治痈疡剂550

一、外疡550

泊疮饮(旧名仙方活命饮)550

附:五味消毒饮551

犀黄丸551

消瘰丸552

附:消瘿气瘰丸552

醒消丸552

活血解毒丸552

附552

透脓散553

阳和汤553

外伤性截瘫方554

二、内痈554

苇茎汤554

大黄牡丹汤555

附:清肠饮556

薏苡附子败酱散556

[附]常用方剂歌诀557

中草药索引574

方剂索引5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