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比例尺1:250000 治多县幅 I46C003004【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王毅智等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53384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292页
- 主题词:区域地质调查-调查报告-中国;区域地质调查-调查报告-治多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比例尺1:250000 治多县幅 I46C003004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言1
第一节 目的与任务1
第二节 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1
第三节 地形图质量评述2
一、1:10万地形图(野外手图)2
二、1:25万地形图3
三、卫片3
第四节 地质调查历史及研究程度3
第五节 质量评述5
一、实施方法6
二、执行情况6
第六节 地质调查概况6
一、工作进展情况6
二、人员组成7
三、完成工作量8
四、报告编写9
第二章 地层10
第一节 古中元古代宁多岩群(Pt1—2N)10
第二节 早石炭世杂多群(C1Z)15
第三节 二叠纪地层20
一、早中二叠世地层21
二、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火山岩组(P3T1h)32
第四节 三叠纪地层35
一、早中三叠世地层35
二、中晚三叠世地层42
三、三叠纪古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60
第五节 侏罗纪地层66
第六节 古近纪—新近纪地层70
一、沱沱河组(Et)70
二、雅西措组(ENy)72
三、查保玛组(ENc)73
四、曲果组(Nq)75
第七节 第四纪地层77
一、中更新世地层77
二、晚更新世地层78
三、全新世地层80
第三章 岩浆岩82
第一节 概述82
第二节 通天河蛇绿岩84
一、多彩蛇绿岩85
二、查涌蛇绿岩93
第三节 基性—超基性岩101
第四节 中酸性侵入岩103
一、巴颜喀拉构造岩浆岩带中酸性侵入岩104
二、通天河构造岩浆岩带中酸性侵入岩112
三、杂多构造岩浆岩带中酸性侵入岩123
第五节 火山岩134
一、火山旋回的划分135
二、二叠纪火山岩135
三、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火山岩152
四、晚三叠世火山岩160
五、新生代火山岩174
第六节 脉岩181
一、区域性脉岩181
二、相关性脉岩184
第四章 变质岩185
第一节 概述185
第二节 区域变质作用及变质岩187
一、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及变质岩——古中元古代宁多岩群变质岩187
二、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194
三、区域埋深变质作用及变质岩200
第三节 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200
一、韧性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200
二、脆性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203
第四节 接触变质作用及变质岩204
一、热接触变质作用及变质岩204
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及变质岩205
第五节 变质作用演化206
第五章 地质构造及构造演化史208
第一节 区域构造特征概述208
一、区域重力、航磁特征208
二、区域构造特征与测区构造单元划分209
三、测区构造单元特征211
第二节 构造变形219
一、褶皱构造220
二、断裂构造224
第三节 新构造运动229
一、新构造运动概述229
二、高原隆升特征232
三、新构造运动与高原隆升的环境效应235
第四节 构造发展阶段划分236
一、古中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演化阶段236
二、早古生代前造山构造演化阶段237
三、海西—印支期主造山演化阶段238
四、侏罗纪—白垩纪后造山构造演化阶段239
五、新生代高原隆升阶段239
第六章 专项地质调查240
第一节 成矿地质背景240
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240
二、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244
三、成矿带划分与成矿远景区圈定248
第二节 生态环境地质251
一、生态环境地质现状251
二、生态环境地质效应257
第三节 旅游地质261
一、探险261
二、民族风情261
三、佛教圣地262
第七章 遥感解译263
第一节 遥感资料收集与遥感工作方法263
一、遥感信息源配置和信息提取平台263
二、遥感工作方法264
三、遥感图像优化处理与专题信息提取265
四、遥感地质编图及精度要求266
第二节 遥感影像景观区划分267
一、影像景观区划分267
二、各影像景观区地质涵义及影像可解程度综述267
第三节 地质体遥感解译268
一、线形影像遥感解译特征268
二、面状影像遥感解译特征269
三、地质填图单位影像特征269
第八章 总结273
一、主要结论及进展273
二、存在的问题276
主要参考文献277
图版说明及图版278
热门推荐
- 458552.html
- 3220091.html
- 125408.html
- 692293.html
- 631212.html
- 847715.html
- 742240.html
- 1620334.html
- 677211.html
- 21617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86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93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36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10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38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54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46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02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1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