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LTE轻松进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LTE轻松进阶
  • 元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16550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移动通信:无线电通信-通信网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LTE轻松进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LTE总体2

第1章 凤凰台上凤凰游——LTE的演进目标2

1.1 移动宽带化与宽带无线化4

1.1.1 移动宽带化4

1.1.2 宽带无线化4

1.1.3 LTE的产生动因5

1.2 LTE标准化6

1.2.1 LTE标准化进程7

1.2.2 LTE的设计目标9

1.2.3 EDGE+、HSPA+、LTE标准的比较11

1.3 LTE协议族13

第2章 国王答疑——咀嚼几个无线术语16

2.1 正交性、相关性17

2.1.1 正交码18

2.1.2 正交子载波19

2.2 复用、分集、多址20

2.2.1 复用与分集20

2.2.2 复用与多址22

2.3 自适应23

2.3.1 功率自适应24

2.3.2 速率自适应25

2.4 共享和专用26

2.5 竞争方式、调度方式28

2.5.1 基于竞争的资源分配方式28

2.5.2 基于调度的资源分配方式28

2.6 业务面和控制面30

2.7 集中和分布31

2.8 层级化、扁平化、网状网32

2.8.1 组织结构32

2.8.2 无线组网架构33

第3章 机构变革、职能转换——扁平化的组网架构35

3.1 从四层到三层36

3.1.1 少一层37

3.1.2 多一口38

3.2 “胖”基站38

3.3 中央机构EPC40

3.3.1 EPC的演进41

3.3.2 职能划分42

第4章 沟通无障碍——接口协议45

4.1 接口协议栈46

4.1.1 三层46

4.1.2 两面47

4.2 空中接口Uu47

4.2.1 层二功能模块48

4.2.2 层三功能模块49

4.3 地面接口52

4.3.1 同级接口——X252

4.3.2 上下级接口——S153

4.4 LTE和UMTS接口协议栈的比较54

第二篇 无线关键技术58

第5章 部门墙要不得——OFDM58

5.1 OFDM技术原理59

5.1.1 OFDM与CDMA59

5.1.2 OFDM本质60

5.2 OFDM系统实现63

5.2.1 并行传输63

5.2.2 FFT65

5.2.3 加入CP65

5.3 OFDM参数67

5.4 OFDM多址接入69

5.4.1 OFDMA69

5.4.2 SC-FDMA71

5.4.3 虚拟资源块VRB74

5.5 OFDM特点75

5.5.1 OFDM优点75

5.5.2 OFDM缺点77

第6章 进出口物流模式——两种帧结构79

6.1 两种双工模式80

6.1.1 FDD与TDD81

6.1.2 频段分配83

6.2 LTE帧结构84

6.2.1 FDD帧结构84

6.2.2 TDD帧结构87

6.3 LTE与UMTS帧结构对比90

第7章 货物的多点装卸——MIMO多天线技术92

7.1 MIMO基本原理94

7.1.1 数学模型95

7.1.2 极限容量98

7.1.3 多天线技术增益101

7.2 MIMO的工作模式102

7.2.1 空分复用模式103

7.2.2 空间分集模式105

7.2.3 多天线工作模式对比107

7.2.4 MIMO工作模式小结110

7.3 MIMO系统的实现111

7.3.1 信息处理过程112

7.3.2 多码字115

7.3.3 层映射116

7.3.4 预编码120

7.4 自适应MIMO122

7.4.1 实现难点123

7.4.2 用户反馈124

7.5 多用户MIMO125

7.5.1 下行MU-MIMO125

7.5.2 上行MU-MUMO127

第8章 渠道为王——LTE的信道130

8.1 信道结构131

8.1.1 信道的含义131

8.1.2 三类信道132

8.1.3 LTE与UMTS信道总体比较133

8.2 逻辑信道133

8.2.1 五个控制信道133

8.2.2 两个业务信道134

8.2.3 LTE与UMTS逻辑信道的比较134

8.3 传输信道135

8.3.1 四个下行信道135

8.3.2 两个上行信道136

8.3.3 LTE与UMTS传输信道的比较137

8.4 物理信道138

8.4.1 两大处理过程138

8.4.2 六个下行物理信道139

8.4.3 三个上行物理信道141

8.4.4 LTE与UMTS物理信道的比较142

8.5 物理信号143

8.5.1 下行参考信号143

8.5.2 下行同步信号144

8.5.3 上行参考信号147

8.6 信道映射148

第9章 办事的关键流程——物理层过程151

9.1 物理层过程153

9.2 小区搜索过程154

9.2.1 三个信道、四个步骤154

9.2.2 在合适的位置寻找合适的信息156

9.3 随机接入过程157

9.3.1 Preamble结构158

9.3.2 LTE与UMTS随机接入过程对比159

9.4 功率控制过程161

9.4.1 LTE与CDMA功率控制对比161

9.4.2 LTE功率控制162

9.4.3 小区间功率控制163

9.5 寻呼过程164

9.5.1 不连续接收165

9.5.2 LTE和WCDMA寻呼过程对比165

9.6 测量过程166

9.6.1 手机侧测量166

9.6.2 基站侧测量168

9.6.3 测量小结170

9.7 共享信道物理过程171

9.7.1 数据传输过程171

9.7.2 盲检测过程173

9.7.3 HARQ重传合并机制176

9.7.4 LTE HARQ过程179

9.7.5 链路自适应过程183

第10章 听得见炮声的指挥所——无线资源管理RRM187

10.1 LTE的无线资源管理RRM189

10.1.1 分布式RRM190

10.1.2 RRM的影响要素192

10.2 RRM模块之间的关系194

10.2.1 部门职能分工194

10.2.2 工作配合关系195

10.3 无线准入控制(RAC)197

10.3.1 RAC工作配合关系198

10.3.2 QoS保证198

10.3.3 准入控制法则202

10.4 无线承载控制(RBC)204

10.4.1 RBC功能204

10.4.2 RBC工作配合关系205

10.5 动态资源分配(DRA)206

10.5.1 DRA及其关系网207

10.5.2 动态调度三要素208

10.5.3 下行资源调度210

10.5.4 上行资源调度212

10.6 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214

10.6.1 小区间干扰控制技术215

10.6.2 ICIC模块的关系网217

10.6.3 ICIC的事前事后217

10.6.4 频率软复用(SFR)218

10.6.5 干扰协调员——HII、RNTP、OI221

10.7 负载均衡(LB)222

10.7.1 LB工作配合关系223

10.7.2 负载均衡算法224

10.8 连接移动性控制(CMC)224

10.8.1 CMC工作配合关系225

10.8.2 CMC功能模块的组成225

10.8.3 切换三步走226

10.8.4 事件及触发条件229

10.8.5 切换流程235

10.9 小区间及系统间RRM(ICR&inter-RAT RRM)240

第三篇 LTE规划与优化242

第11章 家园的宏伟规划——LTE网络规划242

11.1 LTE规划的特殊性243

11.2 LTE覆盖估算246

11.2.1 LTE覆盖能力的影响因素247

11.2.2 链路预算249

11.3 LTE容量估算253

11.3.1 LTE容量能力的影响因素254

11.3.2 LTE容量估算256

11.4 LTE规划仿真258

11.4.1 LTE规划仿真的指标要求260

11.4.2 LTE规划仿真的主要输入参数261

11.4.3 LTE仿真分析263

11.5 小区参数规划264

11.5.1 小区CGI规划265

11.5.2 邻区规划266

11.5.3 PCI规划268

11.5.4 频率规划272

11.5.5 TA规划275

11.5.6 ZC根序列规划277

11.6 S1、X2接口规划278

第12章 共存与隔离——LTE共站址建设282

12.1 系统间干扰283

12.1.1 干扰三要素284

12.1.2 共站干扰模型286

12.1.3 LTE共站干扰287

12.2 共站干扰规避289

12.2.1 干扰规避手段289

12.2.2 空间隔离需求290

12.2.3 TD-LTE共站址建设292

第13章 防腐与养生——LTE网络优化维护295

13.1 LTE网络优化的总体思路296

13.1.1 三个步骤296

13.1.2 三个视角297

13.1.3 四个层次299

13.2 SON300

13.2.1 自配置301

13.2.2 自优化304

13.3 业务质量提升307

13.3.1 业务质量基础——信噪比309

13.3.2 业务级优化的三多一少问题310

13.4 多网互操作问题314

13.4.1 多网覆盖协同优化315

13.4.2 多网话务分流316

LTE常用术语319

后记328

参考文献3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