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佛经选要 上【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罗时宪等选辑 著
- 出版社: 金刚乘学会
- ISBN:
- 出版时间:1964
- 标注页数:612页
- 文件大小:148MB
- 文件页数:6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佛经选要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教主4
第一章 族姓7
第一节 种姓7
第二节 氏族8
第三节 家族18
第二章 降生19
第一节 降生之国土19
第二节 入胎20
第三节 住胎21
第四节 诞生23
第三章 童年28
第四章 婚配31
第五章 出家修道32
第一节 游观32
第二节 出家36
第三节 修道44
第六章 成等正觉55
第七章 转法轮59
第一节 三转法轮59
第二节 法轮之种类65
第三节 转法轮之意义65
第八章 行化66
第一节 化三迦摄66
第二节 度频昆沙王74
第三节 舍利子等归佛79
第四节 降伏外道80
第五节 乔答弥出家91
第九章 般涅槃95
第一节 示现般湟槃95
第二节 八王分舍利112
第三节 涅槃之意义117
第十章 遣教结集120
第一节 五百结集120
第二节 五百结集后教法之传135
第三节 七百结集142
第四节 三藏十二分教150
第二篇 有情与世界154
第一章 有情世间156
第一节 有情种类156
第二节 有情生161
第三节 有情身量178
第四节 有情受用178
第五节 有情寿量181
第六节 有情命终183
第二章 器世间186
第一节 小世界186
第二节 三千大千世界210
第三章 菙藏世界海220
第三篇 因缘业果228
第一章 总说236
第一节 因缘业果之意义236
第二节 因缘差别236
第三节 由因缘法遮一因生238
第四节 业与果之关系239
第五节 惑业及苦240
第二章 十二有支241
第一节 十二有支释名241
第二节 十二有支业用241
第三节 十二有支之次第243
第四节 十二有支摄为四支243
第三章 四缘244
第四章 十因246
第五章 业248
第一节 业之意义249
第二节 业之差别249
第三节 二业251
第四节 三业253
第五节 四业255
第六节 五无间业256
第七节 十善业道及十不善业道256
第六章 果260
第一节 五果260
第二节 五果与四缘十因之关系261
第四篇 诸法体义261
第一章 五法264
第二章 三自性266
第一节 三自性之意义266
第二节 如何悟入三自性267
第三节 悟入三自性之利益268
第四节 三自性之有无268
第五节 三自性与五法相摄269
第三章 三无性269
第一节 依三自性说三无性269
第二节 通达三无性之利益271
第四章 二无我272
第五章 五蕴272
第一节 总说272
第二节 五蕴之相272
第三节 五蕴之建立274
第四节 蕴之意义289
第六章 十二处290
第一节 总说290
第二节 十二处之建立291
第三节 处之意义291
第七章 十八界291
第一节 总说291
第二节 十八界之建立291
第三节 界之意义292
第五篇 唯识292
第一章 唯识之意义295
第一节 唯识即唯心295
第二节 识摄一切法295
第三节 识变略义296
第四节 能变之种类297
第二章 初能变识298
第一节 三相298
第二节 所缘及行相302
第三节 心所相应305
第四节 五受分别306
第五节 三性分别306
第六节 心所例同307
第七节 因果法喻307
第八节 伏断位次308
第九节 证成310
第三章 第二能变识321
第一节 名体321
第二节 所依321
第三节 所缘324
第四节 自性及行相324
第五节 心所相应325
第六节 三性分别326
第七节 界地326
第八节 伏断位次326
第九节 证成328
第四章 第三能变识332
第一节 能变差别332
第二节 自性及行相332
第三节 三性分别333
第四节 心所相应333
第五节 依止俱转及起灭352
第六节 五心355
第五章 八识总分别356
第六章 唯识正辨357
第七章 唯识释360
第一节 释违理难360
第二节 释违教难373
第八章 唯识性377
第六篇 真实义378
第一章 胜义谛相382
第一节 一切法无二382
第二节 离言法性中假立名言383
第三节 胜义谛非寻思所行相384
第四节 胜义与诺行非一异相385
第五节 胜义遍一切一味相388
第二章 从遮诠门显真实389
第一节 一切法空389
第二节 八不总破399
第三节 涅槃无自体404
第三章 从表诠门显真实412
第一节 二种真实与四种真实412
第二节 真实义是无二所显414
第三节 空慧是大菩提方便414
第四节 入法无我证离言自性415
第五节 乘无戏论能修正行416
第六节 离言自性广说417
第四章 一切众生同一真如性424
第一节 佛说三乘同一佛性之意趣425
第二节 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之密意425
第七篇 人天乘427
第一章 总说430
第二章 父子之道431
第一节 父道431
第二节 子道431
第三章 师资之道440
第四章 洽国之道441
第五章 夫妇之道449
第六章 朋友之道452
第七章 主仆之道454
第八章 治生之道456
第九章 三皈456
第一节 三皈仪式456
第二节 三皈后应守之信誓456
第三节 三皈为戒律之基础457
第四节 皈依之意义457
第五节 三宝之意义459
第六节 非皈依处462
第十章 五戒464
第一节 五戒仪式464
第二节 五所戒事465
第三节 如何得戒466
第四节 破戒468
第十一章 十善469
第十二章 素食473
第八篇 解脱道475
第一章 种姓477
第一节 种姓之自性477
第二节 种姓之违缘477
第三节 种姓之顺缘478
第二章 资粮482
第一节 戒律仪482
第二节 根律仪490
第三节 于食知量494
第四节 修觉寤瑜伽502
第五节 正知而住507
第六节 亲近善友514
第七节 闻思正法517
第八节 远离诸障520
第九节 修行惠舍523
第十节 沙门庄严525
第三章 止观529
第一节 修止观九加行529
第二节 修止观四作意532
第三节 五停心533
第四节 别相念541
第五节 总相念542
第四章 四加行542
第一节 四圣谛境542
第二节 四加行渐次缘观553
第三节 四加行之胜利556
第四节 四加行之次第557
第五章 见道557
第六章 三十七道支560
第七章 解脱道果566
第一节 一来向果566
第二节 不还向果567
第三节 阿罗汉向569
第四节 阿罗汉果570
第九篇 菩萨行576
第一章 总说579
第一节 菩萨乘亦名大乘580
第二节 菩萨行通说581
第二章 种姓586
第一节 种姓体586
第二节 种姓相587
第三节 余义589
第三章 发心590
第一节 发心通说591
第二节 发心体592
第三节 发心异名592
第四节 余义593
第四章 四无量心597
第一节 四无量通义597
第二节 慈无量597
第三节 悲无量599
第四节 喜无量603
第五节 舍无量605
第五章 六度606
第一节 六度通义606
第二节 布施611
第三节 持戒630
第四节 忍辱692
第五节 精进704
第六节 静虑731
第七节 智慧752
第八节 六度互摄804
第九节 十度828
第六章 四摄829
第一节 四摄通义829
第二节 布施830
第三节 爱语833
第四节 利行835
第五节 同事839
第七章 止观了义840
第一节 止观依住840
第二节 止观所缘840
第三节 求善止观841
第四节 止观方便841
第五节 止观见相之一异841
第六节 止观之单修与双修842
第七节 止观种类843
第八节 随法行与随信行843
第九节 缘法总别844
第十节 止观三地845
第十一节 止观三相846
第十二节 知法与知义846
第十三节 三慧差别849
第十四节 智见差别849
第十五节 除遣诸相849
第十六节 依空遣相850
第十七节 止观所摄三摩地852
第十八节 止观因果852
第十九节 止观所作业853
第二十节 止观障853
第二十一节 止观圆满清净853
第二十二节 五种心散动法854
第二十三 节止观所对洽障854
第二十四节 勤修止观证无上觉854
第二十五节 引发威德855
第二十六节 涅槃界中所灭诸受857
第八章 修行阶次857
第一节 五位857
第二节 十三位857
第十篇 佛果900
第一章 大没槃902
第一节 契经中所说涅槃要义902
第二节 涅槃之定义916
第三节 涅槃之体性916
第四节 涅槃差别916
第二章 大菩提918
第三章 法身925
第一节 总说925
第二节 法身体性929
第三节 法身差别930
第四节 法身功德936
第十一篇 净土972
第一章 净土十八圆满相974
第一节 总说974
第二节 别说975
第二章 兜率净土985
第一节 身土庄严985
第二节 往生方便988
第三章 极乐净土989
第一节 国土庄严989
第二节 彼土教主992
第三节 彼土圣众1000
第四节 修行方便1003
第十二篇 密乘1016
第一章 藏传密教1021
第一节 成佛必入无上咒道1021
第二节 事续建立1022
第三节 行续建立1044
第四节 瑜伽续建立1047
第五节 无上瑜伽续建立1052
第二章 东传密教1060
第一节 传承1060
第二节 教相1061
第三节 修相1141
第四节 果相1188
第十三篇 宗门法要1192
第一章 佛祖传承1194
第一节 世尊付法迦叶1194
第二节 印度诸祖之传承1195
第三节 中华六祖之传承1201
第二章 六祖法要1209
第一节 黄梅曹溪之授受1209
第二节 见性之方性1215
第三节 见性之凭依1219
第四节 禅定法门1220
第五节 自性五分法身香1221
第六节 无相忏悔1222
第七节 自性四弘愿1222
第八节 自性三归依1223
第九节 自性三身佛1223
第十节 自性功德1225
第十一节 自性净土1226
第十二节 说法方式1228
第十三节 师资之传悟1229
第三章 五家宗风1242
第一节 临济1242
第二节 云门1243
第三节 曹溪1244
第四节 妫仰1246
第五节 法眼1247
热门推荐
- 3673312.html
- 2347803.html
- 2258141.html
- 1006984.html
- 721036.html
- 2665286.html
- 278801.html
- 2670153.html
- 2979863.html
- 3320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56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85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79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76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76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62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86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00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88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0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