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等地文学教科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等地文学教科书
  • 沈仪镕编译 著
  • 出版社: 昌明公司
  • ISBN:
  • 出版时间:1905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等地文学教科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地文学之意义1

东半球西半球图1

第一章2

天然篇2

天2

天然篇2

第一章2

南半球北半球图2

恒星与行星3

太阳系统3

陆半球水半球图3

地势图4

太阳系统之由来4

第一图 太阳系4

第二图 金星之盈虚5

全球方位线图5

第四图 土星6

全球珊瑚礁分布图6

第三图 火星6

全球陆地高低图付于东西两半球内7

第八图 木星自地球最大平均7

第六图 地球与海王星之比例7

第五图 木星之表面7

第七图 地球与天王星之比例7

第九图 太阳及各游星之比较8

全球汀线变动区域图8

全球火山及地震配分图9

八大行星轨道之要素表9

全球土地之升降图10

全球海底深浅图11

第十图 日蚀及月蚀11

日蚀与月蚀12

海水比重分布图12

月中班痕12

月之盈虚13

海面水温分布图13

第十一图 月之盈虚13

第十二图 之太阳与第十一图参看14

海啸图14

第十四图 陨石之一种15

第十三图 流星15

世界海流图15

全球平均等温线图16

地球之运动16

地轴之倾斜17

日本温线图17

全珠压线图18

第十五图 赤道与地轴18

星日18

世界风向图19

星球之老少19

全球雨量配分图20

太阳日20

引力20

全球平均雨量图21

太阳历21

公转22

植物区域图22

第十六图 星日与太阳日之长短23

向日葵图23

昼夜之长短及四季之区别24

动物区域图24

第十七图 轨道面与地轴之倾斜24

第十八图 地球之公转四季之区别25

全球人种图25

第十九图 地平线27

第二十图 船舶之隐见27

地球之形状27

经纬度30

地球全体之大30

经纬之测定32

纬度之测定33

标准时33

万国普通日34

磁石39

磁石之两极39

磁石对于他磁石之作用40

地球磁石40

磁岚42

地图42

第二十三图 正射投影法之原理43

第二十二图 平射投影法43

第二十四图 正射投影法43

第二十一图 平射投影法之原理43

第二十五图 圆柱投影法44

第二十六图 圆柱投影法之原理44

第二十七图 圆锥投影法44

第二十八图 圆锥投影法之原理45

第二十九图 毛羽45

第三十图 波状线与高低46

水陆之分布48

第二章48

陆圈篇48

陆圈篇48

第二章48

第三十一图 陆半球水半球48

大陆49

沿岸线50

六大陆之面积表50

第三十二图 沿岸线51

大陆之肢部与胴部52

岛屿之种类53

肢部与文明之关系53

珊瑚岛之种类及成立54

第三十三图 环礁堡礁裾礁湖礁55

平原之区别56

陆地之高低56

陆地垂直的分类56

平原57

平原之人情58

高原60

沙漠61

低原62

全球高原低原平原表64

地热68

地峡69

谷类之区别71

山汇之作用71

山汇之四要部71

山脉之生成72

第三十四图 褶曲山脉断层山脉72

火山脉之配置73

山脉之方向75

地壳之构造78

汀线之升降78

分水界80

分水线80

海岸81

火山81

火山之构造82

火山之破裂83

火山之区别84

火山之位置84

火山之形与其诸部85

第三十五图 火山想像之断面85

喷出物86

熔岩之种类86

熔岩流87

熔岩之速度87

熔岩之温度88

喷出之状态89

喷气孔与温泉89

第三十六图 鬼首间歇喷泉91

喷出之原因92

地震92

地震之阶级93

地震之状态95

地震地95

地震之速率96

上升之地97

土地之缓慢升降97

升降之结果98

升降之原因98

下降之地98

第三十七图 地层99

泉与地下水99

地层之排列99

第三十八图 层泉100

第三十九图 石灰洞窟101

石灰洞窟101

陆圈之石102

总论102

土与石无异103

石分四大类104

水层石104

水层石内有生物之迹107

火山石111

四类之石能同时并成115

辨旧说之非116

深造石为结成石之总名117

热变石118

论第三第四类石120

镕结石122

水层石之质122

砂石122

泥石123

灰石124

美养灰石及石膏127

火山石之新旧128

辨上下法129

辨僵石法129

辨金石法131

辨石子法133

镕结石133

合拉尼脱133

第四十图 花冈石135

考上面之石136

考走入他石及变他石137

考金石之质137

考其石块138

热变石139

热变之意139

热变石之形140

成石之理142

第四十一图 泥块144

第四十二图 泥块145

石之消灭146

水圈篇150

第三章150

流水之作用150

水之作用150

水圈编150

第三章150

钻井152

湍与瀑布153

第四十三图 钻井153

河流154

河之流域155

河流与人生之关系155

河流之方向158

纵河159

横河160

河口之形163

河系及灌域163

湖164

湖之利于人生165

湖之消灭165

第四十四图 雪线166

雪线166

第四十五图 水河167

水河167

第四十六图 水山168

海洋169

坦海及深海169

海底之凸凹170

深海之深170

全球深海表171

海中之泥土173

深海中之生物173

海底之沉积物174

沉积物之分类174

第四十七图 深海之生物174

浅海之沉积物176

深海底之沉积物176

深海沉积物之由来177

第四十八图 深海的沉淀物之形178

海色178

海水之比重179

海水中之硷分179

海水温度之分布182

温度与深度之关系183

第四十九图 马依亚氏浅海之寒暖表187

第五十图 眉让加射寒暖表188

第五十一图 太平洋水之温度190

第五十二图 海之深浅与温度之关系191

第五十三图 海水等温线193

第五十四图 地中海水之温度196

波浪198

波浪之传播199

海啸200

第五十五图 海水之震动204

第五十六图 日本下田津浪之大海啸206

潮汐之原因207

潮汐207

第五十七图 满潮及干潮208

第五十八图 地球中心与地壳等209

第五十九图 大潮小潮210

潮汐之高211

海流212

海之作用217

海洋之势力218

第四章221

气圈篇221

大气之高度221

大气之性质及作用221

气圈篇221

第四章221

大气之作用222

大气之重量223

第六十图 晴雨表224

寒暑表225

大气之温度226

受热之次第227

气温之配布229

世界最高与最低之气温232

低温与人生233

高温与人生233

同温线234

人生之适温234

日本之温度236

气压237

气压之变化238

同压线239

气压之轮流239

日本之气压240

大气之流动241

第六十一图 受热与大气242

第六十二图 受热与大气运动242

地球之自转243

第六十三图 地球之自转与风之方向244

大气245

第六十四图 风之方向247

第六十五图 地球面之风带248

气候风249

第六十六图 中国与澳洲250

海陆软风251

山风与谷风252

不定风252

第六十七图 北半球之旋风及逆旋风253

第六十八图 赤道无风带254

第六十九图 北半球之旋风255

飓风256

次母基257

龙卷257

第七十图 龙卷257

风之速度258

风之作用258

风之分布259

大气之湿度260

湿度261

降水262

露263

雾264

霜264

云265

第七十一图 云形266

第七十二图 雪之形状267

雨雪霙霰雹267

雨量269

虹270

第七十三图 蜃气楼生成之理271

第七十四图 沙漠蜃气楼272

第七十五图 海边蜃气楼273

流星274

第七十六图 极光274

极光275

光环及月晕275

天气及气候275

第七十七图 太阳之波吕277

波吕277

薄明时之天色278

日出日没278

天之碧色279

鬼火280

空中电气281

植物与气候之关系283

生物篇283

第五章283

生物之分布283

生物篇283

第五章283

植物带284

植物区域285

植物于人类对用286

动物与气候之关系287

动物与食物之关系288

动物与植物之关系288

有用动物289

动物区域289

生物之蔓延290

地球变迁之生物290

第六章297

人类篇297

人类与气候之关系297

人口之疏密297

人类篇297

第六章297

人种298

人种之区别299

生活状态之分类302

组织国家及政体303

言语304

文字304

文字之分布306

宗教3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