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共生构建说论纲【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共生构建说论纲
  • 李思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4600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哲学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共生构建说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引言1

第一节 时代需要新的哲学1

一 对诸种哲学的概述1

二 现有哲学的局限5

三 时代需要新的哲学8

第二节 不能只用西方哲学尺度衡评当代新哲学10

一 中西哲学存在根本差异12

二 消解新哲学构建中的“中学西范”原则,重审现代中国哲学史25

三 构建融汇整合中西长处的新哲学30

第三节 新时代的新哲学应是一种最优生存智慧37

一 新哲学应继承发挥中华易理38

二 新哲学的忧患意识41

第一章 从“泰慧文化”到“共生构建说”45

第一节 “太极图”与“泰慧图”45

一 “中华第一经”与中华“太极思维”46

二 中华易理中的“六”与“九”48

三 “易图”简说50

四 “易旋涡”57

五 当代一种新易图58

六 从“太极图”到“泰慧图”59

第二节 泰慧图与当代科学64

一 分形分维呼应泰慧图65

二 泰慧图是当代宇宙学的缩影图式68

三 泰慧图与当代科学70

四 对称和“对称破缺”73

五 对称派物理学与泰慧图74

六 “共生”思路与“构建”思路的融合77

第二章 从“泰慧思、爱、美”到“共生构建说”79

第一节 泰慧图释意80

一 泰慧图是“共生构建说”的象征性图徽80

二 泰慧图释意83

三 泰慧文化与象数学、“新道家”的原则区别86

一 泰慧之“思”首趋创新87

第二节 泰慧之“思”87

二 泰慧之“思”趋向“共生”91

第三节 泰慧之“爱”98

一 高科技时代呼唤“爱”98

二 中国传统文化指向“爱”100

三 西方传统文化也指向“爱”107

四 确立“和爱原理”112

第四节 泰慧之“美”113

一 美作为社会文化的“隐态”而存在发展114

二 作为“真”、“善”统一体的“美”121

三 美才是异化的真正灭除者124

第五节 “泰慧思、爱、美”是崭新的文化128

一 “天、地、人、神”浑然一体130

二 “泰慧文化”是当代先进文化133

第三章 “共生构建说”是新时代的哲学134

第一节 什么是“共生构建说”134

一 “共生构建说”的内涵134

二 “共生构建说”是一种哲学136

第二节 “共生构建说”的哲学定位137

一 “共生构建说”是整体论的哲学137

二 “共生构建说”是和谐发展的哲学139

三 “共生构建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智慧学说140

一 工业时代对自然和谐的破坏141

第三节 “共生构建说”产生的社会背景141

二 人类生存面临威胁后的清醒与呼唤143

三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和谐共生144

第四节 “共生构建说”的三个特征146

一 哲学上的融汇整合性147

二 科学上的分形分维性148

三 文艺上的出神入化性150

第五节 “共生构建说”的时代意义152

一 “共生构建说”是一种新的世界观152

二 “共生构建说”是一种新的方法论153

三 “共生构建说”是一种新的价值观154

一 上帝创世造人的神话教义156

第一节 宗教神话中自然与人类的创生156

第四章 从自然创生到共生的世界图景156

二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157

三 幻想与现实中的“人与世界”158

第二节 “宇宙”的起源与地球的演化158

一 大爆炸理论与“宇宙”的起源158

二 太阳系的形成160

三 地球的演化161

第三节 生命的出现与人类的诞生163

一 原始生命的出现163

二 生物的进化164

三 从猿到人166

第四节 人与自然共生的图景168

一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原初为浑然一体169

二 人从自然界的奴隶到自然界的主人169

三 人与自然界从截然对立到和谐共处171

第五章 “人类中心主义”的悲剧172

第一节 什么是“人类中心主义”172

一 人类自认为自己是万物之灵长172

二 人应该主宰这个世界173

三 从主宰到独霸174

第二节 “人类中心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175

一 主、客二分的哲学思维175

二 分解分析的科学思维176

三 “人是上帝的宝贝”的神学思维177

第三节 从征服一切到破坏和谐178

四 物质利益导向的社会思维178

一 改变生存困境使然179

二 从利用自然到改造与征服自然179

三 科学技术的双向效应180

四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181

第四节 人类对自然家园的背离182

一 自然本是人类永恒的家园182

二 城市的产生及其作用183

三 城市化的趋势和人性的异化184

四 人类正走向背离自然的悲剧185

一 以人为主必然伤害万物186

第五节 “人类中心主义”的悲剧正在上演186

二 从霸道、奴役到伤害万物的必然性187

三 科技与工业对自然的伤害187

四 人走向异化的危险与自然对人的惩罚188

五 破坏自然环境就是破坏人类生存的可能189

六 地球危机不是耸人听闻的妄语190

第六章 世界共生的基本原理192

第一节 共生的相对原理192

一 共生的时间相对性192

二 共生的空间相对性193

三 共生的条件相对性193

一 共生的整体性194

第二节 共生的和谐原理194

三 共生的协调性195

二 共生的规律性195

第三节 共生共荣原理196

一 共生的互动性196

二 共生的渗透性197

三 共生的互利性197

第四节 共生的方向原理198

一 共生的多样性198

二 共生的复杂性199

三 共生的发展性200

一 共生的物质统一性201

第五节 共生统一原理201

二 共生的历史与具体统一性202

三 共生的社会实践统一性202

第七章 “共生构建说”的社会图景(上)204

第一节 “共生构建说”与社会构架204

一 什么是社会构架204

二 共生构建社会和谐205

第二节 “共生构建说”与股份制经济206

一 多元共生的股份制是当代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207

二 “共生构建说”与股份制经济的关系213

一 政治多极化趋势214

第三节 “共生构建说”与世界多极政治214

二 “单极”思维的错误215

三 用“文明对话论”取代“文明冲突论”216

四 “共生构建说”与多极政治的关系218

第四节 构建世界和平219

一 从自然界“协同效应”说起219

二 中华易理——“共生构建说”——“共生”的人类文明220

第八章 “共生构建说”的社会图景(下)221

第一节 “共生构建说”与多元文化221

一 文化发展的多元性221

二 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人类性222

三 基督教文化、儒教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相得益彰223

四 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整合创新225

第二节 “共生构建说”与文学艺术226

一 文学艺术是一个类的概念226

二 多元和谐方是美227

三 形式多样、流派众多与思想丰富229

四 共同构筑文学艺术的本质230

第三节 “共生构建说”与和谐教育230

一 和谐教育的理念230

二 和谐教育的目的和方式231

三 和谐教育的教学过程233

一 什么是和谐人生234

第四节 “共生构建说”与和谐人生234

二 亲情、友情、爱情及和谐人生236

三 情感与事业的和谐236

四 物质生活与情感生活的和谐237

第九章 “共生构建说”的若干启示239

第一节 用“共生构建说”重新审视世界239

一 谁之世界239

二 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242

三 和谐共生的世界图景244

第二节 用“共生构建说”重新反思文化245

一 文化的真谛与价值245

二 文化的共生与创新246

三 文化霸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之批判248

第三节 用“共生构建说”解读文明250

一 文明的基本含义及文明形态的历史沿革251

二 文明发展的历史性与共时性251

三 现代文明的多元共生与整合创新253

第四节 用“共生构建说”理解文学255

一 传统文学观的局限性255

二 文学情感主题的主体外延256

三 普通伦理与文学的普爱精神257

结语260

后记2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