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象与物自身【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牟宗三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ISBN:978754632553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93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41页
- 主题词:康德,I.(1724~1804)-哲学思想-思想评论-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象与物自身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第一章 问题底提出3
1.康德的预设3
2.康德如何就成素论底展开随文辩说现象与物自身之分别?4
3.超越的区分底证成之不充分性8
4.超越的区分底充分证成之道路13
第二章 德行底优先性21
1.人所首先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德行,自己的人品21
2.“人虽有限而可无限”之意义23
3.康德对于思辨形上学所作的区分28
4.形上学底统一:道德的形上学:本体界的存有论(无执的存有论)与现象界的存有论(执的存有论)34
第三章 展露本体界的实体之道路39
1.词语底解释39
2.由道德的进路展露本体55
2.1 道德的进路55
2.2 由知体之为道德的实体开道德界57
A.知体之主观的意义与客观的意义并与康德所说的“良心”相比较57
B.康德对于其所设定的“自由”之分析未能尽其义以及其不稳定性62
C.对于“自由”之进一步的构想67
D.自愿与义务底对立之解消兼论康德所责斥的“道德的狂热”72
2.3 由知体之为存有论的实体开存在界79
2.4 智的直觉与“物之在其自己”之自在相或如相84
2.5 智的直觉与知体明觉之本身86
2.6 康德不能极成其所主张的“现象与物自身之超越的区分”90
2.7 物自身与自由97
第四章 由知体明觉开知性105
1.科学知识之必要:在中国是无而能有,有而能无;在西方是无者不能有,有者不能无。105
2.知性之辩证的开显106
3.自我坎陷,执与认知主体106
4.平地起土堆108
5.感性底摄取:感触的直觉111
6.感性,想象与知性113
6.1 “时空是属于心之主观建构”——由超越的想象而形构成113
6.2 康德论三层综和116
A.关于“直觉中摄取底综和”,康德说明如下:117
B.关于“想象中重现底综和”,康德说明如下:119
B.1 量概念底规模123
B.2 质概念底规模124
B.3 关系概念底规模125
B.4 程态概念底规模127
C.关于“概念中重认之综和”,康德说明如下:129
7.真我,认知我以及心理学意义的虚构我131
8.识心之执与先验概念140
9.先验概念与先验综和144
10.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150
第五章 对于识心之执(知性)之超越的分解:知性底形式簇聚之逻辑概念之超越的分解150
1.超越分解之两指155
2.逻辑系统之超越的解释156
3.第一义的数学基于纯理展现之步位相而被构造起157
4.第一义的几何基于纯理展现之布列相而被构造起160
5.超越的逻辑架格与超越的运用:思解三格度167
6.因故格度之说明以及其所函摄之一切168
7.曲全格度之说明以及其所函摄之一切170
8.二用格度之说明以及其所函摄之一切172
9.融摄诸说与“暂时的实在论”176
第六章 知性底形式簇聚之存有论的概念之超越的分解185
1.视存有论的概念为知性底形式簇聚所依据的基本对照185
2.决定的概念,定相与现象187
3.经验与先验底两相即:经验之知即是执知189
4.“决定的概念”底起现之次第191
5.康德的“超越的推述”中所设拟的疑难之不必要:超越的推述原只是分析的195
6.执念经由先验综和而先验地关联于对象,其所关联到的对象是何意义的对象?198
7.执相底程列209
7.1 现象不过只是关系以及此关系如何能定得住209
7.2 以时空相为基层相210
7.3 依概念而来的种种定相212
(1)广度量212
(2)强度量214
(3)关系相215
(a)因果相216
(b)共在相217
(c)常住相219
7.4 总关系三相而名曰“经验底类推”227
7.5 构造原则与轨约原则231
7.6 纯粹知性底一切原则之综列236
8.纯粹思辨理性底虚幻性240
8.1 关于“纯粹理性底误推”242
8.2 关于“纯粹理性底背反”245
8.3 康德对于背反所作的批判的考察253
8.4 康德对于背反所作的批判的解决:正答262
8.5 向“无执的存有论”过转267
附录 超越的观念论释义273
1.康德论“理念”(Idea)273
2.康德在纯粹理性底误推中论“超越的观念论”与“经验的实在论”279
3.康德在纯粹理性底背反中论“超越的观念论”285
4.正解“超越的观念论”与“经验的实在论”287
5.康德在超越的摄物学中论“现象底观念性”292
6.康德论空间与时间之“超越的观念性”与“经验的实在性”295
7.关于康德所说的“假的类比”300
8.“超越”与“超绝”之不同以及“超越”一词之两义303
9.绝对的真常心与物自身之绝对的实在性306
第七章 执相与无执相底对照313
1.龙树的“八不”:缘起实相313
2.空,假,中:“缘起性空”一义之辗转说明314
3.贤首言“六相”:相即无相322
4.即,入,摄以及一多之非定相义330
5.唯识宗之三性:遍计执性与“执的存有论”335
6.在佛家如何可说物自身?又如何可有一“无执的存有论”?338
7.无台宗的圆教:无执的存有论344
8.别教下的“无执的存有论”350
9.“缘理断九”:别教与圆教底分别352
10.分解的路与诡谲的路356
11.道家的“无执的存有论”361
12.儒家的“无执的存有论”366
13.判教与融通375
14.哲学原型以及其可学382
热门推荐
- 1954075.html
- 3277070.html
- 668682.html
- 2071475.html
- 536722.html
- 1735032.html
- 832265.html
- 3756309.html
- 152607.html
- 17016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52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82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66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54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731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70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88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47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55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7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