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货币政策趋势【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王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2258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76页
- 主题词:货币政策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货币政策趋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货币政策一般理论1
第二节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理论4
一、最终目标的内容、矛盾与协调4
二、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5
三、货币政策对物价稳定的影响7
四、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9
第三节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14
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14
二、哪些指标可以作为中介目标15
三、中介目标的国际演变17
四、货币需求理论20
第四节 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理论26
一、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26
二、货币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28
三、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及意义30
第五节 货币政策工具理论32
一、存款准备金政策32
二、再贴现政策33
三、利率政策35
四、公开市场业务36
一、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一般37
第六节 货币政策传导理论37
二、货币政策效应与操作规范40
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42
第二章 改革前30年的货币政策(1948~1978年)44
第一节 改革前30年货币政策发展轨迹44
一、建国初期统一货币发行和稳定金融物价45
二、“大跃进”引起的严重通货膨胀及治理48
三、“文革”动乱时期的隐性通货膨胀51
第二节 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状况52
一、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53
二、物价表面基本稳定58
三、“四大平衡”是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形式63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主要实现手段——信贷现金计划66
一、信贷计划手段的运用及结果66
二、现金计划手段的运用和现金流通状况及规律73
三、信贷政策作为货币政策的一部分发挥积极作用84
四、有限作用的利率政策87
第四节 本阶段货币政策总体评价91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20年货币政策的发展(1979~1998年)96
第一节 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97
一、新时期货币政策的第一次调整(1979~1983年)97
二、从“紧缩银根”到“紧中有活”的货币政策(1984~1987年)99
三、财政银行“双紧”政策与治理整顿的实施(1988~1991年)103
四、整顿金融秩序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2~1996年)107
五、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1997~1998年)110
第二节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转变114
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的发展114
二、最终目标的争议与确定115
三、币值波动较大——多次出现通货膨胀118
四、关于近年来我国的通货紧缩问题124
五、经济增长较快——“发展经济”目标的较好实现126
第三节 贷款规模的兴衰与中介目标的选择130
一、贷款规模的兴衰130
二、贷款规模管理的效果135
三、现金管理逐步弱化138
四、中介目标开始转向货币供应量143
第四节 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转换159
一、信贷规模也作为操作目标159
二、操作目标逐步转向基础货币160
三、基础货币总量与结构的变化163
四、货币乘数的变化规律166
第五节 从货币政策直接工具到间接工具168
一、20年中货币政策直接工具仍发挥主要作用169
二、货币政策间接调控工具的加强180
三、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191
四、货币市场的发展193
第六节 本阶段货币政策总体评价197
第四章 走向货币政策间接调控201
第一节 以货币供应量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201
一、中介目标的确定201
二、选择哪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为主要的中介目标203
三、货币需求模型与货币供应规划206
第二节 合理规划并适时调控基础货币211
第三节 不断扩大和灵活运用间接调控工具214
一、中央银行贷款与再贴现——近期的作用和未来的地位216
二、公开市场操作必然扩大218
三、存款准备金制度仍要发挥作用219
四、利率改革方向221
五、指导性信贷计划、信贷政策与窗口指导223
第四节 货币政策充分发挥作用要有灵敏的传导机制226
一、中央银行要提高货币政策决策的科学性227
二、建立和完善货币市场228
三、加快国家商业银行改革,建立竞争机制230
四、解决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的问题232
第五节 货币政策的实施要有金融监管作保障234
第六节 货币政策要与财政政策等相配合237
附录一:中国货币政策分阶段传导机制图242
附录二: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243
主要参考书目253
后记257
热门推荐
- 1119118.html
- 160054.html
- 1766775.html
- 2363740.html
- 1025954.html
- 1809329.html
- 3194634.html
- 3389140.html
- 1692057.html
- 31634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9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76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64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61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57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64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85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68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9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8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