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与应用【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王绍文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43234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05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19页
- 主题词:固体废物-废物处理;固体废物-废物综合利用-技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概论1
第一章 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分类与危害1
第一节 固体废弃物的概念与特征1
一、固体废弃物的概念1
二、固体废弃物的特征1
第二节 固体废弃物的来源与分类2
一、工业固体废弃物2
二、城市固体废弃物7
三、危险废弃物8
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8
一、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途径8
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9
三、固体废弃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0
第四节 固体废弃物产生现状与处理利用概况11
一、我国固体废弃物产生概况11
二、我国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概况19
第二章 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标准体系与发展趋势22
第一节 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与标准体系22
一、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与内容22
二、固体废弃物管理的法规和标准体系23
第二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28
一、固体废弃物最小量化28
二、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29
三、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30
第一章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来源、组成与分类32
第二篇 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32
一、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及类型33
二、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组成与影响因素33
第一节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来源与组成33
第二节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性质与特性37
一、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物理性质37
二、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化学性质38
三、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生物特性41
第二节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分类与回收利用41
一、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收集42
二、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分选回收系统42
三、城市固体废弃物回收效益与资源化回收系统42
一、我国塑料制品生产与使用情况47
二、废塑料的特性和成分47
第二章 废塑料处理与资源化技术47
第一节 废塑料的收集与再生回用途径47
三、废塑料的鉴别与收集分选48
四、解决废塑料污染的对策与再生回用的途径52
第二节 废塑料直接再生利用技术52
一、废塑料直接再生利用的分类52
二、废聚乙烯制品的直接利用53
三、废聚丙烯制品的直接利用53
四、废聚氯乙烯制品的直接利用54
五、废聚苯乙烯制品的直接利用55
六、废聚酯制品的直接利用55
第三节 废塑料的改性与利用技术56
二、废塑料的物理改性与利用57
一、废塑料的化学改性与利用57
三、原位反应挤出工艺及其改性作用59
第四节 废塑料热解转化利用技术59
一、聚烯烃类废塑料热解制备燃料油59
二、聚苯乙烯热裂解制备苯乙烯单体63
第五节 废塑料燃烧处理与热能利用63
一、废塑料高炉原料化技术63
二、废塑料焦化技术66
三、焚烧回收热能66
第六节 可降解性塑料及其开发应用67
一、降解塑料的分类及用途67
四、减容固化处理67
二、降解塑料的发展与问题68
三、降解塑料开发的趋势70
第七节 废塑料再生利用技术与应用实例71
一、废塑料生产建材产品71
二、废塑料热能回收利用实例74
三、废塑料热解油化应用75
第三章 废橡胶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77
第一节 废橡胶的组分与利用途径77
一、废轮胎的组分77
二、废橡胶制品的处理与利用方法77
三、废橡胶制品的回收利用简况77
一、再生胶制作工艺78
第二节 再生胶的综合利用78
二、再生胶的制作原料及其制品的优缺点79
三、再生胶的应用80
第三节 胶粉的综合利用81
一、胶粉的制作工艺及其特性81
二、胶粉的改性与活化81
三、胶粉的应用82
第四节 废旧橡胶的高温热解83
一、高温热解废橡胶的国外进展情况83
二、高温热解废橡胶的国内研究进展84
三、废旧橡胶用作再生能源89
一、废电池的危害90
第一节 废电池的种类与处理回收90
第四章 废电池的回收与资源化技术90
二、电池的种类与型号91
三、国内外废旧电池处理与回收93
第二节 废旧电池的处置与资源化技术95
一、废旧干电池的资源化技术95
二、废铅酸蓄电池的资源化技术97
三、镉镍电池资源化技术101
四、混合电池的资源化技术104
第三节 废旧电池的资源化实例与管理对策104
一、废含汞干电池的处理实例104
二、铅酸废电池的回收与资源化实例105
三、镍镉电池的回收与资源化实例105
四、我国废电池的处理与管理对策106
第五章 废纸处理与资源化技术109
第一节 废纸回用与废水状况109
一、国内外废纸资源化现状109
二、废纸回用过程与废水110
第二节 废纸再生工艺与污染物特性111
一、废纸再生工艺111
二、废纸再生的污染物特性112
第三节 废纸再生过程中的废水、废渣的处理与资源化114
一、废纸浆生产过程废水处理技术114
二、废纸回用过程的废渣处理与资源化117
一、堆肥化技术的发展119
第一节 堆肥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119
第六章 城市垃圾堆肥化技术119
二、我国城市垃圾堆肥处理现状与应用前景120
第二节 堆肥化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121
一、好氧堆肥原理及过程121
二、厌氧堆肥基本原理123
三、影响好氧堆肥化的主要因素124
第三节 好氧堆肥工艺系统与设备125
一、好氧堆肥工艺系统125
二、好氧堆肥化工艺过程127
三、堆肥工艺参数和质量要求(标准)129
四、好氧堆肥发酵装置130
一、垃圾堆肥处理发展趋势133
第四节 发达国家垃圾堆肥处理与产品标准133
五、防治二次污染的方法与设备133
二、垃圾堆肥产品标准134
第五节 垃圾堆肥处理工程实例136
一、好氧堆肥处理工程实例136
二、城市垃圾堆肥处理工程实例137
三、机械堆肥处理工程实例138
四、秸秆、畜禽粪便联合堆肥处理工程实例139
第七章 城市垃圾焚烧技术141
第一节 垃圾焚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141
一、垃圾焚烧技术的发展141
二、我国焚烧技术现状与应用前景143
三、我国垃圾焚烧技术发展趋势143
一、城市垃圾焚烧的特性144
第二节 城市垃圾焚烧过程及其物料平衡与热平衡144
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过程151
三、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过程的影响因素与垃圾焚烧的技术条件要求151
四、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产物153
五、城市垃圾焚烧过程中物料平衡与热平衡155
第三节 焚烧技术类型与焚烧设备的基本构成157
一、全量焚烧系统157
二、垃圾衍生燃料系统(RDFS)158
三、回转窑式焚烧炉与组合式焚烧系统159
四、流化床式焚烧炉160
五、二恶英类零排放化新型生活垃圾焚烧炉161
六、焚烧设备的基本构成162
七、我国焚烧炉生产与应用163
第四节 烟气控制与环保标准165
一、烟尘控制和酸性气体治理技术165
二、灰渣控制技术167
三、二恶英的控制167
四、垃圾焚烧厂的废水处理167
五、垃圾焚烧的环保标准168
第八章 城市垃圾固体燃料化与热分解处理技术170
第一节 城市垃圾固体燃料化技术170
一、RDF 的分类及其处理工艺170
二、RDF 生产工艺的特点及其应用172
一、城市垃圾热解处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173
第二节 城市垃圾的热解处理技术173
二、城市垃圾的热解处理系统174
第九章 城市垃圾填埋技术与沼气利用179
第一节 垃圾填埋技术现状与发展179
一、垃圾土地填埋处置技术现状179
二、我国城市垃圾填埋现状180
三、我国城市垃圾填埋技术与国外的差距180
四、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趋势181
第二节 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功能与类型181
一、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处置的基本概念181
二、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功能182
三、垃圾填埋场的类型182
四、垃圾填埋场的填埋方式184
一、城市垃圾填埋过程185
第三节 城市垃圾填埋过程与管理185
二、填埋场管理186
第四节 垃圾填埋场的密封技术187
一、填埋场的垂直密封188
二、填埋场的基础密封188
三、垃圾填埋场的表面密封190
第五节 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192
一、填埋场渗滤液组成及特征192
二、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193
第六节 填埋场气体(LFG)的收排系统与利用技术197
一、填埋场气体的收排系统197
二、填埋场气体(LFG)利用技术198
第七节 垃圾填埋场工程实例199
第十章 城市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新工艺201
第一节 城市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发展趋势201
一、国内外处理城市垃圾的各种技术与工艺201
二、由单一处理方式向综合处理方式发展201
第二节 城市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新工艺202
一、城市垃圾的生物工程处理与利用技术202
二、城市生活垃圾全部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205
第三篇 粉煤灰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208
第一章 粉煤灰特性、应用现状与发展要求208
第一节 粉煤灰的组成与性质208
一、粉煤灰的化学组成208
二、粉煤灰的性质209
一、粉煤灰的利用率逐年提高211
第二节 我国粉煤灰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要求211
三、“粉煤灰效应”假说211
二、粉煤灰利用途径逐年增加212
三、粉煤灰利用技术和装备水平不断进步212
四、粉煤灰利用的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212
五、我国粉煤灰资源开发应用的发展要求213
第二章 粉煤灰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216
第一节 粉煤灰在水泥中的应用216
一、粉煤灰用于通用水泥混合材料216
二、粉煤灰用于生产粉煤灰特种水泥218
第二节 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220
一、用于混凝土和砂浆中的粉煤灰品质220
三、粉煤灰混凝土的配制221
二、粉煤灰用于混凝土时的规定221
四、粉煤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222
第三节 粉煤灰在砂浆中的应用226
一、粉煤灰砂浆配合比设计原则226
二、粉煤灰砂浆的拌制与施工226
三、粉煤灰砂浆的新品种及其应用226
第四节 粉煤灰在建筑工程回填中的应用228
一、回填对粉煤灰的物理特性与工程特性的要求228
二、压实法粉煤灰回填层的施工技术要求229
三、工程应用实例230
四、粉煤灰工程填筑应注意的问题231
第五节 粉煤灰在道路交通工程中的应用232
一、粉煤灰在公路路堤填筑中的应用232
二、粉煤灰在铁路路基填筑中的应用233
三、粉煤灰在道路基层和底基层混合料中的应用234
四、粉煤灰在机场场道基层中的应用236
第三章 粉煤灰在建材制品中的应用238
第一节 粉煤灰砌墙砖及地面砖238
一、烧结粉煤灰砖238
二、蒸制粉煤灰砖241
三、双免粉煤灰砖243
四、粉煤灰地面砖245
第二节 粉煤灰砌块247
一、粉煤灰硅酸盐砌块247
二、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248
三、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250
一、粉煤灰硅钙板252
第三节 粉煤灰轻质板材252
二、粉煤灰加气混凝土板材253
三、粉煤灰轻质隔声内墙板253
四、粉煤灰岩棉制品254
第四节 粉煤灰陶粒255
一、烧结粉煤灰陶粒和陶砂255
二、免烧粉煤灰陶粒257
三、非烧结粉煤灰包壳陶粒258
第四章 粉煤灰在其他行业的应用260
第一节 粉煤灰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260
一、粉煤灰做橡胶制品的填料260
三、粉煤灰做沥青油毡填充料261
二、粉煤灰做塑料制品的填充剂261
四、粉煤灰制分子筛262
五、从粉煤灰中回收有价元素263
六、从粉煤灰中分选空心玻璃微珠265
第二节 粉煤灰在农牧渔业中的应用267
一、粉煤灰直接用于造地268
二、粉煤灰用于土壤改良268
三、粉煤灰作农肥269
四、用粉煤灰制造人工渔礁273
第三节 粉煤灰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274
一、粉煤灰处理废水的机理274
二、影响粉煤灰吸附性能的因素274
三、粉煤灰处理废水的研究与应用实践274
一、煤矸石的矿物组成276
二、煤矸石的化学成分276
第四篇 煤矸石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276
第一节 煤矸石的化学成分与矿物组成276
第一章 煤矸石的组成与应用现状276
第二节 煤矸石的危害与利用现状277
一、煤矸石的危害277
二、煤矸石的资源化与利用现状277
第二章 煤矸石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279
第一节 煤矸石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279
一、煤矸石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279
二、煤矸石生产特种水泥280
四、煤矸石生产无熟料水泥281
三、煤矸石作水泥混合材281
第二节 煤矸石制砖282
一、煤矸石生产烧结砖282
二、煤矸石制空心砖283
第三节 煤矸石用作充填材料283
一、煤矸石用作护巷充填材料283
二、煤矸石用于地表塌陷的充填材料与复垦284
三、煤矸石作筑路材料284
第三章 煤矸石在建材工业中的应用285
第一节 煤矸石用于建材制品285
一、煤矸石生产空心砌块285
二、煤矸石加气混凝土制品286
三、煤矸石生产装饰制品288
第二节 煤矸石制保温材料289
一、煤矸石生产岩棉289
二、煤矸石制轻质保温材料291
三、煤矸石生产轻骨料291
四、煤矸石生产煤矸石棉292
第四章 煤矸石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293
第一节 从煤矸石中回收化工原料293
一、生产结晶氯化铝293
二、提取氧化铝294
三、生产硫酸铝295
四、生产硅酸钠296
五、生产白炭黑297
六、生产固体聚合氯化铝298
七、生产铵明矾及其综合利用299
第二节 煤矸石在化工填料中的应用300
一、生产工艺300
二、填料的表面处理301
三、填料的应用302
第三节 煤矸石生产其他化工产品302
一、高铝煤矸石生产烧结料302
二、利用煤矸石制备分子筛303
第五章 煤矸石的其他资源化途径304
第一节 煤矸石在燃料中的应用304
一、用煤矸石发电304
二、从煤矸石中回收煤炭306
五、炼铁307
三、利用煤矸石造气307
四、烧石灰307
第二节 煤矸石生产化肥与有机复合肥308
一、用煤矸石生产氨水308
二、用煤矸石生产硫酸铵308
三、煤矸石微生物肥料309
四、煤矸石有机复合肥料310
五、煤矸石用作瓜果专用肥料311
第三节 煤矸石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312
一、用煤矸石生产硅铝钛合金和硅铝铁合金312
二、回收黄铁矿314
四、从煤矸石中提取钛315
三、从煤矸石中提取稀有金属镓315
第一章 高炉渣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316
第一节 高炉渣的加工与处理316
一、高炉渣水淬工艺316
第五篇 冶金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316
二、矿渣碎石生产工艺322
三、膨胀矿渣和膨胀矿渣珠生产工艺323
第二节 高炉渣的资源化利用与技术326
一、高炉水渣生产矿渣水泥326
二、高炉水渣生产矿渣砖和混凝土制品327
三、水淬高炉渣作砂子330
四、矿渣碎石的应用技术330
六、生产矿渣棉333
五、膨胀矿渣及膨珠的用途333
七、高炉渣用于高炉护炉材料334
八、高炉渣其他资源化利用途径335
第三节 高炉渣资源化新动向与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新途径336
一、高炉渣处理与利用的新动向336
二、提高高炉渣产品附加值的新途径339
第二章 钢渣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342
第一节 钢渣的特性与利用342
一、钢渣的分类342
二、钢渣的形成与组成343
三、钢渣的排放与利用344
一、钢渣水淬法处理工艺345
第二节 钢渣处理工艺与发展345
二、宝钢三期滚筒法液态钢渣处理工艺350
三、钢渣热泼与破碎、磁选配套处理工艺351
四、钢渣罐式热焖法处理工艺356
五、上钢五厂电炉氧化渣罐式焖泡处理工艺358
六、钢渣风淬处理工艺359
第三节 钢渣资源化与利用技术359
一、钢渣中废钢的回收与利用360
二、钢渣用于道路材料362
三、钢渣生产钢渣水泥技术363
四、电炉还原期钢渣生产白水泥365
五、钢渣地基回填与钢渣桩加固软土地基技术366
六、钢渣用于农肥与土壤改良剂367
第四节 钢渣处理工艺和资源化的新动向368
一、钢渣处理工艺的新动态368
二、钢渣热能回收的新动态369
三、冶金渣资源化的新动向370
第三章 铬渣的解毒处理与资源化技术374
第一节 铬渣危害与解毒利用情况374
一、铬渣的组成374
二、铬渣的危害与对环境的影响374
三、国内外铬渣解毒与利用情况375
二、碱性还原法376
三、碳还原法376
一、酸性还原法376
第二节 铬渣的解毒技术376
四、烧结还原法377
五、胶结固化法377
第三节 铬渣在冶炼与农肥中的应用378
一、铬硫两渣高炉炼铁技术378
二、做自熔性烧结矿并冶炼含铬生铁379
三、旋风炉处理含铬废渣技术380
四、高炉法生产钙镁磷肥382
五、电炉法生产钙镁磷肥384
第四节 铬渣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384
一、利用铬渣烧制彩釉玻化砖384
二、利用铬渣制水泥早强剂385
三、利用铬渣做玻璃着色剂386
四、其他利用途径387
第四章 赤泥处理与资源化技术393
第一节 赤泥的化学组成与资源化利用状况393
一、赤泥的来源393
二、赤泥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394
三、国外赤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现状394
四、国内赤泥处理与发展动向396
第二节 赤泥的资源化技术396
一、赤泥生产硅酸盐水泥396
二、利用烧结法赤泥制造炼钢用保护渣397
三、利用赤泥制造硅钙肥料和塑料填充剂398
四、利用拜耳法赤泥制作釉面砖399
五、赤泥其他资源化利用400
参考文献401
热门推荐
- 1084235.html
- 126183.html
- 1826895.html
- 2256215.html
- 1094961.html
- 1414439.html
- 1729624.html
- 3205470.html
- 2250574.html
- 21509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43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90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61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91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41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8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07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1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66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9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