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四书五经·现代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四书五经·现代版
  • 颜炳罡主编 著
  • 出版社: 青海出版社
  • ISBN:710800969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701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7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四书五经·现代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大学》25

简介25

三纲八目的追追求26

弘扬光明的品德27

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8

找准自己的位置28

凡事抓住根本30

获得知识的途径30

不要自欺欺人31

《中庸》35

简介35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36

中和是天下的根本36

最高的道德标准37

谁能食面知其味!37

惩恶扬善,执两用中38

聪明反被聪明误38

牢牢抓住不要放弃39

白刃可蹈,中庸难得39

什么是真正的强?39

正道直行,默默无闻地不后悔40

君子之道费面隐41

道不远人,远人非道42

素位而行,安分守己43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44

无所不在的道44

天生我材必有用45

《论语》49

简介49

学面第一50

儒雅的群子的风度50

孝弟是实实行仁道的根本50

花言巧语的人没有仁道51

一日数次的反省功夫51

做人第一,学问第二52

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52

为政第二54

道德与政治54

诗与政治54

人生的历程和滋味55

德治与法治55

养生送死,孝不违礼56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晕?57

孝心是孝道的根本57

态度不是小问题58

大智若遇的颜回58

观察人的方法59

温故而知新59

做一个通才60

八佾第三61

是可忍,孰不可忍?61

仁德是礼乐的前提61

不要铺张浪费62

温文尔雅的君子之争62

要有一颗虔诚的心63

文献的重要性63

问者不相亏64

凡事不必苛求64

理解的困难64

以心换心的领导艺术65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65

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66

尽善尽美的追求66

领导者要有宽容的肚量67

里仁第四69

选一个好的小区居住69

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69

追求仁德,摈弃邪恶70

有仁德才能够正确对待他人70

君子受财,取之有道71

从人的过错中识别人71

人的天职有勇于探索真理72

读书人不以吃穿为追求72

公治长第五74

孔子怎样选五婿?74

处世的艺术74

不要耍嘴皮子75

人贵有自知之明75

闻一知十的过人才智76

朽木不可雕也76

无欲则刚77

“恕”道之难,难上青天78

不迁怒,一贰过79

雍也第六79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80

该得的不要推辞80

不要搞“血统论”81

贵在坚持81

安贫乐道的典范82

切勿画地为牢,裹足不前83

不开后门,不拉关系83

不自夸,不居功84

口才可以免祸84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85

正直是立身之本86

知之、好之与乐之86

因材施教,不要对牛弹琴87

有耕耘才有收获88

泰伯第八89

弃天下如敝屣89

一切以礼为标准89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90

锋芒毕露就是祸91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91

是不是愚民政策?92

德行更比才能重93

读书不为稻粱谋93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94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94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95

人才难得,也不在多95

博与专的问题97

子罕第九97

君子不言利97

宝剑锋从磨砺出98

循循善诱的艺术99

待贾而沽,不藏于椟100

逝者如斯夫!101

女色的魅力有多大?101

进退成败都在自己102

自强不息的楷模102

斗途而废者大有人在103

后生可畏103

正确听取他人的言语104

岁寒才知松伯后周105

匹夫不可夺志105

不同层次的际关系106

乡党第十107

到哪个坡唱哪个歌107

圣人未能免俗108

公务活动与私交有别108

圣人穿不穿时装?109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110

吃饭睡觉不说话111

先进第十一113

修身宜早不宜迟113

人各有所长113

鬼神生死之间114

不言则已,言必有中115

尧尧者易缺115

谁能升堂入室?116

过犹不及116

文人心态的不平117

对症下药118

不要盲从上级119

儒者的“清明上河图”119

颜渊第十二122

克已复礼,为仁由已122

仁的外用123

说话谨慎就是仁?123

君子不忧不惧124

什么叫“明”?125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25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26

文与质的辩论127

税收问题128

子路第十三129

以身作则,吃苦耐劳129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129

名正言顺130

谁来种田种地?131

学以致用132

表率的作用133

知足常乐134

实行富民政策134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135

欲速则不达136

近者说,远者来136

“直”也有讲究137

士的标准138

宪问第十四140

读书人不要怀恋温柔之乡140

治世和乱世的言行140

有言者不必有德141

不可溺爱,不要愚忠141

贫富都作等闲看142

什么是完人?142

恰到好处143

看人看大节144

用人之妙144

大言不惭,为之也难145

卫灵公第十五146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146

无为而治146

忠信笃敬走遍天下147

有道则仕,无道则可卷而怀之148

言与不言的利和弊148

杀身以成仁149

工俗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5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50

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151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151

不要卖弄小聪明152

“名”的情结152

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153

不以言举人,不因人废言154

矜而不争,群而不党154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155

小不忍则乱大谋156

众恶必察,众好必察156

季氏第十六158

且看侵略者的逻辑158

?乐征代自谁出?160

朋友有益还是有害?161

快乐有益还是有害?161

把握好说话的电动机162

人生三戒162

该不该有所畏?163

君子的九种思虑164

天才、勤奋者才懒汉164

独善其身与用行舍藏165

富贵如浮云,美名传千世166

诗礼传家167

阳货第十七169

圣人的虚与委蛇169

人性的问题,170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170

割鸡可不可以用牛刀?171

仁的五笔行为准则172

磨而不磷,涅面不?172

六言六蔽173

诗的伟大作用174

不学诗如面壁而立174

色厉内荏,穿?之盗175

礼乐到底是什么?175

好好先生是偷道德的贼176

《孟子》179

简介179

梁惠正上181

以义治国,何必有利?181

与民同乐182

五十步笑百步183

父母官的职责186

仁者无敌187

君子远庖厨188

不为与不能190

缘木求鱼193

衣食足而知礼义195

粟惠王下198

小勇与大勇198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200

贪财好色怎么办?201

王顾左右而言他203

听听国人怎么说204

民悦?取之,民不悦则不取206

进也民心,退也民心207

出尔反尔208

两大之间难为小209

公孙丑上211

乘势待时,事半功倍211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213

以德服人,心悦诚服215

恶湿居下,自作自受215

政策开放,国家兴旺216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17

选择职业,不可不慎219

从闻过则喜到与人为善220

公孙丑下222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22

贤才可拜不可召223

当受则受,当辞则辞226

无官无责,进退有余227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228

官场与商场中的垄断现象229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230

滕文公上232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232

上行下效的实例233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234

滕文公下240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240

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241

不由其道,钻穴之徒243

动机与效果的问题243

近来者赤,近墨者墨245

胁肩诌笑,病于夏畦246

偷鸡贼的逻辑247

廉洁与酸腐248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50

离娄上250

仁得天下,不仁则失251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252

人有恒言,天下国家252

水清溜缨,水浊濯足253

为漏驱鱼,为丛驱雀254

自暴自弃,岂不哀哉255

不要舍近求远,舍易求难255

真诚是立身之本256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257

嫂溺,援之以手258

毁誉不必太在意259

好为人师的毛病259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260

离娄下261

小思小惠,不知为政261

君臣之道,恩义为报261

中养不中,不养不才262

有所不为,而后有为263

言有不善,如后患何?263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264

大人不失赤子之心264

深造的目的在于自得265

博学详说,将以返约266

以善养人,能服无下266

声闻过情,君子耻之267

人与禽兽的差别有多大?268

两可之间,紧是为难268

逢蒙杀羿,羿也有过269

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270

爱人者人恒爱之271

不孝有五,不顾父母272

齐人有一妻一妾272

万章上274

大孝终身幕父母274

君子也难免受骗274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275

君权谁授?276

万章下278

圣人风范论278

有其德也,不可有挟280

位卑莫言高281

劝君不听怎么办?282

知人论世282

告子上284

人性向善,犹水就下284

侧隐之心,人皆有之284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286

操则存,舍则亡287

一暴十寒与专心致志289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289

学问之道,求其放心291

忧指忘心,舍本逐未291

饮食之人,养小失大292

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293

“天爵”与“人爵”294

自尊自贵,才是真贵294

杯水车薪,就怪自己295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296

告于下297

怎样比较?297

人皆可以为尧舜298

仁义是和平的前提299

富国强兵与仁义道德300

无过无不及原则的运用301

以邻为壑,仁人所恶302

君子不亮,恶乎执?303

好善足以治天下30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05

教亦多术306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308

养性事天身立命308

尽心上308

“求在我者”与“求在外者309

万物皆备于我矣310

随波逐流,平庸之人311

无耻之耻,无耻矣311

耻之于人大矣312

古之贤土,乐道忘势312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313

豪杰之土,虽无文王犹兴314

《周易》317

简介317

?319

?(卦一)古人自有天象319

?(卦二)贴近大地的胸怀320

屯(卦三)人间路难行321

蒙(卦四)诚信得神佑322

?(卦五)出行的苦与乐323

?(卦六)纷争不可避免323

?(卦七)战争是“王者之事”324

?(卦八)团结的学问325

?畜(卦九)远古传来的劳动号子326

?(卦十)君子坦荡荡327

?(卦十一)运动变化的辩证法328

?(卦十二)提防物极必反的忧患意?329

同人(卦十三)古战场的刀光剑影330

大有(卦十四)民以食为天331

谦(卦十五)内圣外王的境界331

豫(卦十六)三思而后行332

随(卦十七)贩奴历史的真实记录333

?(卦十八)子承父业的教诲334

临(卦十九)统治者的治人之道335

观(卦二十)体察各方情况的统治术336

噬磕(卦二十一)吃喝享乐与受刑挨罚337

贲(卦二十二)对偶婚的风俗画338

剥(卦二十三)不止是小人才忧戚338

复(卦二十四)行旅过程的体验339

无妄(卦二十五)“思无邪”的做人准则340

大畜(卦二十六)种田放牧的诱惑341

颐(卦二十七)不劳动者不得食342

大过(卦二十八)凡事不要过头343

坎(卦二十九)布满陷荆的荆棘路344

离(卦三十)突如其来的战祸345

下经346

咸(卦三十一)梦境中的吉凶征兆346

恒(卦三十二)愿好日子恒久如常346

逐(卦三十三)归隐山林的诱惑347

大壮(卦三十四)驯养牲畜写真348

晋(卦三十五)敲响进攻敌人的战鼓349

明夷(卦三十六)艰难之时思归隐350

家人(卦三十七)幸福的和不幸的家庭351

睽(卦三十八)平实的施行日记352

塞(卦三十九)艰难困苦结硕果353

解(卦四十)逢凶化吉的商旅经历354

损(卦四十一)保持恰到好处的“度”354

益(卦四十二)力挽衰邙的呼号355

央(卦四十三)也患于未然的意识356

垢(卦四十四)梦中相亲出行357

萃(卦四十五)没有人的祭祀活动358

升(卦四十六)昌盛之道在不断发展359

困(卦四十七)严刑酷罚的展示360

井(卦四十八)水是生命之源361

革(卦四十九)变更是万物运行的法则362

鼎(卦五十)鼎倾覆损坏的启示363

震(卦五十一)雷电滚滚惊天动地364

艮(卦五十二)养身之道一张一弛365

渐(卦五十三)鸿雁传来幸福家庭的消息366

归妹(卦五十四)姊妹共夫的婚俗366

丰(卦五十五)经商漂泊的遭际367

旅(卦五十六)赚钱赚不来幸福368

巽(卦五十七)人与神之产是的使者369

兑(卦五十八)邦交以和为贵370

涣(扮五十九)洪水可不可怕371

节(卦六十)倡导节俭和守礼节372

中孚(卦六十一)久已远去的仪式373

小过(卦六十二)开明通达的批评观374

既济(卦六十三)谁能说不济是祸375

未济(卦六十四)谁能说既济是福376

《尚书》379

简介379

虞夏书380

尧典380

尧帝功德满天下380

春夏秋冬怎样划分380

尧帝挑选接班人382

舜帝代行天道383

舜帝即位后的“三把火”384

诗与歌可以感天动地惊鬼神385

皋陶谟386

对从政者的告诫386

从政者要具备九种品德387

尊卑等级由上天命定388

在禹治水的自述389

治世之音安以乐389

才誓391

夏启的战争动员令391

商书392

汤誓392

世上没有不落的太阳3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