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 李广慧,魏晓刚主编;刘晨宇,刘淼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22499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121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工程结构-抗震设计-高等学校-教材;工程结构-防护结构-结构设计-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建筑结构抗震基本知识1

1.1 地震基本知识1

1.1.1 地球的构造1

1.1.2 地震的类型与成因2

1.1.3 地震的分布4

1.2 地震的灾害5

1.2.1 直接灾害6

1.2.2 次生灾害9

1.3 地震的基本概念10

1.3.1 震源和震中10

1.3.2 地震波10

1.3.3 震级11

1.3.4 地震烈度12

1.4 地震动特性15

1.4.1 地震动幅值特性15

1.4.2 地震动频谱特性15

1.4.3 地震动持时特性15

1.5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16

1.5.1 基本术语16

1.5.2 地震影响和抗震设防烈度16

1.5.3 建筑分类17

1.5.4 多遇地震烈度和罕遇地震烈度17

1.5.5 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18

1.5.6 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18

1.5.7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19

第2章 场地、地基与基础20

2.1 场地20

2.1.1 建筑场地选用21

2.1.2 场地土类别22

2.1.3 场地区划26

2.2 天然地基与基础的抗震验算27

2.2.1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要求27

2.2.2 天然地基震害特点和抗震措施28

2.2.3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验算29

2.2.4 可不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天然地基及基础30

2.3 地基土液化及其防治30

2.3.1 场地土的液化现象与震害30

2.3.2 影响场地土液化的因素31

2.3.3 液化地基判别和等级划分32

2.3.4 地基抗液化措施36

2.4 桩基的抗震设计37

2.4.1 可不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范围37

2.4.2 低承台桩基的抗震验算37

第3章 建筑结构抗震计算40

3.1 概述40

3.2 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反应41

3.2.1 运动方程的建立41

3.2.2 运动方程的解答41

3.3 单质点弹性体系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反应谱法42

3.3.1 水平地震作用的基本公式42

3.3.2 地震系数43

3.3.3 动力系数44

3.3.4 地震影响系数44

3.3.5 建筑物的重力荷载代表值46

3.4 多质点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反应47

3.4.1 多质点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反应47

3.4.2 多质点弹性体系的自由振动48

3.4.3 多质点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的振型分解法51

3.5 多质点体系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53

3.6 多质点体系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底部剪力法56

3.7 考虑水平地震作用扭转影响的计算60

3.8 考虑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的楼层地震剪力调整61

3.9 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62

3.9.1 结构竖向地震动力特性62

3.9.2 反应谱法63

3.9.3 静力法63

3.10 结构自振周期和振型的近似计算64

3.10.1 瑞利(Rayleigh)法64

3.10.2 折算质量法65

3.10.3 顶点位移法66

3.10.4 基本周期的修正67

3.11 地震作用计算的一般规定68

3.12 结构的抗震验算69

3.12.1 截面抗震验算69

3.12.2 抗震变形验算70

第4章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73

4.1 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场地73

4.2 选择抗震有利建筑场地和地基74

4.3 选择有利的房屋抗震体型75

4.4 进行合理的抗震结构布置77

4.5 合理的结构材料78

4.6 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79

4.6.1 设置多道抗震防线79

4.6.2 提高结构延性80

4.6.3 采用减震方法81

4.6.4 优选耗能杆件81

4.7 控制结构变形,确保结构整体性82

4.7.1 控制结构变形82

4.7.2 确保结构整体性82

4.8 减轻房屋自重82

4.9 妥善处理非结构部件83

第5章 砌体结构抗震设计85

5.1 砌体结构的主要类型和震害85

5.1.1 砌体结构房屋的主要类型85

5.1.2 砌体与砖混结构房屋震害86

5.1.3 砌体与砖混结构抗震设计三要素90

5.2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91

5.2.1 建筑布置与结构选型91

5.2.2 地震作用计算与抗震强度验算92

5.2.3 抗震构造措施99

5.2.4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实例104

5.3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设计109

5.3.1 建筑布置与结构选型109

5.3.2 地震作用计算与抗震强度验算110

5.3.3 抗震构造措施112

5.3.4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设计实例113

5.4 内框架砌体房屋抗震设计123

5.4.1 建筑布置与结构选型123

5.4.2 地震作用计算与抗震强度验算124

5.4.3 抗震构造措施125

5.4.4 内框架砌体房屋抗震设计实例125

5.5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129

5.5.1 建筑布置与结构选型129

5.5.2 地震作用计算与抗震强度验算131

5.5.3 抗震构造措施140

5.5.4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实例143

第6章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150

6.1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震害特点150

6.1.1 结构布置不合理而产生的震害150

6.1.2 框架结构的震害153

6.1.3 具有抗震墙的结构的震害(抗震墙和框架—抗震墙结构)154

6.2 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154

6.2.1 抗震等级155

6.2.2 结构选型及布置156

6.2.3 材料160

6.3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160

6.3.1 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160

6.3.2 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161

6.3.3 框架内力和位移计算161

6.3.4 框架柱的截面设计与构造167

6.3.5 框架梁的截面设计与构造175

6.3.6 框架节点的截面设计与构造183

6.4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186

6.4.1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设计要点186

6.4.2 地震作用的计算186

6.4.3 内力与位移计算187

6.4.4 截面设计与构造措施188

6.5 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188

6.5.1 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要点188

6.5.2 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计算原则189

6.5.3 抗震墙的截面设计189

6.5.4 构造要求194

6.6 高强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197

第7章 钢结构抗震设计199

7.1 钢结构震害特征及抗震设计199

7.1.1 钢结构震害特征199

7.1.2 钢结构抗震要求201

7.1.3 钢结构常用的抗震结构类型及支撑203

7.2 多高层钢结构抗震设计205

7.2.1 多层钢结构抗震设计205

7.2.2 高层钢结构抗震设计207

7.3 高柔、大跨度钢结构抗震设计213

7.3.1 高耸钢结构抗震设计要点213

7.3.2 大跨度钢结构抗震设计要点214

7.4 高层钢结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214

第8章 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216

8.1 概述216

8.1.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思想的演化与发展216

8.1.2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简介217

8.1.3 建筑结构消能减震技术简介218

8.2 隔震设计219

8.2.1 建筑结构隔震的概念与原理219

8.2.2 隔震建筑结构的特点221

8.2.3 隔震建筑结构的适用范围221

8.2.4 隔震系统的组成与类型222

8.2.5 建筑结构隔震装置222

8.2.6 隔震建筑结构设计225

8.3 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229

8.3.1 建筑结构消能减震原理229

8.3.2 消能减震结构的特点和适用范围230

8.3.3 消能减震装置231

8.3.4 消能减震构件234

8.3.5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236

第9章 建筑结构风灾及抗风设计239

9.1 建筑结构风灾及抗风基本知识239

9.1.1 风及风灾239

9.1.2 风作用及风致响应240

9.1.3 风荷载及其计算241

9.2 高层结构抗风设计253

9.2.1 高层结构抗风设计要点253

9.2.2 计算实例257

9.3 高耸结构抗风设计258

9.3.1 高耸结构受力特点258

9.3.2 高耸结构抗风设计要点259

第10章 建筑结构抗火设计262

10.1 火灾及其成因262

10.1.1 火灾的危害262

10.1.2 建筑火灾263

10.1.3 影响火灾严重性的主要因素264

10.1.4 防火、耐火与抗火264

10.2 结构抗火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264

10.2.1 结构抗火设计的意义与发展264

10.2.2 基于概率可靠度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266

10.2.3 火灾下结构的极限状态266

10.2.4 火灾下结构的最不利荷载、荷载效应组合267

10.2.5 结构抗火设计方法与要求268

10.2.6 结构抗火设计的一般步骤270

10.3 建筑材料的高温性能270

10.3.1 钢筋混凝土的高温性能270

10.3.2 高温下结构钢的材料特性274

10.4 结构构件的耐火性能278

10.4.1 建筑物耐火等级278

10.4.2 建筑结构构件耐火极限279

10.4.3 影响建筑结构构件耐火极限的其他因素283

10.4.4 建筑结构的耐火极限284

10.5 钢筋混凝土构件抗火计算与设计284

10.5.1 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温度场计算284

10.5.2 轴心受力钢筋混凝土构件抗火计算284

10.5.3 受弯构件抗火计算285

10.6 钢结构构件抗火计算与设计286

10.6.1 钢结构构件升温计算286

10.6.2 轴心受压钢结构构件抗火计算和设计287

10.6.3 钢梁抗火计算和设计方法288

10.6.4 偏心受压钢柱抗火计算和设计288

参考文献2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