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软岩工程支护理论与技术【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软岩工程支护理论与技术
  • 靖洪文,李元海,赵保太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7996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00页
  • 主题词:软弱岩石-巷道支护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软岩工程支护理论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问题的提出1

1.2 煤矿软岩工程的特点4

1.2.1 地下工程特点4

1.2.2 煤矿巷道软岩工程的特点6

1.3 煤矿软岩巷道工程理论的进展与现状8

1.3.1 地下工程概念进展8

1.3.2 煤矿软岩工程支护理论进展与现状10

1.3.3 煤矿软岩工程支护技术进展与现状16

1.3.4 地下软岩工程设计方法进展与现状17

1.4 煤矿软岩工程研究内容及方法23

1.4.1 煤矿软岩工程研究存在的问题23

1.4.2 煤矿软岩巷道工程研究的方法25

第2章 地质软岩物理力学性质31

2.1 软岩的概念31

2.1.1 地质软岩31

2.1.2 工程软岩33

2.1.3 地质软岩与工程软岩的关系35

2.2 软岩的物理性质35

2.2.1 软岩的结构特征35

2.2.2 软岩的水理性质38

2.3 软岩的力学性质43

2.3.1 软岩瞬时加载的力学性质44

2.3.2 软岩的流变力学特性46

2.3.3 软岩的变形与强度特征50

2.4 软岩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的关系50

2.4.1 软岩矿物成分与力学性质的关系50

2.4.2 软岩微结构与力学性质的关系51

2.5 软岩的工程特性51

2.5.1 可塑性51

2.5.2 膨胀性52

2.5.3 崩解性53

2.5.4 流变性55

2.5.5 易扰动性57

第3章 软岩巷道工程支护荷载确定方法59

3.1 原岩应力场的构成59

3.1.1 重力应力59

3.1.2 构造应力61

3.2 原岩应力确定方法62

3.2.1 现场量测法62

3.2.2 估算法73

3.2.3 浅部原岩应力的变化规律75

3.3 围岩支护荷载的确定79

3.3.1 围岩压力的概念及分类79

3.3.2 围岩松动压力的计算80

3.3.3 围岩变形压力的计算83

第4章 软岩工程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与分类88

4.1 软岩工程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88

4.1.1 地应力(埋深)的影响89

4.1.2 岩石强度的影响89

4.1.3 应变软化程度的影响92

4.1.4 支护强度、刚度的影响92

4.1.5 水对软岩稳定性影响93

4.1.6 施工质量的影响94

4.2 软岩巷道的围岩稳定性系数94

4.3 围岩分类概述95

4.3.1 分类目的与发展95

4.3.2 分类方法97

4.4 国内外围岩分类方法98

4.4.1 单因素单指标分类法98

4.4.2 多因素复合指标分类法101

4.4.3 多因素单一综合指标分类法110

4.5 围岩分类的发展趋势129

第5章 软岩巷道工程支护基本理论132

5.1 现代支护原理132

5.2 软岩工程支护原则与对策134

5.2.1 根据不同压力类型选用不同巷道支护方法134

5.2.2 改善围岩力学性质,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134

5.2.3 降低围岩应力和先放后让与边让边抗结合135

5.2.4 消除“环境效应”对岩体强度的不利影响135

5.2.5 根据围岩压力分布特点选择合理的断面形状136

5.2.6 通过施工监测动态调整支护设计与参数136

5.3 应力控制理论137

5.3.1 躲压138

5.3.2 钻孔卸压139

5.3.3 钻孔松动爆破卸压143

5.3.4 开槽(缝)卸压150

5.4 围岩加固理论154

5.4.1 围岩外部支撑154

5.4.2 围岩内部加固原理163

5.5 支护一软弱围岩相互作用原理174

5.6 二次支护原理178

5.6.1 一次支护存在的问题178

5.6.2 软岩巷道二次支护原理181

5.6.3 二次最佳支护时间和最佳支护时段182

第6章 软岩工程稳定监测技术与动态设计185

6.1 概述185

6.2 施工监测技术185

6.2.1 监测的意义与目的185

6.2.2 监测的内容与方法187

6.3 软岩工程动态设计202

6.4 软岩工程动态支护设计软件203

6.4.1 系统功能结构203

6.4.2 知识库与推理机205

6.4.3 软件系统208

第7章 软岩工程支护技术210

7.1 软岩支护结构类型210

7.2 围岩外部支护211

7.2.1 砌碹支护211

7.2.2 金属支架支护211

7.2.3 混凝土大弧板支护212

7.3 围岩内部加固支护214

7.3.1 传统锚喷支护214

7.3.2 高强预拉力锚杆支护216

7.3.3 锚索与锚注支护229

7.4 软岩联合支护235

7.4.1 联合支护的概念235

7.4.2 联合支护的原则236

7.5 软岩巷道的底鼓及防治238

7.5.1 底鼓现象238

7.5.2 底鼓的防治239

第8章 软岩工程支护实践244

8.1 高应力破碎顶板煤巷“三锚”耦合支护技术244

8.1.1 工程概况244

8.1.2 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结果245

8.1.3 高应力破碎顶板煤巷三锚支护技术参数设计与确定245

8.1.4 施工工艺与要求248

8.1.5 试验效果分析254

8.2 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锚注加固技术255

8.2.1 工程概况255

8.2.2 加固实施方案256

8.2.3 支护参数设计257

8.2.4 施工工艺与要求258

8.2.5 锚注加固效果259

8.3 返修巷道锚注与U型钢支架联合支护技术261

8.3.1 工程概况261

8.3.2 返修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点与破坏机理分析262

8.3.3 返修巷道合理支护结构与参数设计264

8.3.4 施工工艺与要求267

8.3.5 支护效果与分析271

8.3.6 结论与建议273

第9章 软岩工程支护技术展望275

9.1 软岩工程信息技术276

9.2 软岩工程测试技术277

9.2.1 工程岩体结构测试技术277

9.2.2 工程岩体强度测试技术278

9.2.3 地应力测试279

9.3 软岩实验技术279

9.3.1 软岩CT技术279

9.3.2 软岩工程模拟技术280

参考文献2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