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系统论 预测决策管理方法【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大系统论 预测决策管理方法
  • 萧南槐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18000118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系统论 预测决策管理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大系统论——新兴横向交叉学科1

§1—2 系统理论简史8

§1—3 大系统论的历史背景10

第二章 系统和大系统13

§2—1 系统的概念、形态和公理13

2·1·1 系统的概念13

2·1·2 系统的形态15

2·1·3 系统的性质和公理16

§2—2 大系统的概念18

§2—3 构成系统的基本要素19

2·3·1 构成系统的原始要素——物质、能量和信息19

2·3·2 系统的硬件要素和软件要素20

2·3·3 硬件要素——物质和能量21

2·3·4 软件要素——信息22

2·3·5 系统的层次23

第三章 大系统的信息特征25

§3—1 对象系统与环境系统25

§3—2 熵和信息——有序化的程度26

3·3·1 物质是能量的一种集中的形态30

§3—3 物质和能量有序化的阶梯——大系统的层次30

3·3·2 物理运动——物质运动的基本形态31

3·3·3 化学运动——物质的结构和变化33

3·3·4 天体运动——物理和化学运动的组合34

3·3·5 生物运动——特定天体特定运动阶段的现象37

3·3·6 人类在地球上的出现——生物界长期进化的产物38

3·3·7 人类智力——人脑的机能40

3·3·8 有序化的阶梯44

§3—4 时间和空间45

3·6·1 结构的概念49

§3—5 大系统的结构49

3·5·2 系统结构的形式50

3·6·3 结构规律53

3·6·4 优良结构的特征53

§3—6 大系统的功能54

§3—7 信息特征55

3·7·1 信息特征的概念55

3·7·2 信息过程55

3·7·3 信息特征的描述56

3·7·4 精确性和模糊性60

3·7·6 隶属度60

§3—8 信息的价值62

第四章 大系统的运动域64

§4—1 系统需要和环境条件64

4·1·1 系统需要64

4·1·2 环境条件65

4·1·3 系统和环境的相互作用65

§4—2 系统运动的方向域66

4·2·1 输入域67

4·2·2 变换域68

4·2·3 输出域70

4·2·4 内部运动空间及其规律72

§4—3 系统运动的关系域74

4·3·1 吸引域75

4·3·2 排斥域76

4·3·3 产生域79

4·3·4 外部运动空间及其规律80

§4—4 自然系统的“生命”周期83

§4—6 人工系统的运动方向和速度87

4·5·1 人工系统的运动方向可逆性87

4·5·2 人工系统运动速度的可变性88

§4—6 运动的两重性88

§5—1 大系统能力的概念91

第五章 大系统的能力素和数学理论91

§5—2 大系统能力的计算92

5·2·1 大系统的绝对能力92

5·2·2 大系统的“能商”92

5·2·3 能力结构系数94

5·2·4 能力当量94

§5—3 能力素和能力结构95

5·3·1 能力素和综合能力95

5·3·2 能力结构中的分合关系96

§5—4 能力的性态97

§5—5 系统空间98

§5—6 系统时间和态移100

5·6·1 系统时间的概念100

5·6·2 态移和熵云值101

5·6·3 系统在指定时刻的熵云值103

5·6·4 系统功103

§5—7 系统的时空连续区和基本坐标系104

5·7·1 系统的时空连续区104

5·7·2 系统的基本坐标系105

§6—1 事件和事件系的概念107

第六章 大系统的事件系107

6·2·1 必然性事件108

§6—2 事件的发生108

6·2·2 概率性事件109

6·2·3 相关性事件111

§6—3 事件系的集合论描述112

6·3·1 事件集的概念和符号112

6·3·2 事件集的运算114

6·3·3 对应和映射114

§6—4 事件系——能力运动矩阵的映射116

6·5·1 模型的概念120

§6—6 能力和事件模型120

6·5·2 数学模型121

6·5·3 系统结构图模型122

6·5·4 系统因果图模型125

6·5·5 系统相关图模型127

§6—6 大系统的逻辑运算128

6·6·1 逻辑加法(“或”运算)129

6·6·2 逻辑乘法(“与”运算)130

6·6·2 “逻辑非”运算131

§7—1 大系统态势场的概念133

第七章 大系统的态势场133

§7—2 态势流134

§7—3 态势流的几组现象135

7·3·1 优势与核心135

7·3·2 冲击和震荡137

7·3·3 惯性和迟后138

7·3·4 动能和势能139

7·3·6 竞争139

7·3·6 作用和反作用140

§7—4 复合态势场140

7·4·2 等强度线141

7·4·1 态势场强度141

7·4·3 态势场规律142

§7—5 态势流的两种运动过程143

§7—6 优势理论144

第八章 大系统的发展过程146

§8—1 发展过程的概念146

§8—2 发展过程的动力——大系统的正负规定性147

8·2·1 大系统正负规定性的概念和性质147

8·2·2 能力的正负规定性148

8·3·1 大系统正负性运动的内容149

§8—3 发展过程的重要性质——大系统的正负性运动149

8·2·3 大系统的正负性质149

8·2·4 大系统正负性质的转化149

8·3·2 大系统的正负性运动形式150

§8—4 发展过程的重要标志——大系统的正负性变化151

8·4·1 量变和质变151

8·4·2 初级和高级152

8·4·3 升潮和降潮152

8·4·4 前期、转折期和后期153

8·4·5 发展过程的否定性154

8·4·7 发展过程的干扰和组合155

8·4·6 发展过程的上升性155

§8—5 发展过程的推移性156

8·5·1 发展过程的推移性要素——变机157

8·5·2 推移的性质——必然性和偶然性157

§8—6 发展过程的稳定性158

8·6·1 特殊性和共同性158

8·6·2 类型和典型159

§8—7 系统的态势场波160

§8—8 物质世界和反物质世界162

§8—9 辩证法在大系统论中164

第九章 模拟和预测方法165

§9—1 模拟方法165

9·1·1 相似原理165

9·1·2 类比法166

9·1·3 模拟的概念167

9·1·4 直观模拟和抽象模拟167

9·1·5 模拟实验167

9·1·6 功能模拟168

9·1·7 模拟的程序168

§9—2 预测的概念169

§9—3 大系统态势场预测法171

§9—4 成功预测172

§9—5 定性发展预测173

9·5·1 专家判断法——特尔菲法173

9·5·3 先行指标综合分析175

9·5·2 预期调查176

§9—6 定量发展预测176

9·6·1 趋势外推法176

9·6·3 计量模型预测法177

9·6·2 回归预测法177

§9—7 灾变预测法179

§9—8 规律性预测法182

§9—9 预测的一般程序184

第十章 信息系统和信息革命185

§10—1 信息系统的概念185

§10—2 使用中的信息系统186

§10—3 研究中的信息系统——第五代计算机188

10·3·1 第五代计算机的含义188

10·3·2 专家系统189

10·3·3 自然语言的理解191

10·3·4 一场战略性的技术角逐192

§10—4 设想中的信息系统193

10·4·1 光计算机194

10·4·2 生物计算机194

§10—6 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三I化”196

§10—6 信息革命——决策环境和手段的变革197

10·6·1 “三C革命”197

10·6·2 “三A革命”199

10·6·3 信息革命的历史意义202

§11—1 决策的概念203

第十一章 决策空间和决策过程203

§11—2 决策空间204

§11—3 行动方案206

§11—4 决策者的素质特征207

11·4·1 目标性特征207

11·4·2 输入性特征208

11·4·3 变换性特征208

11·4·4 输出性特征209

§11—6 决策效果209

11·6·1 决策信息的搜集和处理211

§11—6 正确决策的过程211

11·6·2 发展过程的预测212

11·6·3 行动方案的设计212

11·6·4 决策模拟214

11·6·6 方案评估214

§11—7 决策方法216

11·7·1 决策方法的概念216

11·7·2 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217

§11—8 决策的优化方法220

11·8·1 定性决策的优化方法220

§11—9 决策效用理论222

11·8·2 定量决策的优化方法222

第十二章 大系统的一般决策225

§12—1 一般决策的概念225

12·1·1 一般决策的实质225

12·1·2 应有决策和实际决策225

12·1·3 目标可行性和措施可靠性226

12·1·4 决策的深度、广度和远度226

§12—2 一般决策范畴227

12·2·1 灵敏与迟钝227

12·2·4 获得和损失228

12·2·3 保守与冒进228

12·2·2 准确与谬误228

12·2·5 决策效益229

§12—2 一般决策方法229

12·3·1 一失足成千古恨——最小后悔值决策法229

12·3·2 好风凭借力——乐观准则决策法232

12·3·3 退步思量步步难——悲观准则决策法232

12·3·4 执两而用中——乐观系数决策法233

12·3·5 春来遍地桃花水——等可能性准则决策法234

12·3·6 剪不断 理还乱——决策树决策法236

12·4·1 线性规划238

12·3·7 跟着涧水能出山——最大可能准则决策法238

§12—4 定量决策简介238

12·4·2 排队论244

第十三章 大系统的对抗决策247

§13—1 大系统对抗决策的概念和应用248

13·1·1 大系统对抗决策的概念248

13·1·2 大系统对抗决策的特征249

13·1·3 大系统对抗决策理论的方法250

13·1·4 大系统对抗决策理论的应用251

13·2·1 防御性行动252

§13—2 进攻和防御——大系统对抗行动的基本形式252

13·2·2 进攻性行动253

13·2·3 对抗行动的态势254

§13—3 战略决策理论255

13·3·1 战略决策的基本概念256

13·3·2 战略决策的首要任务258

13·3·3 战略决策的依据和原则258

13·3·4 战略决策的一般内容259

13·3·5 战略决策的基本方法259

13·4·1 策略、策略模式和策略集的概念261

13·3·6 战略决策的要领和艺术261

§13—4 策略决策原则261

13·4·2 策略决策的基本原则262

13·4·3 灵活性在策略决策中264

§13—6 策略集的系统化探索265

§13—6 策略模式举要——中国传统军事策略“十集一百五十计”266

§13—7 对抗决策的优化272

13·7·1 决策的对抗模拟273

13·7·2 对抗决策的定量优化——对策论273

附录:中国传统军事策略“十集一百五十计”276

第十四章 管理理论和管理系统295

§14—1 管理的概念296

§14—2 管理理论296

§14—3 管理系统298

第十五章 系统心理学基础301

§15—1 人体系统301

16·1·1 人的行为的生理基础301

15·1·2 人体是一个大系统302

15·1·3 心理运动的实质和要素302

15·2·1 需要——第一情绪层303

§15—2 心理活动的情绪层次303

16·2·2 情感——第二情绪层305

15·2·3 动机——第三情绪层307

15·2·4 诸情绪层的关系308

§15—3 心理活动的理智层次308

15·3·1 感知——第一理智层309

15·3·2 思维——第二理智层311

15·3·3 方法——第三理智层314

§15—4 心理运动过程317

15·4·1 心阶——心理运动的阶段317

15·4·2 心阶的耦合属性318

15·4·3 个性体系321

§15—5 群体心理323

15·5·1 群体的概念和性质323

15·5·2 群体心理325

15·5·3 群体心理运动过程326

第十六章 管理效率和管理手段332

§16—1 组织和体制332

16·1·1 组织、体制的概念和规划程序332

16·1·2 管理系统的一般组织形式333

16·1·3 组织十大协调原则334

16·1·4 一些管理理论界的意见337

16·1·5 规章制度340

§16—2 人才和积极性341

16·2·1 人才的概念341

16·2·2 发挥人才积极性的条件341

16·2·3 人才工作过程343

16·2·4 人才定律344

§16—3 决策、计划和指令344

16·4·3 信息的反馈过程346

16·4·2 信息的传输过程346

16·4·1 信息的沟通过栏346

§16—4 沟通、传输和反馈346

§16—5 领导才能347

第十七章 人工人系统的设计348

§17—1 人工大系统设计的概念348

§17—2 大系统设计的手段349

§17—3 人工大系统的设计程序349

§17—4 大系统设计的一些理论问题351

17·4·1 功能分析和结构设计351

17·4·2 负荷和能力352

17·4·3 使用条件和破坏条件353

17·4·4 总体和单元354

17·4·5 静态和动态355

17·4·6 逼近和简化356

17·4·7 可靠和优化356

17·4·8 力的性能和美的性能357

17·4·9 模型和实验358

17·4·10 定性设计和定量设计359

§17—5 行动流程的设计360

17·5·1 行动流程网络图的编制360

17·4·11 设计和建造360

17·5·2 行动时间的计算363

17·5·3 关键线路364

第十个章 大系统的成功366

§18—1 成功的概念366

§18—2 成功的基本条件367

18·2·1 主观和客观的一致368

18·2·2 高层和基层的一致369

18·2·3 目标和手段的一致370

18·2·4 成功方程式371

§18—3 追求集体的成功372

热门推荐